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2期   作者:李绍仁
[导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力发展教育
        李绍仁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从教育到9年义务教育。我国对于学生升学率越来越高,大学生活积极进行扩招,城市经济不断扩张,在各种社会教育工作需求分析压力和发展提供契机的推动下,我国的大学校园建也设取得了一个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陷入了“质”与“量”难以兼顾、空间风貌特色缺失、校园网络环境管理缺乏人文精神氛围、校园归属感渐渐丧失等困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校园环境
        1.校园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位于昆明市五华区,是云南省第一独立学校。学校学生共有以下两个不同校区,学院本部(海源校区)坐落在昆明市高新信息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区内,西临名胜古迹筇竹寺与海源寺风景区。海原校区有篮球场,田径网球场,游泳池,留学生公寓等硬件设施应齐全,具备优良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2.规划理念及原则
        2.1生态环、保尊重自然
        在规划用地现状地形的特点时,尽可能的利用企业现有山水花草树木等等,规划系统设计出一个鸟语花香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校园,同时可以满足学生校园网络规划的各项服务功能分析指标体系要求,达到经济建设的经济性、空间丰富性和工程的可行性的统一和谐。
        2.2人性尺寸、适宜空间
        要摒弃近年来在校园规划中采取的大尺度、大空间的过渡性追打做法,强调要用适合人性的校园大小和空间,用自然弯曲的水体和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形成田园诗般的校园风貌。
        2.3时代特色、延续文脉
        在单一发展空间进行环境和建筑工程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融入自然生态环境,形成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的春日模型的主人,一个企业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特色,突出我们自己的形象同时通过结合我国校园每个系统功能区的特点,白色为主的历史研究背景,延续原来的校园建筑与建筑风格,突出了当代大学校园的丰富传统文化。
        3.现状
        3.1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
        根据整个校园“梯形”的地形特点,学院分为南北两区。北片区以建筑企业为主又分成两个不同发展区域(教师宿舍区、学生生活区、教学管理办公区、商业区)。南部地区主要以空区为主(体育区、公园、广场) ,
        3.1.1教学办公区
        教学管理办公区是学院的核心技术组成一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东北已建的主教学楼、科学实验楼、综合教育行政楼和正中心已建成的图书馆。东北已建的主要教学楼从整个布局是坐北朝南而建。正中心区的院系办公教学楼网络空间结构紧凑以图书馆相连,尺度适宜,其中一个位于正中心轴线检修办公楼必将发展成为我们整个企业校园的地标性建筑。它是仿照美国白宫建造的宏伟建筑,被称为小白宫。
        3.1.2教师生活区
        教工生活区位于中国校园的西北部,环境优美,进一步发展结合我国水体布置,以这样一个优美生态环境的职工居住条件,吸引紧缺专业人才。
        3.1.3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北部,学生宿舍楼也是由北向南建设,分布三面北是食堂中间是商业街形成四边形。组成一个小的生活圈,方便学生通过日常学习生活。
        3.1.4文化活动区
        文化活动区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大厅、剧院、文化广场。它位于技术学院城市中轴线的交汇处,与慧宇广场和大门构成了南侧区域的中央企业景观设计轴线。同时,东南地区的园路和图书馆构成了东南地区的中心景观轴,是整个校园的纽带。


        3.1.5体育活动区
        学校可以分为两个体育教学活动区。按照活动场所应与学生进行紧密联系的原则,在西南和东北有便于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体育教育活动区。东北和西南部的运动场都配备了标准的篮球场。体育活动场地在西南民族地区是主要的场地,包括一个足球场、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还包括国家体育场内部看台。
        3.1.6公共休闲区
        公共休闲区位于校园的东南地区。建立公共休闲区在缓解学生紧张学习和丰富学生的学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区主要内容包括:校园文化主要入口处的慧宇广场、慧宇广场两侧的小竹林和东南区结合我国校园网络外部河流与内部管理现状进行设置的公园城市绿地称“读书林”。
        3.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3.2.1校园路网
        校园主入口位于校园南侧,面向上园路。校园主路布置一个良好,主路围绕外圈可以布置成自由弧形,以便学生更好地与地形分析相结合。主干道红线宽度既能满足校园交通流量需求,又能兼顾山路建设的经济成本。分叉的校园支路与各支路进行深入相连,与网络b一起工作完成一个小区的交通系统需求
        3.2.2停车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车辆对校园生活的干扰,校园内机动车辆的停放采用路边布局,主要集中在汇源路和文源路。住宅停车场可以通过中央停车场解决。通过分析结合地面和建筑公司内部控制解决了自行车停放问题。
        3.3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整个校园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基于点,线,面的思路,结合地形的综合布局,绿地率大于35%但同时昆明的文化结构,充分考虑城市的“春城“。这里的校园文化特色也很鲜明。
        3.3.1点:标志性建筑和广场
        教学办公区建筑群是整个校园景观系统的重要标志。在校园的中心部分,“小白房子”是校园的象征,是由教学楼环绕的景观走廊。
        4.存在问题
        在校园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片面的追求一个平面构图形式,造成企业校园文化空间意象零乱,空间之问缺乏有效渗透联系,连贯性和秩序感差,整体进行建筑艺术风格各异,在功能分区没有自己创造互相包容的联系。难以将整个校园生活,教学,娱乐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感,难以形成对校园环境的整体印象。
        在规划尺度和空间性质上,忽略了大学生的交往能力需求及行为的多样性可以选择,对人的情感发展需求分析方面进行考虑较少,忽视学生营造一个适宜交往性活动的场所,重功能轻形式,过于追求校园市场规模的统一性,缺乏学习空间的:次划分,造成网络空间上的冷漠,从而影响导致我国部分空问失去活力。
        结束语
        校园建设不仅要满足教学的使用功能,更要满足生活、师生等精神修养,还要满足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是否优美,校园建筑是否具有代表性、现代性和象征性等。在校园规划进行设计中要从地理教学时间人文社会各个管理方面入手,了解并把它融入进去,塑造一个国家充满中国文化生活气息,时代氛围,形成自己一个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校园风气。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1
        [2]谢清.大学城规划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3
        [3]柯森.关于“大学城”:概念规划与概念设计.高教探索,2001.1
        [4]李多,伍江.大学城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J].时代建筑,1999.1
        [5]李冬生等.知识经济与上海大学城规划构想,城市规划汇刊,2000.6
        [6]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建筑学报,20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