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大型建筑工程预应力结构施工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2期   作者:谢宜峻
[导读] 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自重小、
        谢宜峻
        广西宏湖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自重小、承载力大、节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等,在工程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广西某大型建筑工程预应力结构实例,首先介绍了工程预应力构建的基本工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具体包括钢绞线下料、波纹管定位、波纹管预埋、钢绞线穿束、混凝土浇筑与养护、预应力张拉、灌浆和封锚等工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建筑工程;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广西某大型建筑工程为一座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社交、商务、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地产综合体,工程B塔及B区裙楼、C区裙楼设置有粘结预应力大梁结构,全部采用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均为两端张拉。预应力大梁主要分布在如下二处:1、B塔及B区裙楼2~7层,预应力大梁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构件截面尺寸为400×900、400×1100、500×1000、500×1100、500×1200、600×1200、600×1400、800×1200、800×1700mm,跨度16.7~28.2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2、C区裙楼3~7层处, 预应力大梁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构件截面尺寸为400×1200、600×1200、600×1400mm,跨度22~23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大梁内预应力筋均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锚具采用一类夹片式锚具;预应力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
2  预应力结构施工流程
2.1  钢绞线下料
        预应力筋下料按实际孔道长度加张拉端所需工作长度下料。
        预应力筋放线应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从成盘钢绞线的内圈抽头,根据下料长度用砂轮切割机割断,下料长度应控制在料单的0~+100mm以内,然后根据孔道的型号、预应力筋根数进行编束,编束时要求预应力筋相互间平顺、无缠绕,然后按孔道类型分类挂牌、堆放以备施工使用。
2.2  波纹管定位
        (1)预应力放线、标记
        预应力筋包裹在金属波纹管内,波纹管采用水平筋定位。根据预应力筋中心线各点在设计图的高度,考虑波纹管的直径,放线放出波纹管底部各点的高度,并根据设计图上支架筋水平间距的要求,在梁箍筋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2)预应力支架筋焊接
        预应力支架筋采用Φ10钢筋,长度根据梁宽减掉30mm,间距不超过800mm,在反弯点处必须有支架筋。根据上述做好的标记,将支架筋两端与梁箍筋焊接牢固,支架筋顶部与标记线平齐,其中最高点、最低点必须重点控制好。再根据设计图,放出梁内各条预应力筋在支架筋上各点的位置,并用墨线或粉笔做好标记。
2.3  波纹管预埋
        波纹管预埋工作是在梁的钢筋骨架绑扎时穿插进行的,并要占用一定的土建工期。由于本工程工期非常紧,在抢施工进度的同时,必须保证预埋波纹管位置准确及连接质量方面的要求,这也是预应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预应力孔道埋设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支梁底模→梁钢筋笼绑扎(水平拉筋先不绑)→预应力支架筋焊接固定→波纹管定位→波纹管铺设绑扎→预应力筋穿束→梁水平拉筋绑扎→张拉端密封→排气管安装→梁侧模、端模及板底模支设→板筋绑扎→隐蔽工程验收[1-2]。
        波纹管按孔道长度制作,接头处用大一规格的波纹管连接,连接长度为5d,接口处用胶带纸密封,注意在端头喇叭管与波纹管连接处也应用胶带密封,不得漏浆。波纹管与支架筋用22#铁丝绑牢,防止浇注砼时波纹管位置偏移或上移。整根波纹管应保持平顺,转折处圆弧线过渡。张拉端平滑过渡到直线段,且直线长度应大于300mm,并与锚具端面垂直,端部接头处要密实处理,不渗水、不流浆。
        预应力束固定牢靠后,再在孔道的最高点安装排气管,并将其引出梁(板)顶面不低于200mm。排气管通过弧形盖板与波纹管衔接,应注意弧形板要与波纹管牢固绑扎在一起,弧形盖板下垫海绵片,防止水泥浆进入。
        灌浆管(排气管)安装完毕后,要对灌浆口作好必要的保护,避免丝口损坏或异物进入堵塞灌浆管。
2.4  钢绞线穿束
        本工程预应力束均采用先穿法施工工艺(即浇注混凝土前穿束)。由于本工程预应力梁钢绞线较长,为保证穿束顺利,可在梁跨的中部处留设穿束助力段,待穿束完后将助力段用波纹管连接好。

穿束到位后,用棉纱或海绵块填塞喇叭管端口,防止混凝土施工时水泥浆堵塞孔道。
        最后调整检查整个埋管情况,波纹管走势目测直线应顺直,曲线应顺畅、无死弯硬折、无破损,还应重点检查固定是否牢靠,接头是否完好,管壁如有破损,应及时用粘胶带修补。波纹管定位要求准确,各控制点安装允许偏差垂直方向为+10mm,水平方向+15mm。
2.5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住,并在浇筑前用清水湿润。浇筑混凝土时,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动。预应力筋锚固端及其他钢筋密集部位应认真振捣,确保密实,并避免振捣器接触和碰弹预应力管道、锚具、排气孔等预埋件。浇筑过程中,注意检查模板、管道、锚固端钢板及锚垫板预埋件的位置及尺寸,发现松动,及时整修。
        高强度混凝土必须加强养护,特别在干风下浇灌的高强度混凝土,应派专人负责浇水,昼夜不断,不少于7天,并在大梁表面,覆盖草包,28天内保持湿润,防止干燥收缩开裂[3-4]。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5N/mm2以上,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撑。
2.6  预应力束张拉
        预应力采用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
        预应力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100%时方可张拉。
        本工程张拉控制应力为con=0.75fptk=1395Mpa,单根钢绞线截面积取140mm2,单根张拉力应为195.3KN。每束钢绞线张拉力应是根数与单根张拉力的乘积。每束钢绞线应整束一次张拉成功,必要时也可用前卡式千斤顶补足应力。
        超张拉施工工艺为:首先,0→0.1con→0(调整工具锚及张拉端夹片);然后:0→0.2con(测量伸长初始值)→0.5con(暂停片刻)→con(测量伸长终止值)→1.03con(停留2分钟)→锚固。
        预应力梁张拉顺序:所有预应力梁的预应力筋均采用整束一次张拉。
        预应力张拉前需拆除梁侧模和板底模,并应详细检查梁、板裂缝,结构下部支撑应在预应力张拉灌浆完毕后拆除。
2.7  预应力束灌浆
        预应力张拉后要及时灌浆,灌浆要求密实。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强度为M30,水灰比0.36~0.42,搅拌后3h泌水率不大于2%。为保证灌浆质量,在搅拌时可掺入适量无腐蚀性微膨胀剂和减水剂。
        灌浆时留取标准水泥浆试块一组,每组六块。标准养护28d后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待孔道灌浆强度达到30Mpa,且梁砼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预应力梁底模及部分支撑才能拆除。
        灌浆前应全面检查预应力筋孔道、灌浆孔、排气孔等是否畅通,不畅通则应先疏通孔道,不得用水冲洗孔道,必要时可采用压缩空气清孔。同时用水泥砂浆封闭孔道端头的夹片缝隙仅留下灌浆孔和排气孔,待封堵材料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灌浆。灌浆时从孔道两侧张拉端同时压入,当各个排气孔依次流出浓浆后,持续几秒钟依次封闭各排气孔,再加压至0.5Mpa持续不少于2分钟后即可封闭灌浆管。灌浆完毕4小时内,打开孔道最高点排气孔,用同一配比的水泥浆进行二次人工补浆,确保孔道密实。
        本工程屋顶工程量较少,屋顶张拉灌浆一次完成。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用机械方法切断预应力筋的超长部分,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得小于30mm。
2.8  封锚
        待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及时用砂轮机切断预应力筋的超长部分,严禁采用电弧切割,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切至30~50mm,并在锚具及承压板表面涂以防水涂料,用C40膨胀细石混凝土将构件凹槽堵平。对于承压板外露部分需用C40膨胀细石混凝土做成混凝土垛以封锚。
3  结论
        大型房建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度大,本文结合广西某大型建筑工程预应力结构实例,首先介绍了工程预应力构建的基本工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具体包括钢绞线下料、波纹管定位、波纹管预埋、钢绞线穿束、混凝土浇筑与养护、预应力张拉、灌浆和封锚等工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福林.浅谈房屋建筑预应力的施工技术应用[J].民营科技,2017(12):67-68.
[2]马宗贵.探究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91.
[3]李树彬,徐峰.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12):50-51.
[4]王素英,晏慧娟,袁江兵.房屋建筑预应力结构的发展趋势[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3(22):62-65.
谢宜峻,1989年11月生,男,仫佬族,广西宜州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