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徐嘉乐
[导读] 本文首先介绍农业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利用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势

        徐嘉乐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 430000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农业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利用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势,探究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探索出信息传播技术在乡村振兴的有效应用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信息;农业推广;农村发展;信息传播;乡村振兴
        全球信息化是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信息化时代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的发展史对应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信息闭塞、传播媒介单一、文字繁琐且难以复制,传播渠道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信息传播技术的匮乏直接导致文化传播受限,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底层劳动者获取信息极为困难,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劳动者知识的短缺削弱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即便有新的发明创造也无法在短时间、大范围内迅速推广,农业发展受限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从唐朝的雕版印刷到北宋的活字印刷,我国印刷技术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印刷术的流传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底层人民拥有了享受教育的途径,得以打破思想上的枷锁,冲破宗教的牢笼,开启文艺复兴的进程,进而导致工业革命的降临,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水平大大提高。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逐渐没落,人类文明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其最为鲜明的特征是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传播途径的丰富,传播手段的高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乡村振兴是当今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信息传播技术在乡村振兴的有效应用是乡村振兴工作借助时代浪潮的推动力,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保证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
1、信息传播的必要性
        1.1农业科技的传播推广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若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科学技术就要转化成生产力。近几年在农业领域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成果,新成果的推广普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农业信息传播技术不仅仅将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发明创造的产物传播到全国各地,还给广大的发明创造者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交流平台,以便推出更加优化的产品,让农业科技在田地里得以广泛应用,推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
        1.2大数据的分析获取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词汇,大数据、云平台是这几年最引人关注的概念,获取农业大数据,建设农业云平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耕作,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为薄弱,通过农业信息的及时传播,可以让农民掌握农业的第一手资讯以及专家们的建议,同时还可以作为信息备案,以供后续的参考。在乡村治理方面,也可以将典型案例和治理方式传入相关平台,供管理者们探讨、采纳。将实体农业变成虚拟数据传入云端共享,这是一次伟大的改革与创新,农业信息传播就是这场创新的基石。
        1.3 农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我国农村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以地缘和血缘为依托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等组成了群体内部信息传播圈,他们彼此信任,依托闲聊、聚会等形式交流着各自获取的信息[ [1]井慧,李晓利.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实践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15):93-94]。但是这种传播方式效率低下,再加上国家向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外流,部分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人口的流失使得原先农村地缘熟人社会关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担心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压力,逼迫着农村居民不得不改变以往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让农民对了解外界信息愈加的渴望。乡村振兴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帮扶、建设,在精神文明领域的建设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如何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如何保存传统的农村文化,如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战略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势
        2.1开放观念
        我国农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封闭性和垄断性[ [2]左娟.信息传播技术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20(12):32-33]。信息的闭塞让群众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极为单一,直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完全没有使用现代化技术的经验,一直保持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思维保守,抵触新鲜事物,导致作物产量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但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信息传播效率大幅度提升,信息传播开拓了群众的眼界、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激发农民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好奇心,开始自愿、自主学习新型农业技术,充分理解到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不断进行创新,自觉摒弃落后的封建思想,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只有先从观念上转变,才能真正激发出农民的智慧和建设家园的动力,才能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2.2带动地方经济
        打下坚固的经济基础方能建设上层建筑,乡村振兴工作不能只是“等”、“靠”、“要”,拥有自生内动力才是健康持续的标志。许多地区为此开始想尽各种方法,想要寻求一个带动本地的经济健康发展新的方式。

由此, “直播带货”“网红”成了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纪录片、短视频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从李子柒用她那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到华农兄弟给我们展示的民风淳朴,在收获热度的同时将农村自然、朴素、和谐的文化传播开来,直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和农产品的销量。打响了地方知名度,农作物销量有保障,经济稳步增长,为后期的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3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乡村的基础建设耗时耗力,前期投入成本大,极易因为资金链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工作的推进。但在农业信息传播的领域中,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传播者,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发进行。在乡村建设的前期,可能只需要引入一个主题,打造一个当地特征,打响一个品牌特色,并将它们投放到媒体信息平台中,让其自由扩散、传播、推广。
3、农业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3.1地方管理者对信息传播的短视
        近几年信息快速发展,如同爆雷般席卷我们的世界,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部分地方管理者缺乏敏锐的嗅觉,仍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治理乡村,这种短视行为极其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用静止、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很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管理的方式同样如此,与时代脱轨只会显得刻板生硬。若用一成不变的治理方法往往导致问题的僵化,受到层层阻力,如果可以搭上时代发展的列车,巧借东风,就能事半功倍。
        3.2农民群体对农业信息优劣难以甄别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面临着这样的矛盾,每天都能接收到海量的信息,但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却很少,许多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传播的门槛较低、匹配精准性有限所导致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体在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候,毫无抵抗能力,只能被动、海量的吸收。主流媒体的农业信息趣味性较低、受众面较窄、缺乏针对性,难以与强调博人眼球、只关注流量热度的自媒体竞争,这也导致了大量伪科学、“偏方”“土方”在农民群体中广泛传播。网络中的信息因为监管力度的不够,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农民群体面对海量的信息筛选难度太大,难以甄别优劣,很容易上当受骗。
        3.3传播技术手段单一
        根据笔者的社会实践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仍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体获取信息渠道非常有限,一般是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等较为传统的方式了解外界,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往往具有延后性、片面性。如何丰富农村信息传播技术,拓宽传播渠道,是管理者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4、解决对策及建议
        4.1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传播的重视度
        面对系统性的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要让地方管理者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有物质上的帮扶,还不能忽视农村居民精神文明的建设,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从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发展地方信息媒介技术,缓解农民科技信息贫困,弥补城乡数字鸿沟,为农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4.2加强农业科技传播内容的监管、提升农民素质
        对待农业科技传播内容我们可以进行两手抓的方式开展,一方面是加大监管力度,对封建迷信、土味低俗的信息内容进行封杀、惩处;另一方面加强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的联系,定期开展具有趣味性的读书教育活动,通过娱乐和奖励机制激励群众自发性学习,进而更新农民的认知和理论,提升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
        4.3新型传播技术的推广创新
        信息扶贫的重点在于信息的高效传播,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传播技术的变更很快,是否能够保持推陈出新是为推广工作注入新活力的关键所在。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应进一步创新农业传播技术,以当下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为导向,选择农民群体接触频率高、接受程度高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扶贫信息的到达率和利用率,从而提升信息扶贫的整体效果[ [3]张宏邦,李天龙.信息扶贫及其实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0(04):179-187]。我们也可以试着建立一些农业信息平台,在平台上推更最新的农业资讯,广开言论,引导并鼓励农民共同参加、讨论、思考、建设,用更加生动有趣、贴切生活的创播方式和技术手段,更快的融入农民群体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建设农民的精神家园,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
5、结语
        本文结合时代特征,阐述了农业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中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优势,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发现了农业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此做出探讨性解决意见。若想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就需在工作中思考并合理采用新型优质的信息传播技术,使最新的农业知识与农业科技可以在第一时间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并利用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提升地方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因此, 我们要重视信息传播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思想上提升对信息传播的认知、加大信息传播技术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应用力度,使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在信息时代的风口上取得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井慧,李晓利.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实践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15):93-94
[2]左娟.信息传播技术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20(12):32-33
[3]张宏邦,李天龙.信息扶贫及其实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0(04):179-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