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梅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72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建筑行业在发展中不同主体对于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有着不同的需求,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工具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沟通,有效解决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凸显其价值作用,进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现阶段,工程行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和新材料等的应用增加,带动着工程造价工作内容的变化,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采取传统的造价控制措施,难以满足项目管理的需求。基于此,行业人员积极探索新的控制方法,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现结合信息化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
1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搭建了部分信息网站,同时一些专用计价软件在市场上出现并得以应用。进入21世纪后,工程造价信息化打开市场大门,以工程材料价格信息为首的门户网站、基于建设与施工单位自主研发的以本单位为主体的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相继出现并投入运行,这些网站发布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及通用性,可以为信息发布与获取提供平台。用户通过网站可以查询各种工程造价信息内容,实现信息互通融合。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软件,伴随相关技术的发展及BIM等多种软件的成熟,出现了图像算量专业软件。其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现阶段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2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健全
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标准化程度不够完善,虽然当前各个企业都引入了相关信息化管理体系,也能够在各自工程造价管理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但是相互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最终也限制了工程造价信息化体系作用的发挥。存在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当前工程行业内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数据存储类型、数据接口以及兼容性等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最终也就很容易导致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体系无法实现既定的管控效果。
2.2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到位
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说,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重点内容。若构建的信息化平台不够完善,那么难以实现有效合理的造价管控,影响着后续工程造价控制的实施效果,极易造成偏差甚至失控问题。目前来说,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缺少明确的造价管控目标任务,在造价控制流程和管控目标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信息化管控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2.3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
人才是践行工程造价信息化的重要要素。在社会改革深化过程中,传统工程造价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个别企业以及专业人士虽然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建设过程较为缓慢,短期内无法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缺乏专业化的人才,无法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等各个环节工作缺乏专业指导,无法凸显其作用与价值。对此,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2.4工程造价数据库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内容。若想保证造价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保证数据库建设以及运用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从当前信息化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实际来说,虽然引入了信息化技术,构建了相应的数据库,但是数据库的运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难以被部分管理人员审查,高层管理工作人员查阅时,很容易发生误读的情况,因此要做好有效管控。
3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优化对策
3.1构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
为了更好推动未来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能够在整个行业内表现出较强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效果,尤其是能够较好实现对于企业之间或者是工程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也就需要进行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这种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自上而下进行构建,能够在行业内形成统一、权威和规范的体系,为后续造价管理工作提供较强的参考和指导,尽量避免在后续可能形成明显的问题和隐患缺陷。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还应该体现出较强的分层次和分阶段效果,能够针对工程造价中的所有数据类型以及数据接口进行统一,保障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得到更好贯彻落实。
3.2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过上述分析明确了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若想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控,要注重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保证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流畅性以及全面性,以免发生偏差以及遗漏等问题。这需要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入手,做好层次性的把控,满足不同的造价管理需求,力求达到造价管理全面覆盖,保证造价控制支撑体系具有全面性。除此之外,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注重丰富以及完善功能。在具体实践中要认真落实造价控制任务,同时保障各类参考模块或者相关扩展功能的实现。
3.3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一定意义上,信息化首先以人的信息化为主要表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普通员工,若都能正确认识与掌握信息化内容与知识,所有问题都会得到合理的解决。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效果。根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专业特征,企业需对人才的培养进行3个层次的划分,每个层次有不同的侧重点:①领导层与相关主管人员培训与培育,以信息化理念的建立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侧重点,重点进行信息化建设基本思路、原理、国内外信息化现状以及发展走向等知识的传播与渗透;②信息管理人员培训与培育,以计算机技术、系统后期维护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侧重点,重点传播与渗透常见故障处理、日常数据备份、造价管理业务知识等专业化内容;③业务操作人员培训与培育,以实际操作为侧重点,重点内容为对日常工程造价业务进行操作的办公平台的应用。
3.4构造典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优化,必然还需要把握好具体工具和技术的创新,这也就需要切实把握好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的优化,能够确保相应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具备较强的胜任力,能够较好实现对于各类数据的有效收集和汇总保存,并且在分析方面也能够实现流畅高效处理。此外,造价信息化管理数据库还需要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化效果,在统一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能够为个别工程项目提供相适宜的功能,有效满足工程项目的造价信息化管理要求。
结语
相关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水平。只有将工程造价信息化,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借助建立完善的造价信息化管理制度去克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目的是完成理想中的管理目标,紧跟市场快速发展的脚步。所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完成工程造价工作中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叶堃晖,马燕燕.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1):32-36.
[2]孙晓斌.中石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8.
[3]竹生,彭金平.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制度保障体系[J].工程管理学报,2019(2):22-26.
[4]伍洋,陶学明,王耀萱.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框架体系的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2019(4):62-64.
[5]竹隰生,彭金平.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制度保障体系[J].工程管理学报,2019,29(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