关于黑井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构思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2期   作者:姚玉东
[导读] 位于楚雄州禄丰县黑井镇大山深处的黑井古镇
        姚玉东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摘要:位于楚雄州禄丰县黑井镇大山深处的黑井古镇,有着浓厚的盐文化前身,现先保存着街、巷、坊的独特空间格局和明清盛唐时期的历史建筑,现因交通闭塞也阻断了其发展,本文就其二次发展的必要性问题进行列举,提出发展的新的规划思路。
        关键词:黑井古镇;保护与开发;主题构思
黑金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构思主题与可行性措施
一、保护与开发概念的引入
        黑井古镇近似棋盘状的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街、巷、各种节点建筑物,以及特色纯正的民居建筑等构成的古镇环境,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使来此的人都感觉得到强烈的历史气氛,它也是黑井局部性社会发展演变的见证物。它们的存在不仅可以供观赏和科考,还可以时刻唤起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其文化的内聚力,同时体现了黑井盐文化的历史价值。
        黑井古镇的空间格局与建筑形态是人们长期生存发展,繁衍生息,适应自然后的结果,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气息。古镇的街、巷、坊三级体系满足率人们的行为心理,其布局合理,尺度适宜;街道巷子有收有放,富有变化,院内空间配饰生动形象;民居也借助风水学,因势利导,内含寓意,自有一番天地。这些特点充分表现出古镇的文化特征,反映了古镇的人居文化价值。
        从外,黑井古镇还具有传统特色文化历史,汉朝时期开采的盐矿,唐宋时期的繁荣的加工盐贸易,是古镇最初发展的源泉。因此,商业街,作坊和盐井比比皆是,黑井不仅是明清古文化镇,也是名副其实的商镇。
        以上的历史文化特征、人居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发展事实,都足以体现黑金古镇的“个性”,并积累成了古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瑰宝,这些都是对于黑井古镇特色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二、保护与开发主题的确定
        黑井古镇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现如今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均存在的共性问题,它是人历史文化资源与城镇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旅游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协调的问题。保护什么?开发什么?如何避免利益集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威胁?如何实质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如何合理规划好而避免不适当的开发效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编制保护与开发规划内容的重中之重。
        依照“保护”的主题,浓缩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从自然环境特色、人工环境特色和人文环境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的高度概括。我们因此可以将黑井古镇的保护主题定位“重塑明清时期贸易之镇”。
        不仅如此,特色的保护与重塑恢复应当适应当地新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基本要求,时代的需求即为开发的出发点和必要依据点;与此同时,古镇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开发挖掘的主要内容。对此,我们将其开发主题定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保护与开发规划的原则与思路
        对于黑井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规划中,我们需坚持本真性、完整性和历史可读性原则。不搞假建筑,不搞假古董,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对于历史街区要保证居民生活状态的真实性;保证区域内部一定规模建筑风貌的真实性;尊重历史,保护不同时代记录下来的对象,具有识别性。


        “里约宣言”所指出的,“发展与保护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实际上,“原汁原味”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保护与开发”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1)物质功能层面
        在发展的前提现下,以原有的社会和物质为框架基础,对古镇的结构进行整合,完善不断形成的合理成分,引入新的功能和机制。总而言之,就是在保持其富有人情味和凝聚力的网络局时,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城镇经济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社会经济层面
        古镇“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不仅有高度的文化价值,还具有高度的市场价值。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应促进历史文遗的保护,有利于文虎资源作用的发挥,增强当地“造血”机能,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们最终应将“保护传统风貌,整治生存环境,适度发展旅游,振兴地方经济”作为黑井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严格控制、全面保护、整治改进、适度开发”为决策基底。
四、保护与开发规划的措施
(1)保护措施
        控制建设,保持现有风貌,是整治更新的基础。采取行政手段,分区、分级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新建、翻建项目的审批,禁止“建设性破坏”。此阶段应通过说服、引导等方式,与当地建设、行政部门紧密合作,相互配合,规划组织在现场调研期间,镇内不得批复任何建设性申请。
        其次,在建设控制、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街区整治、基础设施改造是要真实落实的保护原则,改善生活环境、促进良性循环。
        (2)开发措施
        历史所述,古镇的用地结构具有一定的时代和政治因素,对其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功能置换,产权统一,使之结构合理且具有活力,是发展的关键。开发也同样基于“全面保护、抢救第一”的开发原则。
        (3)在保护、开发与整治规划中,以古镇的交通、区位、主导类型经济体、环境承载力和游客容量构成综合分析为基础,采用类似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古镇的商业活动配置、规模、旅游承载指标、商品种类配比、当地从业人口构成以及开发商营利性开发和公益性开发等方面的规划控制规范,将规划深度从物质层面深入到对其中各项活动和管理经营政策的研究,对古镇的开发实施有效控制。
        总而言之,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确定不同的旅游开发方式,最终,通过有机有序的保护更新,才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嘉庆]黑盐井志》[M].王定柱纂修,清.
[2]阮仪三,编.名城文化鉴赏与保护[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3]阮仪三,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周俭,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建筑分类与保护措施[J].城市规划,2001
[5]张兰,等.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及其保护规划[J].城市规模汇刊,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