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华
泰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近年来黄桥镇抢抓省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三大试点”机遇,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促进人口向城镇、企业向开发区集中。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做法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是革命老区,也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和底蕴深厚的文化名镇。全镇下辖66个村(居),总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25万,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作为泰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副中心”、泰州市区域发展“重点小城市”,黄桥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传统的城镇化思路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黄桥城镇化建设仍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城乡不均衡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黄桥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黄桥镇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要求,围绕“辐射带动泰兴东部老区的区域性小城市”总体定位,着力打造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区、全省南北共建发展的示范区、全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区。
一、坚持“规划引领”,在保护开发中留住小城的“形”
注重科学性。按照“专业性强、人才素质高、思路理念新、黄桥情况熟”原则,共修编完善总体规划、片区控制性规划、古镇旅游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以及工业园区规划等专业性规划18个。注重广泛性。聘请社会知名的专家教授,科学评估各类规划;邀请意大利小城市发展方面的专家实地考察指导,融入国际元素。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聚集民意民智。注重协调性。按照“全镇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的思路,构建以中心城区、副中心社区、新型农村为架构的“一城四翼多点”三级城乡建设框架。古镇、琴韵小镇、新城、园区之间通过立面颜色协调进行过渡,实现了新老相谐、产城相融、城乡相宜。
二、坚持“文化引航”,在乡愁记忆中留住小城的“魂”
一方“世外桃源”。构筑城市、城郊、农村多层面的绿化空间体系,规划建设如泰运河北侧生态公园,加快水环境综合整治,凸显“水穿城过”“小桥绿水”的独特城市风貌。做好省首批试点祁巷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重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乡村活力的激发和营造,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依托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小南湖生态园、果园场生态园、农业科技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黄桥打造成周边五县的“后花园”。一曲“游园惊梦”。充分挖掘、弘扬厚重的历史文化,修复开放韩秋岩故居、裕泰和茶庄、朱履先中将府、永丰客栈、丁文江纪念馆、何氏宗祠、福慧禅寺等古建筑,通过对道路、桥梁、楼宇、景观、雕塑、城市色彩的精心设计,做到“一花一木总关情、一路一灯显用心、一楼一店出水平”,留住黄桥人的乡愁记忆。一座“爱乐之城”。充分发挥“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的优势,精心打造“琴韵小镇”,重点建设“一湖一厅两片区”。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深入挖掘提琴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有琴有韵的音乐艺术魅力小镇。
三、坚持“产业引擎”,在产城融合中留住小城的“根”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深入推行“南北共建园”区域共同发展新模式,搭建产业转移和区域优势互补平台,推进开发区发展大突破,打造“百亿开发区”。加快推进服务业集约化。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邻里中心、大统华、东进路商业街、佳源中心广场四大商圈;致力打造现代物流、电商产业、建筑孵化、科技孵化四大基地;全力构建红色经典、千年古镇、琴韵小镇、美丽乡村四大旅游板块。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抓好黄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发展家庭小农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现代化。
四、坚持“改革引路”,在提质创新中留住小城的“人”
服务“一扇窗口”。以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统一行使承接的299项市下放权力事项和90多项镇区内公共服务事项。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95%以上的事项实行一窗受理,90%的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办理。执法“一支队伍”。综合执法局配全硬件设备,配备人员124人,设置业务科室2个和执法中队5个,统一实施829项行政处罚(强制)权限。治理“一网联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推行“镇村治理一张网”,编织“1+66+211”三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长两员”,将综合管理服务网格内的工作分解到网格、落实到专员。管理“一个中心”。建立实体化运作的综合指挥中心,将“纠风问效”网络平台、社会综治“一张网”网格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和阳光信访平台集成化办公。建立数字指挥中心,整合全镇监控点700多个,共享平台资源、共享数据信息。
通过不懈努力,黄桥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城镇的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全面增强。黄桥镇成功获评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16个国字号荣誉。黄桥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电动工具电器用高倍率锂电、生物发酵绿色科技、高端风电装备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小城市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至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9万人增长到15万人。年游客量从30万人次增加至200万人次。群众的富足感、归属感、舒适感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实现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带动人气、商气、财气“三气”集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黄桥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祁巷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全面实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全面展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桥镇登上央视四套《记住乡愁》,获评“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和“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黄桥老街成为全国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作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先后举办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全国青少年器乐大赛等国家级活动。管理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措施全面落地。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构建“网格化受理+条线化处理”新模式,基本实现“党建引领、数据共享、联动共融、网格共治”的全要素网格社会治理格局。镇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对13个职能机构和66个村(居)实时指挥调度,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反馈、统一考核,做到全程留痕,责任可溯。
【作者简介】成建华(1978.09-),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本科学历,泰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