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春秀
身份证号:37012519770602****
摘要:在乡村振兴毕竟下,为推动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转化农村山地资源为经济活力,开展特色种植,尽管已经获得一定成功,但在农村发展大趋势下,仍需继续努力。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转型与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引言
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描绘出一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关键的就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1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
1.1是深入推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的需要
中共十九大提出: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任务的攻克,不是在短期内解决农村人口的生活问题,而是要让农村贫困群众能够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来源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农村产业带动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和保证长期稳定的就业,因地制宜在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业、传统民俗产业等农村特有的优势产业,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为脱贫攻坚任务的达成提供有力支撑。
1.2推动城乡平衡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效益。为了进一步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公共资源还是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均向城市倾斜。虽然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农业占比逐渐下降,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村庄数量渐渐减少,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仍然占比较大,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2农村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2.1农村“去农业化”倾向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中,普遍存在着“去农业化”的倾向。“去农业化”指的是,农村地区的非农业产业不断增多,而农业地位逐渐弱化。对于以农业为立足点的农村经济来说,为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与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实现深度融合。但由于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城镇的分工差异化加大了两者的收入差距。为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农村地区的很多青年劳动力弃农而去。尤其是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移动终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电商、微商等新产业的兴起,大量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业地位进一步弱化,农业生产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
2.2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农村生态环境是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但伴随着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资源不断减少、城市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矛盾的加深,很多高污染型的工厂在城市中迁移出来,转移到了农村地区,使得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同时,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养殖业的动物粪便、饲料残渣等,也给农村水环境、土地造成了污染。村镇环保基础设施缺乏、村民环保意识较低,也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给农村经济转型造成了严重阻碍。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转型与发展路径
3.1优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
信息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快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优化,积极推进市场网络基建的完善,从而实现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养殖,可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地方农业部门应积极建立地方数据库,尽可能地以“村镇”为单位,全面掌握地方作物信息,并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促进农业的科技化发展是农业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而为实现农业的科技化发展,便要获取海量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产业链数据库、农业专业化综合性数据资源库,为农业科技化发展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同时,也要建立多元化农村公共信息交易平台,确保信息的全面化、透明化。
3.2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利用当地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的规模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经之路。我国有很多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积极影响下,开始朝着农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承担起桥梁的作用,鼓励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对农村进行扶持、投资,通过大企业的带动让农村农民能够在产业化的环境下开展农业工作,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更好地抓住市场目标,并更好地进行农业的生产规划和销售。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农村开展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不再是农业活动的风险承担者,而是农村农业整体规划的参与者,最终实现农业风险的降低,利润的增加,确实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注入活力。
3.3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我国农村分布广泛,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要想进一步促进各地农村经济发展,要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针对特色资源贫乏、土地耕地面积较广的地区,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从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以此带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而在我国偏远地区,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3.4吸引留住更多人才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只有拥有更多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方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对急需人才通过补贴、免笔试等方式吸引前来。另一方面,则加强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让更多人才能够投入到建设农村中,可为农民推广优秀项目,带领农民利用科学方式建设项目,同时适当将人才薪资待遇提高,保证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建设中。而对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工艺匠人等,则予以编制或经济补偿作为报酬,为农村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结束语
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一系列的“三农”建设创举不断推动着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借助政策优势,我国的农村经济将迎来新的可持续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陈其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产业科技创新,2019,1(36):10-12.
[2]吴伟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山西农经,2019(22):66-67.
[3]梁继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8(11):167.
[4]范文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18(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