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
身份证号:45212319750728****
摘要:林业产业发展是中国进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关注的一项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一项重要成就,给小康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国家十分重视林业改革发展,在提高林业地位的基础上重视全面优化,立足改革推动林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相关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经济、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提供科学保障。文章提出了时代背景下加快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林业发展质量;思考与实践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互联网经济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为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作为生态建设的其中一环,林业发展在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以主的发展模式,高质量经济发展中存在多项短板,这样就会限制林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各地区应该结合林业产业发展的号召和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探索,逐渐提高产业发展能力。
1加快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1.1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林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基础产业,农村是发展林业的主要阵地。因此,加快林业的发展,可以防止农村一些土地的荒废,优化资源利用的效率;农民作为保障林业有序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合理的维护和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将林木资源转化为一些高端的附加产业项目,可以促进资源链的有序生发,不仅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来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发展林业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的功效,可以优化农村的农业用地,以保证粮食量产和安全[1]。
1.2推动生态建设的迫切需求
强化生态建设效率,不断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针对全球生态效益发展所提出的具体化战略方向。而林业发展本身就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并且林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还能起到调节气候、固碳放氧、涵养水源以及保育土壤等多元化的环保作用,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来讲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尤其是前几年,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砍伐现象的崛起,造成了林业面积的大幅减少,不仅严重影响了附近生物多样化性的发展,甚至还造成了一定的荒漠化现象,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威胁。基于此,通过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手段不断地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在生态环保建设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1.3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新时代经济市场的逐渐繁荣,不仅体现在各类经营性产业的优化升级,也体现在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以林业资源为例,通过有效地开发保护和利用,可以将木材资源转化为一些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小商品,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可以达到量产的目的。而且将一些林业区建设成旅游项目,还可以在保护的同时起到休闲娱乐的价值,突出了林业发展的精神文化价值。这些跨领域的有效融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有效动力[2]。
2当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机制不完善
调查显示,大部分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缺乏林业单位的积极参与,科研经费投入较少,不利于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近年来的林业资源开采量较大,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政资源的相对短缺。因此,在未来的林业发展中,一方面要坚持将技术发展作为导向,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将技术创新和林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林业技术改革,更好地实现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2.2林业技术创新缺乏资金支持
受资金的限制,使林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偏远的边境地区,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吸引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林业建设工作中。然而人才是促进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缺乏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很难促进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此外,相关部门对于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关注不够,使得资金来源单一,造成在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3]。
2.3创新意识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林业建设中,由于现有林业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工作中往往侧重于依赖过往经验进行生产,而忽视了对于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另外,相关部门对于培养林业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科技创新技术的优势,导致薄弱的创新意识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林业发展和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4科技手段落后难以应对意外风险
最近几年,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森林大火,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也烧毁了很多林区,增加了后续修复和重建的成本。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来是因为森林火灾或其他自然危害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难以用科学的力量进行预测;二来就是林业资源保护的科学预警机制不健全,或者是对林区出入人员的检查力度不足,都会影响林业建设和发展的效率。除此之外,在进行科学管理、营养输入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一些地区的做法也存在很大的误区,不仅管理不科学,也没有及时有效地通过定期检查来规避病虫害风险,对于加快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讲具有不利的影响[4]。
3加快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实行最严格的林业资源保护机制
各地区林业发展负责人需要依照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对林业征用流程进行全面化和多样化的审核,提高违背林业资源保护行为的成本,从规范立法和健全机制的角度来实行最严格的林业资源保护措施。
例如,可以落实公益林和天然生态林的保护政策和机制,针对不同地区划分明确的管理分区,将管理条例落实到个人头上,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问责,以实现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严格落实限额采伐的制度,对违规采伐行为采取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惩罚措施,以儆效尤[5]。
3.2构建大规模林业生态修复工程
首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综合监管技术,对林区土地占用、采砂采土以及砍伐等行为进行明确细致的监管,防止由于个别人或个别组织的违法行为对林区生态环境或经济效益造成破坏。其次,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手段,相关单位可以在线上建设完善的质量生态频道,为当地的居民科普完善林业保护的重要价值,做好宣传等公益性工作,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将促进林业发展与实现环保效益结合在一起,为公益事业的建设做出努力。最后要在个别地区实施生态脆弱保护区。例如针对一些受火灾和地震等灾害影响的地区,应该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和危险排除力度,科学控制林业生态弱化或退化的趋势,为完善林区保护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5]。
3.3深化林业多层次体制改革
作为促进现代化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在完善林业发展方面相关单位必须要促进林业多层次体制改革,将林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打造专业化的林业产业化集群,为乡村发展以及地区经济建设带来可观的收益。首先,可以促进国有林场的改革。全面督促各单位实行林场改革任务,实现国有化向个体化或集体化经营方向发展,将各个林区的保护责任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头上,以此来带动地区林业保护的积极性。其次,开发林区附近的文化基础设施,将文化旅游和林区建设结合在一起,打造集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文化性于一身的林区景区公园;而且在公园内通过开展商铺租赁的方式可以鼓励一些木材首饰或装饰纪念品的贩售,将文旅休闲产业和林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促进地区经济的加速运行[6]。
3.4互联网引领信息融合发展
互联网具有无比强大的数据功能,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信息在此汇集,因此在互联网平台上,一切与农业息息相关的行业资讯与企业信息时刻都在进行着分类、分析、汇集与整合,各行业的人士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各自所需要的行业资源,提供了行业资讯和企业信息,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互联网平台扮演着一个超级数据库的重要角色,极大地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商家与消费者可以互相讨论需求信息,同时大家可以讨论各自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其他各行业纷纷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重视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与升级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是提高其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决策,但是从整体林业发展情况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7]。
3.5提高生产技术能力
第一,提高林地单位生产能力。对当地低效林开展封山育林、人工补植等活动,以保持合理的林木种植密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林地生态能力恢复。而对于种植密度过高的林地,可通过间伐等技术手段,改善林区内通风透光性,结合科学的抚育手段,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第二,合理选取林木种类。林区内种植方案应根据具体土壤、水文、气象条件确定,优先选取当地生树种,培育乔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缩短林木培育期,调节林区树种结构,提高林区生态稳定性。第三,加快开展林地修复工作。针对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闲置地等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并在当地人居区域闲置地开展造林工作,多角度提高森林绿化覆盖面积。
3.6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对林区以及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所有权管理,无论是公益林还是自然林区,都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搭理和保护,防止林区闲置情况的发生,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以实现精准管理。其次,建立科学的灾情、病虫害等预警机制。如做好禁烟处理、定期巡逻巡查、及时清理坏死林木等。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或病虫害,除了要将责任一追到底之外,还需要做好科学的善后处理等工作。要求相关单位将每一次善后处理的具体实行内容补充到预警体系当中,为日后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经验依据。最后,也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无论是负责林区管理的管理型人才,还是负责出谋划策的指导性人才,都需要进行大力的培养和有效的培训[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林业发展,应该关注到森林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细化评估以及分级科学保护的方式提高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综合质量。我国十分重视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保护,重视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与升级,进一步强化林业生产所具备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小娟,胡功鑫,康常勇.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J].现代园艺,2019(24):229-230.
[2]童占菊.新时期提高林业种苗的技术发展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19(18):107.
[3]李娜.林业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7):66+68.
[4]何国园.探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及其发展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39(10):74-75.
[5]常幼平.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析[J].南方农业,2019,13(15):54+56.
[6].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J].林业经济,2019,41(03):92.
[7]范忠志.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1):108-109.
[8]邱加荣.实现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绿色财会,2018(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