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绿地规划——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2期   作者:赵俊贤
[导读] 大学校园是知识传播的场所,大学校园绿地规划环境为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创造良
        赵俊贤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摘 要:大学校园是知识传播的场所,大学校园绿地规划环境为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校园的环境建设应该挖掘特有校园文化为创造主题,构造适宜学生活动的室外空间。直接体现出学校的视觉特色,同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绿地规划是大学校园总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体现出了校园的视觉特色,同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校园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本文通过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校园绿地规划的现状为切入点,主要探究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校园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国内优秀大学绿地规划案例,结合自身专业对校园绿化规划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分析
        1.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概况
        该校区坐落于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现校园占地900余亩,建筑面积为46.7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近千人,是全省独立学院排名第一的学院。校园整体呈正方形结构,南北各设一门,正门面南,连接商业中心,后门连接小吃街,方便师生日常生活。
        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绿地面积大、功能完善、环境幽雅,是昆明市“花园式单位”和“云南省绿化先进单位”。该校办学理念是做最好的本科大学、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学生提供最优美的环境。
        2.    绿地规划
        大门景观区绿地:学校共有2个大门,每个大门都与城市干道相接,是学校联系内外的主要通道。南门和北门是行人和车辆出人的地方,承担集散人流和车辆功能。南门是学校的正大门,与校园主要建筑之间,留有大面积缓冲地,绿地和中心广场完美结合,呈现对称。左右两边是开阔小广场,东西两侧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景观绿地。景观设置让人产生枝繁叶茂,自然和谐的感觉,设计简洁大方,彰显深厚人文底蕴。
        教学科研区绿地:教学科研区主要包括图书馆、行政办公主楼、教学楼、艺术教学楼。建筑之间都设置多个开敞式出入口,通往各处。建筑周边基础绿地和建筑中庭绿地为师生交流学习和讨论提供了宁静、清洁环境,充满学术氛围。
        学生宿舍生活区绿地:学生宿舍集中分布,与教学区分开。为方便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学生食堂、超市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及部分体育活动场所。与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密切相联。但又是学生课余生活较集中区域,绿地设计满足其功能性。绿地沿建筑、道路分布,比较零碎、分散。与教学科研区相比,生活区更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教职工生活区绿地:该区位于学校东边一隅,是教工生活、居住区域,绿地主要分布于居住建筑和道路,单独布置,位于校园一隅,和其它的功能区分隔开来,追求安静、清幽的绿化环境。绿地分布按照普通居住区的分布原则。
        体育运动区绿地:位于学生宿舍区不远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设施。设计主要包括操场、游泳池、羽毛球场、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等。与学生生活区有较方便联系。设计配备相关健身活动设施。但是设计缺乏人性化,例如运动场周边没有种植高大树木以满足夏季遮阴、冬季防风的作用,没有规划设计专门的休息区。除足球场草坪外,绿地沿道路两侧和场馆周边呈条带状分布。
        休息游览区:该区在校园的重要地段设置集中绿化区和景区,为师生提供了散步、锻炼和休息场所。绿地呈现团块状分布,是校园绿化重点部位之一。学校建设多个小面积的人工湖,湖与草地灵活运用多种造景手法,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造就了四季常绿的景观色彩。校园设立亭廊花架等,起陶冶情操、美化环境、树立学校形象的作用。
        后勤服务区绿地:该区主要包括食堂和医务室等,为全校提供就餐,医疗,水、电、热力及仓库、维修等生活设施,绿地沿道路两侧及建筑场院周边呈条带状分布。占地面积大,分布零散,设施较多,有便捷对外交通联系,离教学科研区较远,避免干扰。


        校园道路绿地:绿地主要分布在校园内道路系统之中,起联系与分隔的作用,具有交通运输功能。道路绿地行道树平行分布于道路的两侧,道路外侧的绿地和相邻功能区的绿地相互融合。
        3. 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3.1校园绿地规划布局过分强调对称,给人产生呆板、普通的感觉。
        没有校园自己的总体特色和分区功能,破坏了整体的系统性而影响了各自完整性。学生生活、活动区域不对称,没有采用自由式设计方法突出规整、庄严、安静等特点,让人产生压抑和牵强的感觉。绿地比较零散杂乱,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让人感受不到到校园浓重人文气息。
        3.2绿化规划资金不足,校园植物的品种运用和配置存在不合理。
        因为是独立院校的原因,大学的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随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很多设施更新和增加不够完善。在校园绿化方面的投入并不够,绿地规划的资金不足导致大学的绿化建设、养护和管理缺乏有效保障。绿地规划的用地限制。为了满足学校日常教学需求,大学在进行改造的同时只能在原来绿地上进行建设,使得原有绿地系统被破坏,总布局处于混乱状态。
        3.3校园绿地设施不够完善。
        校园道路指示路牌设置不够合理,师生及办事的外来人员活动不够方便,校园公园、道路和湖边等场所布置休息用的石凳、木凳较少,停车区域较为集中,不方便日常停车,生活区和食堂之间缺乏绿化带,各个功能区之间绿化隔离做得不够好,树种单一,没有特色性。
        解决对策:
        建议把食堂与宿舍区之间相留出一定的位置,设置绿地,栽种能吸收油烟味的绿植。从学生的角度看,生活区是学生们生活时长最长的一个地方,可以在生活区开辟一定规模休憩绿地空间,增添具有舒适性的休闲座椅,供学生们聚会的公共空间,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在空的绿地上进行栽植松树等植树活动,使学生对种植植物有更深刻了解,给学生产生亲手建设美丽校园的成功感觉。增种树种,比如紫薇、夹竹桃、海桐、月季、苏铁等阳性植物和紫背万年青、南天竺、杜鹃、散尾葵等中性或阴性的植物。设计出既具科学性、艺术性又符合人们行为习惯的绿化布局。要根据树木的年龄、季节性变化,预先安排,采取措施,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利用好植物的叶色、果实、树形等观赏特征,创造出美妙的景色渐变。增添纪念性,主体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装饰性雕塑,增加校园人文色彩,打造属于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特色绿地标志。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校园绿地规划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学校园绿地规划以人为本,突出人文氛围,展现校园独特魅力的规划原则。对校园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对策,运用园林景观设计原理,合理组织多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创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环境。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创造出多层次、多方位、多色彩、生态型校园环境。对学校未来的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音水.校园绿化与绿色校园[J] .教育科学研究,2003 (6): 63.
        [2]苏雪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3]裘鸿菲,高翅,吴雪飞撷校园文化创环境特色一一华中农业大学绿地规划[J].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2000( 2) :60-62
        [4]钟安林,王玉坤.高校中心绿地两规划浅[J].谈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5(9) :49~51.
        [5]张春慧,王先杰,王大庆.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J],北方园艺2004(4) : 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