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希东
[导读]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工程单位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

        王希东
        淄博市桓台县建安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6408
        摘要: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工程单位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以增强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为建筑行业的稳步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在具体的框架结构施工中,需要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框架模板施工技术、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控制梁、柱施工技术,保证各个施工工序的完善性,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为建筑行业的稳步运行提供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特点;技术
        1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特点
        所谓建筑框架结构,实际上就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等浇筑振捣成建筑的承重梁柱,并采用预制的陶兰、蛭石、浮石、膨胀珍珠岩以及加气混凝土砖等轻质板材分户隔墙装配成的商用楼或者住宅楼等。框架结构适用于大面积的楼层建筑施工,在施工时要先对楼板、梁以及柱进行浇筑,然后进行填充墙的施工,可以灵活的布置建筑空间。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考虑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作用,这些荷载呈非线性竖向分布,需要建筑构件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对于层数不高及高度不大的建筑,在对建筑物地震荷载考虑时只需要对恒定荷载及部分荷载考虑即可。但对于高层建筑不仅需要与相关的规定要求相符,同时还要做好抗剪事项的处理,综合对变形问题进行考虑,特别是柱、梁、墙体和楼板结构要合理进行布置,注意特殊材料的使用,有效地抵抗变形及侧向荷载。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 混凝土工程技术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同时,施工企业还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自身强度。而掺入减水剂会对混凝土造价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合理的控制掺入的计量。
        其次,在混凝土制拌完成后,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时,对于混凝土的运输要求也非常多,一般施工企业都会使用专业泵运输设备,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的防止混凝土材料发生变质及缺漏。并且,因为混凝土自身存在一定的泌水性,因此必须要保证二次压抹前混凝土的运输时间符合正常范围内,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在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混凝土的降温保湿处理,加强对外界环境温度的了解,从而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很好的养护,使其达到最佳的硬化状态。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要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浇筑厚度和浇筑时间,并做好相应的混凝土振捣处理,加强施工监理部门的质量监督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有效解决,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2.2 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虽然是辅助性结构,但也是新浇筑混凝土的支撑系统,且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的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都是由模板系统支撑,因此模板工程的设计与组装工艺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过相应审批或专家论证。施工过程应严格控制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确保支撑面积满足受力要求,并保证模板的几何尺寸、空间位置、底模起拱、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和拆模顺序。但在实际施工中,个别施工单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楼板还未达到规定强度的情况下,就在模板上进行施工,使楼板出现裂缝和损坏等质量问题。


        在施工单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时,要对模板的平面位置、几何尺寸、高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相应位置进行明显的标注,通过使用垂线的方式进行测量和标记,保证模板几何空间符合施工要求。不仅如此,在施工前还要对模板进行复测,把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要对模板本身和接缝处出现的缝隙进行填补,防止出现混凝土流出的状况,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设置模板时,要在保证模板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坚持便于施工安装和容易拆卸的原则,避免给以后模板拆除工作带来麻烦。拆模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拆模条件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拆模。并且要做到一边拆卸一边整理,避免出现材料丢失或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
        2.3 钢筋工程技术
        (1)受影响的机械工程师应在钢筋生成过程中改进材料管理。线和构造是结构的重要构造块,建筑材质的使用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定。此外,有关技术人员必须清理不规则材料,将其固定并固定在安全区域。此外,根据施工规定,材料将放置在安装好的梁上,同时材料将固定在钢架上,为施工人员提供方便。认真管理地面材料,避免材料堆放不合理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在材料上覆盖篷布保护材料。
        (2)钢筋材料的焊接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施工质量。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焊接,并在正式焊接之前进行焊接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会检查各个钢筋,以确保钢筋的质量。此外,及时检查焊缝质量,研究发展问题,确保焊缝质量。
        (3)下料施工。针对下料施工来说,需要在材料准备阶段预留一定余量钢筋。在焊接工作结束之后,在钢筋焊缝处,很容易出现收缩问题,有时还会出现拱起现象,所以必须要预留出一定量的备用钢筋,并结合问题严重程度来决定钢筋预留量。因为在进行框架结构建设时连接点比较多,所以在施工时要对各个连接点的建设质量进行实时的检查,避免出现漏洞问题,进而引发事故问题。在开展放样和下料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结合热胀冷缩等特点选用正确的连接方式。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一般来说,材料的建设长度不能超过24m。
        2.4 控制梁、柱施工技术
        预制柱、梁的操作注意事项对于原材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与制度进行检验与试验,待所有的原料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施工时要保证模板的强度、稳定性与刚度,几何尺寸要严格的依照图纸的规定进行控制,保证接缝的严密性与安装的牢固性,同时要将脱模剂涂抹均匀,保持外部的清洁;所有施工钢筋的规格、品种、数量与级别必须要与设计规范相符,钢筋的位置,接头方式也应该按照设计的规范进行施工,对于机械以及焊接连接头,应该做好试验,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大批量的施工;对于预应力筋,在进行下料时,必须要使用切断机或者砂轮来切断,严禁使用电弧进行切割,在安装预应力钢筋时,必须要保证其施工的厚度,预应力筋的保护厚度与一般混凝土相同即可;在进行张拉时,要保证构件中预应力筋的应力保持均匀,在具体的张拉过程中,应该防止预应力筋出现滑脱或者断裂的情况,如果发现预应力筋滑脱或者断裂,就必须要及时地进行更换。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在固定后,要将其预应力值控制在规定检验值偏差的5%以内,在进行张放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实际需求,如果图纸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则需要将强度保持在标准值的75%以上,在具体的张放过程中,应该缓慢的放置锚固装置,保证预应力筋能够缓慢的放松。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工作环境和相关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为了保障整体工程的质量越来越多的施工工程单位对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依旧会选择稳定的框架结构施工方式。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提升建筑的稳定性,是建筑工程相关单位需要积极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姚延鸿.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
        [2]许建华.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9):39~41.
        [3]王华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0(6):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