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珍珍
深圳市工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明确提出要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之而来我国的基建建设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各个地区建设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诸多基建工程也已陆续开工建设,建筑业项目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和施工单位将智慧管理平台应用到施工当中,具有大数据可视化、人员管理的便捷化、质量管理和工程进度管理的巨大优越性等优点。
关键词:智慧工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云计算;云平台
引言:
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提出和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建筑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它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在建筑业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都给我们建筑业敲响了警钟。安全生产重于天,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做出合理的应对与处置措施,从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维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环境的保护、提高在施工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各方面入手。为解决以上问题,智慧工地被人们提出来,智慧工地在施工中现已被广泛应用,为建筑施工赋予了全新的管理理念。智慧工地应用的技术主要有BIM、GIS、大数据和当前火爆的云计算等技术。智慧工地主要实现对工地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协同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率和质量,促进整个建设行业和城市管理的变革和生产效能的提高。
1、关于智慧工地建设对工程施工的价值和意义
1.1智慧工地的研究背景
智慧工地在建筑业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建筑业工地的特点所决定的:建筑业工地的广域性、工地信息的琐碎化;施工现场事故的频发性、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粉尘和噪音污染日趋严重、工地管理的混乱不堪,导致质量监督难度增大。施工单位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些都导致企业在政府办理业务手续繁琐,效率降低。
以上存在的行业缺陷导致企业的成本提高、不好管理和效率低下。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国家住建部发布了建筑业“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纲要对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监管水平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纲要要求: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大力应用BIM、大数据、智能化服务系统、利用移动通信、云计算和当下比较火的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引入建筑工程项目中来,能够满足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纲要明确了建筑业和施工单位要提高数据利用水平和信息化服务能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的企业。
1.2智慧工地的研究意义
根据住建部的纲要要求,要求企业和施工单位全面建设智慧工地,企业和施工单位把建设智慧工地放在整个工程的重要位置。住建部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阶段提出信息化是实现智慧工地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保障。施工单位通过互联网在实施工程建设时,汇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生态圈。通过信息流的管理来加强施工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工程施工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从而实现工地智慧的管理。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依靠遍布项目多数岗位的应用终端,智能手机和其他职能设备都可以作为智慧工地的应用端。这些应用端可以产生海量的数据,经过云储存,在系统进行数据计算,从而实现对整个工程的可控化管理。在整个智慧施工平台中,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掌控。管理人员是将图纸智能化,运用BIM技术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的信息作为基础模型,对在施工的现场记录、材料的运输等一些基本的情况和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这些测得的资源信息进行共享。
施工管理人员可以不用自己到施工现场,他们可以通过摄像头在办公室对工地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这样做能有效的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减少施工现场的不文明行为。
智慧施工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把施工各方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视频会议,能够节约大量资源和资金。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工地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2、关于云平台下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的组成
2.1 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的设计要求和实现目标
必须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当前我国智慧工地的建设都处于一个初级开始阶段,大多数企业和施工单位对信息化的管理尚处在皮毛应用,比如只是对一些软件的基础性使用,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长此以往,很难替身企业的竞争力,也很有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这也不利于智慧工地的建设与发展。
对于智慧工地的建设,首先要求的是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的搭建。针对平台建设的核心展开,规划企业业务流程,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从项目立项的时候就把互联网信息技术放在首位,这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施工当中要实现工程的质量、工程进度全面监控;在工程完成验收的时候,各类竣工材料自动生成,把这些材料储存在云上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在产品研发时强调研发理念“绿色、智慧、共享和协同”,研发主要突出的特色有:档案管理电子化、工地管理信息化、协同工作一体化、工程信息云服务、决策管理智能化和现场管理可视化等。建筑业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做为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要贯穿于全部行为主体、所有流程环节、整个生命周期。
2.2 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的设计内容
施工单位和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设计全面构建由政府和其他责任主体单位以及其他协同单位共同建设。构建三大工程监管数据库系统。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及备案。强化信息的检索功能。
方案采用的是B/S整体结构运行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集群分布部署,进行统一存储和统一服务。云平台可以进行电子档案系统管理,可以进行工程技术资料的共享管理等。云平台通过现场管理功能把信息汇集在一起,便于分析和储存。企业分析投资效益、运行成本和人事流动,维持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良好基础。
3、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的技术特点
3.1 主要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项目组主要通过Java技术来开发系统。利用先进的面向构件的设计模式,采用ESB、XML、Web Service等技术实现对智慧云平台的管理与开发利用。面向对象服务技术的应用,将服务封装为各类组件,利用统一的开发命令,采用数据库SQL技术为系统提供一个高效且可靠的保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调用信息。
3.2 云计算模式的应用
采用云计算模式来建立区域性的信息服务数据中心,可以为云台提供海量的信息,并且具有灵活性,为提高平台计算能力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提升整个IT基础服务水平和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单位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因为云服务端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结语:
当前智慧管理平台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空间,还需要企业和管理单位继续加强自身能力。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和企业对智慧平台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智慧工地管理水平会越来越高。企业也想获得发展应该重视对新技术的研发,对新模式的不断改进势必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智慧工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应用发展[J].现代企业,2020(4):31-32
[2]谢晓东,莫细喜.智慧工地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