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顾广宇
[导读]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工期较长,所涉及的资金较多,一旦出现经济造价风险,

        顾广宇
        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100000

        摘要:地铁建设项目施工工期较长,所涉及的资金较多,一旦出现经济造价风险,会导致地铁建设项目出现工期延迟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地铁建设项目具有集中性,且在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地下施工,一旦出现技术风险,则容易引起城市公共安全事故。例如,在建地铁的塌陷故障,为城市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做好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的各种风险控制管理十分必要。
关键词:地铁施工管理;地铁施工技术;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以及丰富城市交通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铁项目比普通工程项目的建设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应把项目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确保施工技术得到合理应用,以利于地铁工程的有序施工和施工管理,避免质量与安全事故,实现地铁工程价值的最大化。
1 地铁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
        1.1 深井井点降水
        深井点降水主要包含降水试运行与正式运行。降水试运行:在降水实际运行前,对井口地面标高进行仔细测量,确保测量数据无误,明确静止水位,安排相应的抽水设备、电缆及排水管道实施试运行,确保抽水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抽出的水资源应排入临时集水系统,利用提升泵通过排水沟将其排出场外,避免抽出水资源回渗,对降水整体效果造成影响,及时对坑内积水进行处理,减少大气降水与坑内积水入渗。正式运行:根据基坑开挖实际安排,决定降水运行先后及井位,保证在基坑开挖前此处已正式运行10~20 d的降水施工。对监测单位给予的开挖周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全方位分析,确保此处水位已处于开挖面以下0.5~1.0 m;若开挖施工进度较紧急或存在特殊状况,可通过将泵量增大或增设井点方式,实现降低水位目标。确保降水运行期间泵完整性,以免损伤泵影响抽水;降水时期应安排在设定平台上,若与施工存在交叉施工,需将井管割至坑底进行抽水;降水运行需对水量、水位实际状况进行观测,且将其具体数据进行记录,轮流选取井位进行测量,最终将资料进行整合、分析。
        1.2 基坑结构的正式开挖
        (1)在最初的开挖阶段,其放坡量按照标准的10% 进行管控,该数值并不是定值,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调整。在该工程的第1层结构施工时,使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的开挖,开挖出的土方通过自卸车量直接运离作业现场。第一次开挖的深度会达到冠梁底部,为确保结构稳定性,应做好相应的支撑固定工作,提升结构的稳固性。(2)按照第一步中提到的内容,继续按照标准的10% 进行管控,此次开挖距离达到第一道钢支撑结构底部以上50 cm左右暂停开挖,随后根据坡降的具体情况,需对结构基坑情况进行观察,第2层土方结构开挖距离可到地铁车站的端墙位置,开挖出的土方也通过自卸车量直接运离作业现场。(3)以端墙位置为起点对第3层土方进行挖掘,同时在该地层内进行钢支撑结构的架设。整个开挖过程中,使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的开挖,开挖出的土方也会通过自卸车量直接运离作业现场,同时还需对基坑周围环境做好位移量监测,根据位移量变化情况调整挖掘机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挖掘机掘进速度要求的同时,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
        1.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地铁车站施工中面临软土地基问题时,如果地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将引发一系列施工问题的出现,如基坑变形、支护结构滑塌、地上建筑物基础结构位移等。

因此,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前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直至地基承载性等力学性能符合地铁车站施工要求为止。同时,在处理技术选择环节,需要重点考虑软土地基现实条件,如软土物理特性、软土层厚度、地基承载性能,并对地基的沉降幅度进行预测,在其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例如,在软土地基沉降幅度较小或是软土层较薄时,采取强夯法、加载法等处理技术即可。其中,强夯法指配置 10t 以上重量的夯锤,将夯锤起吊至一定高度悬停,待夯锤与夯击点对准后,放开夯锤,夯锤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向软土地基释放巨大冲击力,强制提高地基紧密度、压实度,进而起到强化地基承载性能的作用。此外,在软土地土体性质不符合地铁车站施工要求时,需要采取换填法,挖除原有分布的软弱土体,在坑内换填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土体,彻底解决软土地基问题。
2 地铁施工管理措施
        2.1 建立点检和巡检制度
        对盾构机进行点检及巡检时,主要对象是设备中的众多点位,通过此方法可以对设备实施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故障和安全隐患,以便在故障萌芽状态便将其消除,以此降低故障发生率。在构建点检和巡检制度时,需从选人、选点、选时、选标、选项以及选法等方面入手,其中,选人主要指挑选专业施工人员,如机械工程师、液压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以及专业的操作人员,并明确其职责范围;选点主要指选择重点维保的部位;选时主要指制定维修保养周期以及具体的实施时间;选标主要指选择合适执行标准,针对不同的实施内容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执行标准;选项主要指根据确定部位具有的特征以及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维保项目;选法主要指针对每项具体操作选取合适的工具、材料以及方法等。
        2.2 选择施工队伍
        在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车站的防水效果。在部分工程建设中,单纯地将施工队伍报价作为进行选择的唯一标准,而没有重视施工队伍的施工质量与专业素质水平,因此无法保证工厂的最终建设质量。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应选择那些具有丰富防水施工经验、诚信度高、综合素质好的施工队伍。建立团队时,应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挂靠或二次发包等情况。此外,还要仔细审阅出具的图纸及施工方案,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则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及专家协商探讨,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2.3 加强对地铁项目的危险源管控
        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项目经理部门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对施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梳理,如加大对高支模、深基坑、模板支架、起重吊装、临边洞口防护、临时用电和高空作业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全覆盖。如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通过对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进行识别,明确风险源,划分风险工程等级,根据风险工程分级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对Ⅰ级、Ⅱ级风险源重点监控,编制专项应对方案。同时也要求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整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工期,提高风险管理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建设项目关系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是城市实现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当前在规划建设地铁项目时,必须提前做好对其土建施工作业中施工风险隐患点的总结归纳,并制定风险管控预案,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处理能力,确保在实际施工中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提高地铁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文博. 加强地铁项目土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中国建材,2019 (4):120-122.
[2] 张永恒.城市地铁车站的防水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