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东
身份证号码:331022199003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剧增,但城市土地面积有限,为确保城市居民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解决城市人口增加而生活面积有限这一矛盾,建筑工程纵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层建筑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对其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保证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质量,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高层建筑的基础,高层建筑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质量,取决于是否具有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本文首先说明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痕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以及施工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然后分析了温度变化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后针对以上情况,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减小不良因素对它的影响,分析了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领域中最常用的材料类型,其施工质量与建筑产品的使用安全性、结构稳固性、寿命耐久性密切相关。现阶段,随着高层建筑、大规模建筑的日益增多,几何尺寸在1m以上的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施工实践当中,并发展成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展开探究讨论。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士是指一种几何尺寸大于1m3的大体量混凝土,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具有多种优势主要表现为施工方便、应用范围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基础、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大坝等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保证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大体积混凝土项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施工人员严格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在精细化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基础上,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现代建筑施工中通常需要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项目中应用效果良好。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施工体积大,其最小尺寸1m以上,表面系数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变化快。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较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浇筑结构的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在实践中应结合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科学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的技术难点和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不断完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促进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2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2.1控制温度
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把温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小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温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温度较高,而外部温度较低,所以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降低内部温度,从而减小内外部温差: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撒上适量的水分,表面这些水分在蒸发时,会带走一定的热量,从而使内部温度降低;第二,也可以直接向结构内部加入一些凉水,降低内部温度;第三,对混凝土的制作材料稍加改变,减少水泥的用量,使用地热水泥、粉煤灰硅酸盐等建筑材料,也可以有效减少温差,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
2.2混凝土拌合的技术工艺
在原材料准备与配合比设计全部完成后,即可将原料运输至拌合站处进行搅拌加工。
正式开展搅拌加工之前,相关人员务必坚持“先检验,后进站”的工作程序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工程标准等严格检验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各类原材料的性能质量。在此过程中,若发现水泥无复试报告、砂石表面有明显泥土、砂石骨料风化严重、外加剂减水率不达标等情况,应不予进场并及时上报,以确保为后续浇筑施工的成果质量把好“材料关”。确认原材料无误进站后,可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原料的搅拌处理。此时,相关人员应意识到大体积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的不同之处,并对搅拌时间、搅拌量等进行适宜性控制。例如,在福建省建瓯市闽芝中睿城10#楼的混凝土承台施工中,施工人员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较少、外加剂用量较多等特点,对搅拌时间进行了延长,具体时间在2~3min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保障了混凝土拌合的充分性与均匀性,为承台强度符合设计预期夯实了材料基础。
2.3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在水泥水化热作用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增高,由于施工气温在0℃~8℃,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将会导致温度裂缝大量出现。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1)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须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尽可能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出现混凝土温度在5℃以下的情况。2)分层法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法进行施工,一层一层浇筑,直到顶部。3)混凝土养护施工。在本工程中,核心筒筏板、外框柱下条基础为此次浇筑的重点,为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可采用2种方法进行温控处理。(1)保温养护。通过养护方式,在完成浇筑施工后,做好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作业,一般情况下,可将塑料薄膜铺设于其上,或铺设彩条布等,保证覆盖时间充足。待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一般也须先覆盖浇筑、振捣的部位,随后向后进行一步一步覆盖,保证覆盖面积满足施工要求。(2)冷却水循环降温。为了合理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也可通过冷却水循环降温的方式达到温控效果,这种方法可将其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下。该温控措施须进行混凝土表面2周养生,在此期间必须随时检查养护效果,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4)加强温度监控。为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必须做好温度监控工作。一般可采用无线通系统进行测温点平面布置图的准确绘制,并做好所有测温点的编号,数据采集时间定为30min/次,并向云服务器传送。通过这种测温系统,可以实时看到混凝土温度变化状态,并进行温度差值曲线图的绘制。当温差在设定值以上时,便可自动发出预警和提醒。
2.4混凝土养护的技术工艺
最后,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相关人员还需对混凝土实施较长周期的保养维护,以保证混凝土处在健康的成型状态当中,避免裂缝故障、沉降故障等负面情况出现。例如,在福建省建瓯市闽芝中睿城10#楼的混凝土承台施工中,施工人员采取了“外蓄”的养护措施,即在混凝土基本终凝后,用塑料膜、麻袋片对其进行常规的外部保护。而在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25℃左右时,再覆盖上毛毯、二层塑料膜等加护措施。养护时长达到7d时,拆除侧模,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长达到15d时,终止养护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混凝土承台的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熟练掌握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士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相关专业人员继续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丽,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1):22-23.
[2]刘旭东、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9):56.
[3] 杨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