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创新应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陈宏 王伟伟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陈宏 王伟伟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532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对技能型、专业型、高素质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扩大。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培养建筑专业优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积极运用现代学徒制,提高中等职业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学水平。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征,针对中等职业建筑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建筑专业教学;创新应用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的。因为“学徒制”并不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手工业生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徒制”,掌握了某种类型技能和经验的“师傅”会将手工技术指导给“学徒”。培训过程比较长。徒弟在完全自然的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同时,传统的学徒制是教育的全过程。师傅在徒弟训练过程中负责全面教育。学习的方式是现场操作。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生产情况,帮助师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逐步达到能力水平。一般来说,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他们往往有着父子般的亲密感情。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学校企业合作,培养的学生(学员)为核心,课程的联系,学校和企业深入参与和深入的指导教师和大师的支持,吸收传统学徒制的优势在现场学习的“看到而做和学习而做”和“系统和高效”的理论学习的优势学校教育系统,它是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旨在解决职业教育中专业与专业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学习与就业分离的现实难题。职业教育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
        二、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顶岗或就业环境差
        一方面,在毕业前的阶段,学生以学徒或准学生的身份进入烹饪行业实地工作,有的被中职学校粉饰,被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挤压学生的利益、福利和生产力。,如长期加班、冻结工资和减薪,不能享受正式的员工福利。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和更多的矛盾。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或者在烹饪企业做全职员工,这也会面临很多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力度不强
        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什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对接。然而,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不足,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忽视人才储备。学校也对现状感到满意。由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就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各种规章制度也没有得到完善和构建。仍然是旧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
        (三)教学与实践应用性背道而驰
        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通过校际合作,建设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生专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没有过多的干洗,教师仍在盲目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实践,是在“照阔”,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质量不足,造成了许多教育矛盾。
        三、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教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教学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实施者和实施者的作用。在中学教育方面,不仅要保证教育的专业化和技巧性,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不同的途径聘请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丰富学校教师队伍。

对于现有的教师,要积极组织教师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继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最先进的知识理论,更好地指导学生。第二,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获取专业知识。因此,在中职建筑教学中,要做好教育创新工作,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与企业的教育合作,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教育的针对性。
        (二)保证课程体系上的完整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中,要从课程体系设计入手,搞好改革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工学结合的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成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目标。只有使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相一致,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在教育上,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几种专业教育的要求入手,结合现行行业标准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综合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
        在中学教育中,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签订人才订单培训协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签订合同。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学校里是学生,在企业里却是学徒。因此,在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就业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体现建筑专业的教学特点。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发展。一是构建和谐的人才培养关系,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促进学生发展。第二,要做好校企合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职责进行分工,在充分发挥学生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和谐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深入发展的目标。
        三、中职建筑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效与挑战
        中等职业建筑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参加学徒制后,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所需的技能,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且还可以培养潜力,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对于企业来说,它改变了企业形象,获得了额外的利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与此同时,学校的成本也很低。通过这种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帮助他们顺利获得工作。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着挑战。一是没有必要把重点放在学徒培训质量上,也没有办法建立评价体系。只有课时和作业集中在当下,让学生完成培训,获得一定的工业技能。通过培训挖掘学生的潜力仍然是一项挑战。二是实行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的行为,没有机制保障。借鉴英国、德国等国的学徒制,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行业的参与。第三,企业能够吸收的学徒人数仍然有限。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徒制发展的规模和数量。四是学徒流动频繁,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公司长期战略思考的目标是培养一名学徒,为公司发展培养人才。然而,许多年轻的学徒在学习成功后对公司不是很忠诚。一切似乎都是“富有”的,当事情出错或你感到沮丧时,你想换工作,或是因为你在为别人找更好的交易。现代学徒制使公司更难“输”,而其他公司则“白手起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试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现代学徒制是旧学徒制的衍生教学方式。倡导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接。对学校而言,要积极寻找校企合作的机会,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始终关注企业中学生的状况,这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高翔.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23-23
        [2]黄春峰.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4):66-67.
        [3]栾良龙,李茁,卢建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2020,19(07):2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