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超
邯郸消防救援支队永年区大队 河北邯郸 057150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超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具体表现在起火、发展、熄灭三个阶段,然后着重强调了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具体策略,如,加强消防电梯的应用、完善人员疏散设施、加大人员防护力度、优化人员疏散内容,以此确保人员的安全,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火灾烟气;人员疏散
引言: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同时超高层建筑也逐渐增多,但是火灾等安全问题也相对较多,为消防人员的救援增加了较大的难度。为此,实践中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问题展开充分的研究,明确火灾烟气的蔓延规律,掌握火灾发生的特点,并制定人员疏散的策略,以此为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1超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蔓延规律
1.1起火阶段
消防人员需根据超高层的结构展开有效分析,了解超高层的基本构造以及火灾发生时蔓延的规律与特点,明确火灾发生时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特征,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火灾发生时,通常包含三种情形,其一,火灾发生时,未涉及到相应的可燃物。其二,未通风,火熄灭或者火势较小,蔓延范围小。其三,火灾发生过程中,接触可燃物,火势蔓延速度速度快,并且大范围扩展,为此,在火灾刚发生过程中,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将附近的着火点进行充分的控制,避免火势的增加,影响人员安全。
1.2发展阶段
在起火阶段,人们若未能对其有效的控制,则会使火势逐渐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在超高层的建筑中,轰然是主要的特征之一,同时也代表着火灾进入了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火灾的燃烧强度逐渐增大,通常,温度值会达到600摄氏度以上,同时,该情况下,室内的燃烧情况会发生改变,大部分可燃物均会达到可燃的状态,产生大量的气体,并逐渐走向全面发展的阶段,造成室内的猛烈燃烧,使其达到燃烧的最高点,温度值可超过1000摄氏度,对室内形成严重的破坏,燃烧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甚至对整体的建筑造成较大的影响,并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较大的损失。为此,在该阶段消防人员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们安全撤离,减少火灾发生的损失。
1.3熄灭阶段
当可燃物达到一定阶段后,燃烧强度会逐渐减弱,使可燃物逐渐燃烧成灰烬,该阶段是在火灾全面发展后形成的,在可燃物不断燃烧后,其数量逐渐减少,火势也逐渐降低,燃烧速度开始呈减慢的趋势发展,温度也随之降低。若室内的温度达到燃烧过程中最高温度的80%左右,火灾基本被熄灭,并进入了熄灭阶段。通过研究表明,若火灾的持续时间不断延长,则火灾燃烧降低的速度逐渐变慢,该阶段,也是消防人员完成工作的最后阶段[1]。但是,仍然应当加以重视,避免存在安全隐患,在灭火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房屋结构的注意,防止其出现倾斜,甚至倒塌的现象,容易对消防人员形成威胁。同时,在超高层的火灾中,经常会形成烟囱效应,其高温燃烧下产生的烟气会通过竖井进行充分的蔓延,影响人们的安全。
2超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消防电梯应用
在火灾实际发生过程,消防人员应当做好人员疏散的准备工作,采取有效方案,在实际的救援过程中,需对人们进行充分的指挥,加大注意对人员的疏散,确保其人身安全。在疏散过程中应当让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撤离,并在撤离过程中,需保持相应的秩序,冷静地听从消防员指挥,可有效保证人们的安全。目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超高层建筑中,一般设较多的消防电梯,其材质与普通电梯的材质不同,具有一定的防火性,面积也相对较大,可容纳较多的人,当发生火灾时,可运输大量的人。为此,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可采用消防电梯,将人们在一分钟的时间内从顶层输送到一楼,提高人员疏散的速度,为其争取更多的时间,确保人们自身的安全。同时,若发生火灾过程中,人员被困在普通的电梯中,则人员可通过电梯的电话以及有关设备与外界采取联系,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性。并且,在人员的疏散过程中,需按照实际的顺序展开有效的施救作业,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2.2完善人员疏散设施
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避免出现火灾的隐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不断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加大对设备的使用力度。为此,消防人员需定期到各个超高层的建筑中检查各项基本设施是否完善,加强对疏散通道以及疏散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相应的安全设施可在能够使用的范围内,在发生紧急时刻可充分对其利用。同时,还要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为人们提供较多的辅助设备,并且,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可设置救生软梯、救生袋等。在发生火灾过程中,人们可对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的应用,并确保疏散通道可让人们随时使用,便于人们通过疏散通道从而逃生,通过对设备的有效检查以及应用,可充分达到良好的安全效果,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3防止人员中毒窒息
在火灾发生过程中,随着火势的增大,可燃物燃烧的越多,继而容易形成大量的气体,部分可燃物中包含着有毒有害气体,如,家具材料、建筑材料等,人们若将气体吸入身体内,则会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对生命安全形成威胁。为此,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应当让人们以就近原则,找相应的毛巾,并将其浸湿,用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可有效避免有毒气体进入到身体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防止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出现中毒窒息的现象,减轻消防人员的工作难度,确保人员的安全。同时,在紧急疏散过程中,消防人员需对火灾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排出,并在疏散通道中,可设置相应的排风管道。在人们疏散时,可降低气体中部分成分的浓度,以此可达到良好的疏散效果,并不断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
2.4优化人员疏散内容
当火灾发生时,甚至无法对其有效控制时,消防人员在灭火的同时,应当将被困人员进行有效的解救,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不断完善人员疏散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强化人员疏散的流程。在超高层建筑火灾中,消防人员应当明确各项建筑的逃生路线,同时可选择避难层以及停机坪疏散。目前,根据消防员的自身能力以及登高车的高度,应当在10层左右设置相应的避难层,有利于对人员的有效疏散。在疏散过程中,需明确疏散的顺序,由于火势向上蔓延[2]。为此,在疏散人群时,应当从上向下进行疏散,同时,疏散的路线应当选择就近的路线,并加快疏散的速度。此外,在疏散过程中,由消防员进行统一指挥。可发挥有效的疏散作用,在人群疏散完成后,需对人群清点人数,避免遗漏相关人员,应当确保全部人员施救成功,并不断完成疏散方案,将火灾实际发生的情况以及疏散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整理,同时上报到相关领导人员。
结束语:总而言之,现阶段,超高层建筑中通常容易引发相应的火灾,其形式各不相同,消防人员应当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有关数据,充分分析超高层建筑中火势蔓延的特点,并不断完善人员疏散的内容,明确相应的注意事项,形成良好的疏散方案,为人们的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解北京,杨宇,李琪.凹廊式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蔓延数值模拟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01):82-85.
[2]汤雯,李凡.高层建筑楼梯间及相连空间中烟气蔓延特性与火行为探究[J]. 冶金丛刊,2019,04(09):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