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基坑开挖风险识别及塌方应急处理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赵正
[导读] 深基坑开挖作业现场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如环境因素、操作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

        赵正
        卓越置业集团(南京)有限公司

        摘要:深基坑开挖作业现场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如环境因素、操作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如果现场施工人员缺乏对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与管理,就很容易引发安全施工隐患问题,尤其是塌方问题。近些年来,为全方位提高深基坑开挖作业施工质量,施工单位方面对于深基坑开挖风险识别工作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深基坑开挖作业实况,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开挖风险识别以及塌方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风险识别;塌方问题;应急处理

前言:深基坑现场施工涉及到的流程内容较多,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勇于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坚持按照深基坑现场施工规范要求,从多个方面针对深基坑现场施工作业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以确保工程主体建设质量安全。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因深基坑施工环境较为复杂且场地较为狭小,导致在现场施工作业期间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影响而出现风险隐患问题,尤其是基坑塌方问题[1]。当基坑塌方问题表现过于严重时,往往就会对建筑工程主体建设质量造成危害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为规避这一类风险问题,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加强个人的风险识别能力,最好可以结合深基坑开挖施工现场实况,对现场施工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进行精准识别。并采取针对性应急处理措施规避塌方问题。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46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4624㎡,地下建筑面积为738㎡。该工程在主体结构设计方面为地上6层、地下1层。基础形式为桩承台满堂基础结构、基础工程桩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施工场地较为狭小且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基坑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仅为7.5m。再加上现场基坑开挖较深,且坑底土质表现较差,给基坑开挖作业带来了一定难度。为确保深基坑施工作业内容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现场施工人员主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条件以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在基坑开挖方式的选择上,主要以全面分层以及先撑后挖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处理。
        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基坑开挖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往往会对基坑施工作业以及周边环境安全存在一定的影响。为确保现场施工作业安全,基坑土方开挖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分区、分层、分段的原则要求。在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将与边坡相距8m之内的基坑可以作为自由开挖区、基坑周边8m内按照分层分段开挖方式进行施工处理[2]。为确保现场基坑开挖作业速度得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主张利用分槽段跳挖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处理。结合现场施工反馈情况来看,虽深基坑开挖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但是在正式施工作业期间,还是受到周边环境因素以及施工因素等影响而出现风险隐患问题。
2 深基坑开挖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分析
2.1 围护结构漏土现象及防范措施
        本工程在支护结构的选择上主要采取沉管灌注桩与内支撑挡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应用实践。结合现场施工实况来看,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强,现场施工人员发现相邻支护桩接缝位置处出现明显的漏土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对相邻桩间位置的砼进行凿除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利用砖砌结构进行封堵处理,避免因桩间土体流失过于严重而导致地面沉陷问题不断加剧。
2.2 围护结构、支撑受力与变形速率问题及防范措施
        土方开挖活动的不断进行,基坑内部支撑应力明显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围护结构与支撑受力变形速率、变化情况发生明显增加情况,使得基坑内部出现险情。为防止这类问题反复出现,现场施工人员主要利用注浆方式对坑内外进行加固处理。在正式处理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则利用快速回填以及坑外卸载等方式,实现坑内外加固处理过程,以确保基坑内部结构安全[3]。


2.3 回弹变形问题及防范措施
        回弹变形过大问题主要出现于基坑土体开挖之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基坑土体开挖活动的不断进行,基坑失稳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土的弹性效率会促使基坑底面产生较为明显的回弹变形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隆起问题。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回弹变形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土的种类、基坑面积以及挖土顺序等因素存在一定影响。为加强对这类问题的防范处理,建议现场施工人员可根据回弹变形具体规律,减少土体暴露时间。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基坑开挖前以及开挖作业的要点内容进行准确贯彻与落实,以确保基底排水有序进行。
2.4 流砂、管涌、坑底土体隆起问题及防范措施
        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围护墙体常会出现渗水以及漏水等问题。虽然从实际角度上来看,现场渗水量表现较小,基本上不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但是为防止风险问题的不断加剧,现场施工人员主张利用引流方法、明沟排水方法等进行针对性处理。与此同时,对于渗水量表现过大且未存在泥砂带出情况,现场施工人员主张封堵方法进行针对性处理[4]。
        除此之外,对于渗漏水量表现过大情况且漏水位置距离地面不远,建议现场施工人员可利用钢板封堵法以及密实混凝土方法进行封堵处理。如果漏水位置埋深表现过大,现场施工人员可利用高压喷射注浆封堵方法进行针对性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基坑渗水位置可以利用管井降水方法进行针对性处理,以确保现场施工作业安全。
2.5 建筑不均匀沉降、塌陷问题及防范措施
        建筑不均匀沉降以及塌陷问题基本上可以视为深基坑开挖作业期间常会出现的风险问题。对于这类风险问题的防范管理,这一现场施工人员可主动利用信息化监测技术对现场施工作业活动进行全周期管理,根据监测数据反映的信息对现场沉降报警点进行合理确定,并按照分层注浆方法进行针对性处理。
        在分层注浆处理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注浆压力以及速度。在正式处理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该确保浆液不离析。与此同时,水泥浆液必须按照一定配合比要求进行合理制作,防止灰浆离析问题出现。除此之外,喷浆作业过程中必须确保浆液的连续性,禁止出现断浆问题[5]。
3 相关建议
   为全面加强深基坑开挖作业风险识别能力,建议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对深基坑开挖作业流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明确把握。并主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环境,对深基坑开挖作业期间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识别与事前预防。除此之外,现场施工人员应该深化个人的安全施工意识以及质量管控意识,防止因个人操作行为不当而对深基坑开挖作业造成不利影响。
结论:总而言之,为确保深基坑开挖作业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建议现场施工人员应该主动承担起自身的岗位职责,坚持按照深基坑施工工艺以及开挖作业原则要求,从多个方面针对深基坑施工作业涉及到的要点内容进行统筹推进与合理部署。与此同时,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对深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期间面临的风险因素问题进行精准识别。可主动结合过往施工经验,对深基坑开挖作业期间长易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事前预防管理。除此之外,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对深基坑开挖作业期间可能出现的塌方危险问题进行应急处理,以确保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深基坑开挖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峰,高月新,周勋,韦生达,吕岩,王伟,高成梁. 成都市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实证研究[J]. 建筑结构,2019,49(S2):920-925.
[2]郑丽. 城市地铁深基坑开挖施工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 中国建材,2020(09):126-128.
[3]黄辉. 广州地铁9号线深基坑工程岩溶地质风险控制研究[J]. 施工技术,2016,45(13):88-92.
[4]李海龙. 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及控制措施的分析[J]. 江西建材,2016(20):171+175.
[5]王晓东. 深基坑开挖风险管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1):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