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杨科军
[导读] 基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高度发展,国内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

        杨科军
        天津广源恒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1

        摘要:基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高度发展,国内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建筑行业在关注到整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也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实际的运用,给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更多的推动力。建筑行业必须要重视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合理运用,立足施工技术的创新给行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技术力量支持,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技术需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创新研究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创新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
        我们都看见最近几年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这样一来我国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就能够得到很大提高,可是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对发达国家相对而言,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具有十分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施工技术的创新方面,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在土木工程建设方面的创新要求还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来说,我国相关企业想要得到顺利发展,就一定要创新从这个层面来考虑,由于施工技术的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还能够顺应时代的改变,跟紧发展的步伐。
        1.2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由于我国土木建设的改革发展,我国相关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古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我国的发展需求,建筑行业也将面临这种问题,某些企业在留下好的淘汰不好的这方面变现得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从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方面考虑,技术创新对我国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把先进的技术广泛的使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这样会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传统技术
        2.1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技术之一,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施工技术。根据设计可以把桩基础施工划分为两类,即正常施工极限状态以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建筑使用的基桩按照承载形状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前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摩擦桩、端承摩擦桩;后者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两种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承载能力往往是由桩侧阻力提供,端桩阻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两种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承载能力由端桩阻力提供,桩侧阻力基本上可以忽略。
        若是根据成桩方式划分种类,那么能够划分为非挤土桩、挤土桩、部分挤土桩三种类型,基桩的制作材料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划分成木桩、钢桩、混凝土桩。除此之外,地基基础若是存在差异,则也应当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案。所以,土木工程桩基础施工环节,首先要做的是选择和确定桩型。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现阶段,混凝土技术包括预制法以及现浇法,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混凝土浇筑的地点不同。就预制法而言,并未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具有成本低廉、性能较强的优势,深受施工企业的青睐。就现浇法而言,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历史悠久,而且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环节运用该技术的频率比较高。
        2.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现阶段,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环节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以此来保障整个建筑的完整性和稳固性,而混凝土工程包含混凝土制作、运输、浇筑捣实以及养护等一系列流程,每一道工序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若是其中一道工序出现失误,则会导致最终的混凝土工程质量下降。所以,应当保障混凝土工程达到符合规范、设计相关要求的形状以及尺寸,而且在强度、刚度、整体性、密实性、耐久性等方面比较突出。

近年来,混凝土外加剂发展迅速,运用外加剂会干扰混凝土整体的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分析
        3.1 深基坑技术创新
        深基坑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建筑的开发深度比较深,同时整个土层相对比较松散,那么就必须要积极的利用深基坑技术保障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但是在前期体系建立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了解实际的承重结构以及质量,保障两者的一体化。另外土木工程施工需要以设置临时的支护桩为基础,如果发现地下室墙体出现了裂缝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进行修复。其次,为了能够保障土木工程桩成孔质量,建筑施工人员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进度对现有的深基坑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以及组合应用。
        3.2 预应力技术创新
        要想充分的发挥预应力施工技术的作用以及价值,在落实土木工程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以科学发展体系为前提和核心,积极地突破传统预应力技术所带来的各类不足,真正的实现现代化运营的有效转变。在利用这种技术进行有效分析以及实践的过程之中,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了解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要求,对于一些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同时跨度比较大的工程建设来说,大部分的环节对于盈利的要求相对比较特殊,针对这一现实条件,技术人员需要对新型的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大部分的创新主要以体外预应力是否有粘接体为基础,了解这种结构方式在工程建设施工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价值,另外对预应力外部作用以及相关技术的深入分析会直接影响后期建筑施工的综合进展,如果预应力在有粘接体的体系之中应用,那么实际的摩擦程度相对较低,同时能够为其他环节的操作提供更多的便利,相反就会导致摩擦程度不断上升,造成诸多不必要的损失。
        3.3 采用新型土木材料
        从目前来看,我国积极的倡导环保无污染材料,大部分的材料无甲醛,同时隔音、隔热效果较好,质量较轻,这些都能够有效的将土木工程施工的造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当前新型土木墙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一些水泥轻质隔墙板以及新型混凝土砖,通过这种形式来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在关键环节施工的过程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了解石膏的具体质量是否符合墙板的应用要求,积极的选择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材料,了解供应商的实力以及综合资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材料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技术工作人员可以积极的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利用复合材料来更好的实现不同材料的作用。
        3.4 完善施工创新机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创新所涉及的环节相对比较复杂,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此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的建立完善的施工创新机制,了解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相关要求,不断的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另外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员工个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也会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环节的大力落实,因此在加强员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上级管理层需要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为前提,了解施工技术创新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分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工作能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按时完成施工进度,还要保证施工建筑的质量,企业除了要按照建筑施工标准完成工程,还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技术,如果企业能够不断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将能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楚立成.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J].居舍,2018(07).
        [2]孙尧.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
        [3]向忠.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6):178.
        [4]郭梦娜,陈雅雯,赵城,刘文.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