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煜华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摘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沉淀就是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特色民族村庄建设发展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民族村的发展能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是当今社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关键词:民族特色;特色文化发展;经济发展
一、社会发展下的民族村落
一方面,当今社会下经济与文化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没有社会光辉照耀的小角落,有一个个少数民族村落未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发展停滞不前,以我国云南省为例,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包含各种各样的民族村落,没有被发掘。保持这样继续下去,这些地方会被历史长河所遗忘沉淀,这是我们坚决不能看见的结果,特别在我国现如今推出扶贫政策,国家及社会的前进脚步不能没有这些地方少数民族村落,不能放弃这些地方。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村落的发展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还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具有较大的政治意义,整个社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到国家的力量,让这些封尘阴暗的角落重新受到阳光的照射,感受到国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国家统一局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我各个地方,大大小小的村落数不胜数,社会的前进离不开这些地方的发展,设想一下,如果那么多民族村的发展得以实现,对于整个社会及其国家的前进脚步起到多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治国之本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当前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各个地方的民族村的发展这一宏大的目标。
二、民族村落下的文化背景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发展,地区的发展就是每个有人民的地方共同富裕,社会背景下的地方发展,首要目标是发现其现有的特色财富,像民族村落这样的地方,长时间处于一种自然经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样对少数民族的未来经济发展固然非常不利,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正是有了这种长时间封闭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因素诞生了一种意外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富有我国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这些民俗文化拥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佤族的摸泥黑,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音乐,舞蹈等等这些被我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漫长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所保留下来的财富,是不可用价值来衡量的珍宝,这些富有民族特色财富吸引各个地方的人的来往。
一个没有民俗文化的村庄或者小村落是没有灵魂的,就像蜂鸟与花儿一样,花儿帮助蜂鸟解决温饱,而蜂鸟帮助花粉的传播,一样的道理,民俗文化帮助民族村的发展,民族村的发展又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民俗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象征,它向整个世界展示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特色村庄的建设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支撑,在现有的资源里发掘与探索,以建设特色村庄为首要目标,以传播我国传统文化魅力为次要目标,把两者相互结合在一起,打造富有特色的民族性村庄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特色民族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彰显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还能提高当地特色民族村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品和文化教育水品,由此可见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提升是我国建设特色民族村的重要支撑和发展的保证。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到过乡村振兴计划战略,给予了少数民族村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撑,少数民族通过展示自身特色的民俗民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里,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民族村庄虽然是小村庄,但是各种产业发展齐全,资源齐全,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所期待,通过提高质量,增加效率来进一步促进特色民族乡村的总体收益,促进其未来的发展。
三、特色民族村庄规划建设
特色民族的建设规划目的是为了弘扬其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现如今国家政策的支持,对实现这一目标更近一步,就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潞江镇芒旦村为例,这是一个充满朴实与自然气息,一个傣族聚居的村子,这个村子随处可见的历史痕迹,到处充满着傣族民风的淳朴气息,各种各样的特色风俗吸引着来往的人。
芒旦村如今的建设现状,从政策方面来看,云南省委,省政府未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动特色乡村文化建设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省份作为首要战略目标,结合云南省特色民族风俗风气及文化,下达了专项资金和多个美丽乡村+文化的项目,这些政策为其发展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当地气候适宜,种植产业丰富,绿地覆盖率更是达到了90%,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特色的民族文化总是能吸引着外来游客的到来,这对该地的经济的发展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当地人民和外来人的相互接触来往促进其教育文化和经济的进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当地的富有特色的文化建筑设施进行保留,其余的拆除或者重建,建设一个富有民族特色文化的小村,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认识到这个地方。
从当地文化传播方面来看,该地是一个傣族聚居地,民风淳朴,丰富的特色民俗吸引着外来游客的到来,促进当地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旅游业,当地的特色节日采取演出的方式,向外来的旅游者深切的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其次还要对当地的风俗文化加以保护,加强各名族之间的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这也是我国政策核心,提倡民族团结,56个民族是一家,少数民族充分展现自身的民族特色,提高国家综合文化底蕴。
四、对特色民族村庄的规划与发展探析
一个村落的发展离不开其当地特色的文化底蕴支撑,同时内部与外部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在政府与人民扽帮助下,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打开,向新城镇化化方向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人民及社会的强大才是国家的强大。民族村庄现如今的改善和未来发展是个具有挑战性的改变,首先根据当下的地方政策和国家政策,政策提出发扬特色民族风气,促进民族和谐;所以民族村的发展需要围绕其特色民族风气和风俗来建设,对其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特色保留,未来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其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建筑风格上面,建筑的规划建设一方面要保留其民族特色,一方面也要让人居住的舒适,在建筑上的建设可以加入富有该民族特点的装饰或者标志,或者可以建设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型标志性建筑,让来到民簇村的旅游者一眼就能发现并感受其浓厚的特色民族文化;一个民族村的发展在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同时,当地的产业发展也要加强,要合理利用其当地丰富的资源,发挥产业的优势,构成完善的产业结构;在发展规划民族村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对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保持感恩和敬畏的心
有人民的地方才是一个国家,各民族地方的欣兴发展是国家发达的重要体现,全面建设,共同富裕是当前的首要战略目标,如今对民族村的特色民族性规划建设这一目标也交道了我们的手中,为了国家的前进,社会的繁荣需要我们大华夏人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鲁兴勇.保山市地方文献述评[M]昆明:图书馆学出版社,2010.
[2]王九龄.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3]冯明雷,陈宏文,廖兵.江西生态乡镇规划若干问题浅
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4]朱其富,张立.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思考[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1(08)
[5]沈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11(06)
[6]程中华.论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硅谷,2008(18)
[7]王建华.关于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5
[8]韩小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及法律意义[J].?北京:?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
[9]张正军.?二十世纪日本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J].?云社会科学,?2015(6)
[10]王文章.?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