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
张艳
身份证;44140219730404****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材料质量是建筑整体质量的重要甚至决定性因素。作为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近年来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首先要做相关的测试和测试工作,其次要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只有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介绍了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供相关行业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方法
1.1试件法
试件方法主要是根据温度和湿度,按照相关标准,将混凝土均匀混合,放入试样模具中固化28d,然后进行抗压试验。试件法的主要优点是,如果试件与混凝土构件具有相同的养护条件,强度试验结果可以象征混凝土的实际轻度。试件法的缺点是试件的制造有许多限制,因此具有合格强度的混凝土通常受到试件的影响,不使用。在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试验中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试件的代表性,因为只有对试件进行准确的选择,才能可靠地评价这批混凝土的质量。
1.2钻芯法
钻芯法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直接实行钻芯取样,在加工以后实行抗压测试,这种方式通常使用于无损检测方式不能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中。钻芯法的优点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并且能够直接对混凝土内部情况进行检查;反之其缺点为和其他检测方式相比,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容易对混凝土内部结构造成损害。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时候,应该注意混凝土的生产日期不能低于15d,并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该超过10MPa的混凝土。
1.3回弹法
回弹法主要是指利用回弹仪器对混凝土表面实行硬度检测,利用检测结果对混凝土强度实行推算,通常这种方式主要使用与为了防止受到化学腐蚀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混凝土表面强度和强度质量具有一定差异的情况下。回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有关检测人员实行操作、检测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回弹法的缺点在于因为受到混凝土材料非均质性和碳化的影响,这种检测方式的准确度较差于其他检测方法。
1.4超声法
超声法是无损检测方法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使用声波对混凝土中的传播时间、速度和频率、波幅进行检测,以此和密度过程与混凝土强度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中,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反映混凝土内部的压实和强度。例如: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时间越短,波动幅度越大,这意味着混凝土内部的结构密度越大,强度越大。然而,在实际的检测情况下,声速受如骨料粒径、砂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测试人员有必要消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二、混凝土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策略
2.1科学、合理的选取混凝土原材料
2.1.1对于水泥的选择
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好选择两种水泥,普通硅酸盐和硅酸盐。鉴于水泥中氯和碱的含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混凝土在C70以上,加入部分减水剂作为水泥处理是合适的,施工部门就必须十分严格的调配水灰比,水灰比应当在35%以下。当加入高效减水剂的时候,水灰比也必须在0.3以下才算合格。如果水灰比超过0.3,就是让混凝土的强度有所改变。而企业要想达到这么好的混凝土质量,就应该严格控制水灰比。
2.1.2骨料
混凝土骨料可以分成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骨料的质量和混凝土的弹性、抗压强度等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粗骨料的形状和大小都会对混凝土造成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时,就要尽量的选择强度比较大,且密度比较高的骨料,诸如花岗岩之类的,不能选择卵石。假设说骨料的粒径很大,也会对整个混凝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为一些不均匀的骨料,其强度会随着尺寸的变化而变化,粗骨料也是这样。如果粗骨料粒径较小,然后它的表面系数会增加,与水泥的结合面积会继续增加。其次,细骨料的选择过程中河流的天然砂的形状上,同时,也必须控制,以保证干净和光滑的表面,保证其质量,而细和粗骨料,是在解决不了的条件下的影响都很大。
2.2严格控制混凝土收缩变形
根据泵送的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破坏,以减少混凝土收缩的变形程度。采用高效减水器代替混凝土中的水泥,降低水化热;此外,在混凝土结构中选择粗骨料进行连续级配,可以很好地减少水泥用量。并不断加强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和耐测试性,并在整个基础上对混凝土配方进行完善和定义,对于混凝土的混合过程应加以控制,特别是混凝土的压实应进一步完善。工人可以通过表面水储存方法来设置,具体实现和面板的拆迁时我们延长剪切时间完成振动混凝土柱子也应该第二次,这一次在混凝土振动器旨在消除差距,这可能会增加性钢筋和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压缩骨折。混凝土完工后,应妥善处理其表面。当泵送混凝土时,其板的表面将有一层厚厚的水泥,此时根据设计高度施加刮水压力,完全消除集水裂缝。
2.3对水化热温差加以控制
一方面,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减水剂和粉煤灰,这些物质的添加主要是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利用率。有效控制中心、表面和混凝土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在施工阶段,应及时测试混凝土模具的入口温度和表面温度等。另一方面,应用了边界优化。底部地基混凝土必须安装防水系统,假设时水免疫层顶部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添加一层沥青,以避免过度收缩的混凝土基础的限制,从而减少了热疲劳,解决应力集中的情况。采用混凝土构件角周围和空隙处的对角线刚度,防止截面突然变化,处理应力集中现象,降低混凝土开裂频率,实现合理的加固。和选择的基础钢筋直径和间距较小混凝土加强板和板之间和保险杠整个内容部分科学合理控制,实施和应用对称装饰方法和加强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10 - 15厘米,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构件裂缝的问题。
三、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3.1原材料抽检过程中的控制
原材料抽检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加强这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首先,有关人员需要对原料的质检书以及合格证进行具体的研究,明确其中的参数范围,并且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图纸进行对比,找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初步的对合格性进行检测。其次,可以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按批量进行检测,尤其是对于水泥来说,在检验强度、安定性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可以加强现场的监督工作,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来说,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中的设计过程,加强计算过程的准确性,避免原料在比例上存在的错误,做好质量把控工作。
3.2完善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体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应该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完善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只有拥有健全的制度和体系规范,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连续性,才可以将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依据。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促进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大了建筑材料的审查力度,强化检测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由上至下的产生一定的监督体系,对每个阶段的检测工作进行细化,确保在混凝土性能检测上的有序性,推动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
3.3加强采样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取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准备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合理的采样工具,并且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进行编号,避免后续操作上的混乱,还应该提前判断测量器具的合格性,避免由于故障问题对后续的检测工作造成麻烦。而且在样品的保管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特点,很快就会发生性能上的改变,所以要加强时间上的把控,尽量保证在试验过程中的均匀性,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可以适当地在混凝土运输和保管的过程中不停地对其进行搅拌。另外,在混凝土采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它的随机性,尽量扩大它的选择范围,从而保证数据的普遍性,可以作为混凝土质量检测结果的代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材料是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对建筑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有几个因素会影响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检验,以保证其质量。此外,水泥生产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掌握材料质量的各种因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的建筑细节,消除缺陷的质量和安全,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材料性能,确保施工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小明.混凝土砌块建筑发展状况及发展路径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3
[2]李琦.探究民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
[3]考锡成.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J].居舍,2019(05
[4]白玉瑾.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控制措施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5]唐堃.浅谈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1
[6]高飞.探究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技术质量管理及安全控制的重要性[J].四川水泥,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