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文志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技术之一,

        王文志
        身份证号:4508031991111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技术之一,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并且探讨了施工技术的要点,为施工人员提供借鉴参考,使其制定规范的施工流程,为工程建筑施工提供基础与保障,促进国家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地增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础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结构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出现混凝土自缩性、温度差异、材料配比不合理等现象,导致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调整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问题
        1.1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单位需对各种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质量合格,能达到混凝土结构施工标准,尤其是水泥,要对水泥的型号及出厂合格证等信息进行检验。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选择粗砂或细砂,同时要对砂中的含泥量进行有效控制,要查看直径是否满足工程的需求,要选择没有杂质的水,坚决不能使用含有杂质的污水或废水。但是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个别施工企业为节约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对于材料进场前的检验工作并不重视,导致部分材料型号不符合要求,如果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情况严重时会直接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1]。
        1.2混凝土材料配合比问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混凝土在配置的过程中严格按要求进行材料的配比。但是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个别施工单位为节约时间对于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不够重视,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搅拌时随意进行材料的配置,甚至部分施工人员为节约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在混凝土中加入大量的水,这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受到影响,对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威胁。
        1.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到位
        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裂缝主要分为外表裂缝、贯穿裂缝和结构深层裂缝3种,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的裂缝出现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施工,此外还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有关,如果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到位,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2]。
        2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
        2.1细化混凝土浇筑工序
        在土木工程项目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深刻认识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提高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规范性地进行浇筑工序,严格按照工程的规定标准,防止出现浇筑遗漏现象,为土木工程建筑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二,在完成浇筑施工后,需要使用反复抹压的方法,在施工后对保鲜膜进行保护处理,为工程的运行提供保障。第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洒水,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导致裂缝,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四,对于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培训,进行系统性地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2.2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合理控制与测量水泥的使用量,充分发挥预期的设计效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当水泥与空气接触时,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热量,从而产生热量传递的现象,因此,需要考虑不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影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最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3]。
        2.3控制混凝土材料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合的混凝土材料,确保土木工程的稳定性。以下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需要合理控制材料的配比,对其进行反复检测后,确定最佳的配比方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第二,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控制混凝土比例。例如,需要降低材料的含碱量,使其保持在0.6%以下,并且合理设定矿粉掺合料和配置混凝土,对混凝土碱集料的反应现象进行检查,提高材料的配合度,确保各项工序顺利施工。第三,需要控制混凝土的约束力,防止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可以利用滑动技术,增强混凝土的约束力,以及设计蓄水池,合理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与材料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压性能。第四,需要控制混凝土抗裂性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使用抗拉性能较强的材料,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金属纤维材料与无机纤维材料,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还可以加入适量的混凝土添加剂,提高材料的自锁性能。
        2.4浇筑技术与养护技术
        (1)浇筑技术在开始排空操作前,需要检查模板的稳定性与支撑能力,确保悬臂构件模板支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模板的支撑状态,及时对异常状况进行处理,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职能,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蜂巢或麻点等现象。同时,需要控制浇筑层之间的时间,使其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使浇筑面积的固体胶厚度与渗透度小于3m,还可以使用多层连接救助方法,提高混凝土质量,使土层快速散热,降低混凝土温度。由于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厚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散热处理,防止底板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出现底板裂缝现象,在进行墙体底部浇筑施工时,还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使用相同的砂浆进行浇筑施工。(2)养护技术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减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有效控制内外温差,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和抗压能力。在完成浇筑工作的12h内,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喷水处理或覆盖处理,做好养护处理工作,在拆除模板后,使用塑料薄膜法或浸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湿润性,若是施工周期较长,再加上连续保持5℃以下的环境气温时,则需要采用外加剂添加和蓄热法,有效养护混凝土结构[4]。
        2.5搅拌与振捣
        施工人员需要正确使用搅拌技术,对部分混凝土进行现场搅拌,满足工程的规定标准,在开始搅拌工作前,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搅拌工序顺利进行,还需要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当混凝土出现分层和离析的情况时,需要进行二次搅拌[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合格,在目前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创新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强,胡晓喆.探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32):91.
        [2]李洁.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0):33-34.
        [3]梁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门窗,2019(19):122.
        [4]王杨兴,张尚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9(10):17.
        [5]李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09):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