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园林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生态美丽人居环境——关于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周英
[导读]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英
        临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养护事务中心    

        摘  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临海市城市园林景观的现状特点和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发展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 园林绿化 管理养护 精细化  
        
         近年来,临海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既有成果为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美丽人居环境,我们对我市园林绿化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临海市园林绿化现状
         临海自2006年9月26日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遵循,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各项指标,走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之路,坚持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截至2020年底,临海城市建成区面积49.57平方公里,园林绿地总面积1887.21公顷,绿地率38.07%,绿化覆盖率38.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9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年提升率10.1%……生态景观环境良好,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充分彰显处山的秀美、海的大气、水的灵动、城的精致,形成了天蓝、江美、水碧、山青、城绿、景秀的园林城市风貌。
         二、临海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近年城市新建公园绿地面积偏少,建设速度缓慢。据《浙江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5—2018年临海市建成区园林绿化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基本没有大的提高,2017年开始出现逐年下降。这与建成区面积发展较快有关系。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近年新增大型公园绿地建设跟不上城市扩张速度,所以指标难以有大的提升。
         (二)园林绿化特色、精品、亮点不够突出。临海拥有悠久的台州府城历史,“千年古城,更忆临海”旅游品牌深入人心。但公园绿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不突出,存在“千园一面”、“千路一色”、造绿墨守成规等问题,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本市景观特色、亮点,或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同时,行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队伍匮乏、绿化养护知识教育更新不及时等,都导致在打造高品质景观、做精细化园林时缺乏有力支撑。
         (三)园林建设与绿化管养职责不够明晰。
         2017年8月,临海市实施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管分离后,绿化养护职责划归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建设职责隶属于城乡建设局,但双方目前就建设、改造与管养的范畴界限仍不清晰,时有分歧。
         (四)市场化养护运作模式尚未大范围推广
         截至2020年底,由临海市园林绿化养护事务中心养护的全市各类公共绿地面积总计375公顷。2018年底,临海市园林绿化养护事务中心开始探索推行公共绿地市场化养护运作模式,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改革创新。通过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开展,逐步实现了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科学管理、养护提质,使园林部门从“运动员”逐渐转变到“裁判员”,大幅提高了绿化管养效率。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公共绿地推向市场化养护的面积还远远不够,目前市场化的份额占比仅为13.1%,离市场化程度达100%的杭州、宁波、义乌等绿化先进城市差距极大。
         三、提升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编制近2年城市公园建设计划并严格实施。

每个城市在编制市域总体规划时都会有公园绿地系统章节的专项规划,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原有的总体规划中仅作为一个专项的规划可能已经不适应新的背景条件。因此,建议规划和建设部门详细盘点当前建成区内的公建用地资源,深入分析研究未来各公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状况,切实规划公园绿地,合理编制近2年城市新建公园计划,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同时,要将此建设目标落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有效的控制、引导、督促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使城市公园绿地新建项目的建设速度跟得上规划,工作内容落得到实处。
         (二)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打造园林精品特色亮点。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以后一直是台州府治。我市大多数公园绿地具备较好的本底条件,建议在公园绿地管理维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拓展临海的历史文化内涵,将景观风貌与人文气息结合起来,并融入良好的艺术构想,使每一处公园不仅有风景,还有故事。因此城市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专业性强、实际经验丰富的园林人才,并注重对现有员工的技术培养,如组织到先进城市学习绿化成果、开展交流互动,及时跟进省风景园林学会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等。只有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景观园林品质向更高的方向提升。
         (三)深化职能体制改革,强力推进建管分离,开启城市管理新格局。
         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厘清建设和管理的差异,完全实现建管分离,是明确城市园林管理职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为此,要继续深化、强势推进城市管理职能改革,明确市住建局建设改造的主责主业,政府投资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造工作由市住建局负责。同时,明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造移交后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由市城管局负责,强化市城管局养护管理职能,以此促进我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由传统“建管不分”型,向专一化、实干化、高效化、精细化迈进,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
         (四)大力推行、稳步开展园林绿地养护市场化。
         对城区重要节点和主要公园、重点道路实施园林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城市公共绿地市场化养护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十四五期间应重点部署以下几点:一是逐步稳健推行养护市场化运作。2019年已开始进行部分道路绿地试点并取得良好成效,之后可逐年加大推向市场化的比率,最终实现全部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二是建立完善的养护检查与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查考核体系,是提升社会企业管养的绿地养护质量必要的技术措施。为此,可以组合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日常网络信息反馈整改、季度考核汇总等,对绿化养护质量进行全方位考核,将考核结构作为对外包单位养护质量评价、经费拨付及奖惩的依据。通过经济手段,强化对外包企业的考核和管理,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作业服务效率。三是适量保留专业应急养护队伍。在公共绿地全面推向市场同时,应适当保留应急的专业养护队伍。在全市推进市场化的过渡期内,可用比选的方式引入应急保障机构,或者就以现有的园林绿化养护事务中心人员组建成应急保障组,负责作业培训、岗位带教和应急服务应对如抗台、山林防火抢险、110联动等突发事件。平衡养护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比例,确保养护管理机制市场化改革健康发展。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被重视。近几年,临海市在大力发展园林绿化建设,在园林景观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到了生机盎然的一面,但园林发展靠三分建七分养,“养”是保障园林建设成果拥有持续性、稳定性的基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融的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保证园林景观的视觉美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理念已逐渐融入到城市化进程的方方面面,而园林绿地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步入科学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宝莉,徐玉新.环境管理与规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刘天齐,孔繁德,刘常海,等.城市环境规划规范及方法指南
         [3]张俊泽.关于宝坻区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