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探究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蒋杨杨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迅速,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蒋杨杨
        江苏方测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迅速,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将会受到施工管理、供给技术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影响。要想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方面的检测工作,而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人员更加应该重视其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只有使用正确全面的主体检测方法,掌握其质量检测的技巧,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的效果,进而保障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探究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且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甚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意义
        我国建筑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建筑材料也经过了多次的更新,当前最重要的建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与其他的建筑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形式更加明确,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耐久性。尤其是建筑的主体结构,其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技术人员应该重视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只有完成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检测,才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主体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建筑项目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在现场实施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时,应该根据现场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选择检测方法与相关设备,这样才能够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加上我国近年来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标准,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高,其在施工管理以及检测工作中所耗费的资金也就越多。这样,很多不法企业为了降低工程的成本,就会违反工程规范,购进一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只有开展建筑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才能够提高检测工作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都能够达到施工建设的要求。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2.1 质量检测的内容不明
        检测内容不明是当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一个最显著的问题,不仅会大大削弱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给工程后续建设带来不利影响。这项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一些建设单位会对主体结构实施无遗漏检测,以核实各部分的质量都能满足相关要求。表面上来看,这种检测方式似乎并无不妥,但事实是导致在该项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非但会延误正常的工程建设进度,这种没有重点、侧重点的检测工作难以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第二,检测技术、检测方式与检测内容的匹配度较差。选择合理的检测手段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保证检测检测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对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目前来看,由于检测内容不清晰、检测工作无重点所诱发的一系列不良问题众多,检测手段不合理则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若采用的检测手段不能充分满足实际所需,检测结果也难以成为衡量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参考依据,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第三,有些质检部门会在工作开始之前,提前公布检测内容、检测手段以及检测时间等,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这样一来,该项工作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为施工团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导致蒙混过关的现象并不少见。
        2.2 缺乏可靠的技术指导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果是否良好,更多地取决于能否将检测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其施工流程比较复杂,对质量的要求极为严苛,并且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以往的工作情况,发现一些质检单位会在发现问题之后勒令整改并提出批评,但并未提供给施工单位一个明确的整改思路和整改办法,导致工程整体建设效率大大降低,若调整方式不正确,极有可能会导致主体结构产生更大的动荡,引发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也是决定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质检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对检测重点、检测流程以及检测手段等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把控,则难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实际价值,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地影响。
        3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
        相关部门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将其应用到健全和完善我国质量检测法律法规、技术制度、技术标准,使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有更高依据和标准,确保质量检测工作高效、有序。
        3.2 明确质量检测工作要点
        开展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之前,要进行质量检测方案的制定。在制定质量检测方案时,需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定进行,并充分结合建筑主体结构的具体情况,确保制定的质量检测方案科学、合理。质量检测方案不仅要明确检测重点、工作次序、工作范围,还要明确具体的责任,有提升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检测人员严格开展检测工作。质量检测人员需要提高对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视,认清工作要点并把控检测方向。在检测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梁板钢筋保护层、梁柱混凝土强度的实地检测,也不能忽略钢筋间距、砂浆、板厚等方面的质量检测工作。对于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并监督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到位。
        3.3 采用先进设备和有效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层出不穷,提升了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检测单位要与时俱进,加大对新型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引进,如楼板测厚仪、混凝土裂缝检测仪等设备。在使用新型检测设备前,要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查看设备是否存在校准问题,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做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新型检测技术,要测试其合理性,审核通过后才能使用。此外,还要根据新型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等,将其合理应用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中,发挥新型检测技术的作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为提高检测效率,检测人员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抽查主体结构质量。在利用抽样检测方法时,要确保足够的抽样数量,如果抽样数量不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来说,需遵循选择同类构件中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和负载效应相应较大的构件的基本原则。选择的样本数量必须占总数的11%,同时样本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主体结构的抗压强度检测,在随机抽样检测的基础上,应选择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2种方法。动态检测法是利用起振器的脉冲、共振作用测量构件的振型、频率;静态检测法是利用超声脉冲法、回弹法、雷达法等对构件质量进行测量。值得注意的是,大型混凝土构件如地下室结构,无法单独使用静态检测法,需综合采用静态检测法和动态检测法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合理性。
        4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社会中建筑主体的存在影响着社会各个阶段的人民群众,其坚固性与安全性都时刻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稳定。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监督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工作也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重要性,无形中保护着社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形中也提高了社会中建筑物的质量和品位。
        参考文献:
        [1]杨波.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20(4):197+199.
        [2]王建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