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示范点工作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郑鎏
[导读] 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以水治理为突破口,围绕生态宜居
        郑鎏
        上海市青浦区河道水闸管理所
        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以水治理为突破口,围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因地制宜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金泽镇莲湖村2020年被列为上海市首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进“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小流域建设。
1金泽镇莲湖村基本情况
        金泽镇地处上海市的最西端,紧邻淀山湖,位于江苏省、浙江省与上海市的交界处。莲湖村位于金泽镇东南部、青西郊野公园内,村域面积4.25km2,由西谢庄、东谢庄和朱舍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组成, 居民678户,1748人,其中常住人口1580人。耕地面积3333亩,现有产业主要以种植粮食、蔬菜和水产养殖为主,土壤侵蚀强度<200t/(km2·a)。莲湖村内有河道15条,总长度17.84km,岸线总长度35.67km;村内大莲湖水域面积0.44km2,岸线总长度1.91km。根据近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莲湖村河湖水质平均在Ⅱ~Ⅲ类。
2调查发现的问题
2.1农田林网建设方面
        由于处于青西郊野公园腹地,莲湖村总体林草覆盖率较高,基本不存在裸露的荒地。但村内农田林网密度不足,连续性差,林地建设仍然存在拾遗补漏的空间。部分生态涵养林郁闭度过高,林相较差,不能有效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需要进行抚育改造。
2.2农村人居环境方面
2.2.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莲湖村农户生活污水已于2008、2014年分两批全部纳管,建有生活污水处理站2座,但现有农污管线建设年代久远,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环境。
2.2.2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情况
        由于村内缺少统一收集的管理机制以及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强,莲湖村的生活垃圾绝大部分堆于屋后,有些甚至直接丢弃于路边及水面,环境面貌脏乱,也污染了土壤和河道水体,炎热季节则蚊蝇滋生。
2.3农业生产方面
        莲湖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内有水稻、莲藕、蔬菜等多种作物种植。由于缺少必要的农业田间作业指导与管理,绿肥与有机肥使用量非常少,化学肥料过度现象普遍存在,农药包装废弃物也经常出现于田间地头,农田浇灌也普遍存在大水漫灌的问题,不但导致肥料的大量流失,也严重影响了周边河湖的水质。
2.4河湖生态环境方面
        莲湖村绝大部分河湖区域处于郊野地段,河道两岸主要是土质边坡,但部分村内河道土质岸坡冲刷严重,岸上绿化缺失,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河道水质不佳。
3主要做法
        莲湖村在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过程中强调水域岸线同治,突破“就水论水”的思路,从区域整体着手,统筹兼顾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建设。
3.1诊脉下药,补齐水利工程短板
3.1.1开展河湖综合治理,实现河湖通畅,生态健康
        为进一步完善村内河道的水土流失防护能力,对东谢庄港、谢庄港、莲湖浜等6条河道进行了疏浚、清淤等生态治理,对13.6公里的河道岸线实施了生态护岸、岸坡绿化与生态防护等建设。同时,针对莲湖浜至新泾港的河道水系不通问题,开展断头河治理,至此村里的水都“活”了起来,水更清了,加上水利设施合理调度,还进一步保障了村庄防洪。
3.1.2开展管线综合改造,实现供水水质提升,污水处理再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供水服务品质,村内新建给水管4595米,确保取水有道;为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莲湖村全面摸排农污纳管情况,全覆盖拉网式稳步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目前村内生活污水已全部纳入金泽镇的市政污水管网。村内共埋设排水管道15.9公里,建设污水检查井794座,同时,村内还有的放矢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水岸同治,河湖环境更加清洁。


3.1.3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实现灌溉有序,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发展、水利先行,莲湖村耕地面积约3300亩,围绕水源有效供给,村内新建、整治渠道9.8公里,建设生态沟渠13.37公里,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建、改造灌溉系统,平整土地2200余亩。同时,村里还因地制宜扩建红柚基地300亩、新建蓝莓生产基地40亩、扩大铁皮石斛种植200亩、打造蛙稻米种植1000亩,利用废弃的低洼沟渠、退养鱼塘,打造了“千亩莲塘”,荷叶田田无穷碧,形成了莲湖村的新名片。
3.2常管长效,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3.2.1坚持河长制统领,民间河长显威力
        莲湖村聘任了1名村级河长助理、6名民间河长,组建了30人的爱莲护河志愿队伍,对莲湖村15条河道划片包干,当好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以创建河长制标准化街镇为契机,做强做实治水护河“神经末梢”,在莲湖村设立全市首个民间河长“清水驿站”,作为基层治水的工作平台。
3.2.2完善管理制度,长效机制显成效
        莲湖村村域范围内镇、村级河道15条,河道总长度17.84公里,有3座水闸、5座泵闸、2座污水处理站,村里围绕中小河道、水利设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等的日常管养,建立了“全方位、全覆盖、全监管”的河湖长效管理三全养护机制,有效提高了河湖管护工作水平。
3.2.3建立智慧莲湖,信息化平台显神通
        莲湖村在“清水驿站”实现了日常“智能化”管理,成为青浦区首个实现了“三网融合”、“智慧莲湖”平台的建立和运行的行政村。通过网格化监控探头和无人机航拍巡查技术,河道存在的实时问题问题和河道干净程度,一目了然,实现了河道管理全天候,河道巡查全范围,群众监督可视化。
3.3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3.3.1先试先行,实施垃圾分类
        2019年1月,上海市人大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计划2019年7月开始实施。莲湖村在2019年3月,先行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一是发挥区域宣传优势,利用农村的“熟人社会”效应,村委牵头组织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理论与实践并行;二是发挥区域管理优势,合理分配区域垃圾收运、处置;三是发挥区域空间优势,莲湖村利用场地宽阔特点,加强垃圾收集与处置的设施体系建设。
3.3.2攻坚克难,推进面源污染防治
        莲湖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包括农药与化肥、农用薄膜、农村生活垃圾等。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莲湖村多措并举,进一步控制面源污染。一是持续宣发加强村民防治意识,在农业管理方面,围绕减少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和清理农业废弃物,开展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二是严格执行做好农田常态化监管,村居开展常态化田容田貌检查;三是由量转质推广生态绿色农业,推广“蛙稻米”种植生产,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3.3.3拾遗补漏,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莲湖村实施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完成莲湖村农田林网拾遗补缺造林21.5亩,形成具有青浦水乡特色的林相布局;加强林地抚育,推进对郁闭度过高、林相较差的生态涵养林实施抚育改造,落实养护单位完成抚育面积175亩,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地生态功能;开展郊野公园水质提升项目,将河道的整治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使得治理后的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协调统一,并为附近居民提供宜居的自然环境。
4工作总结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涉及河湖水系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多部门、多条线工作,莲湖村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全面统筹补足水利短板短板;建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明确运行管理养护单位,确保建设成效,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宣传发动当地村民力量,做实做强建后监管。现在的莲湖村河畅水清,蓝天碧水,清风骀荡,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