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苗苗
森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提供很大的技术支持,对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起到很重要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一些污染问题的提并采取措施治理的一个程序,也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两者协调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分析具有自身的特性:首先是综合性,也就是说,分析方法结合了各种学科、技术和知识,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统计知识;此外它具有公共价值,即该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和收集有关环境因素各个方面的数据,采集数据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紫外线、水质量以及大气质量等内容,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是环境质量分析的技术基础,并服务于整个人类居住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并对项目实施后产生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提出对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 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
要想更加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人们要充分利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这两种形式,二者具有以下关系。
1.1 环境影响评价以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
环境评价的开展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总的来说,就是等到经济项目批准后监测和收集各项数据,其中包括当地的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之后需要对当地的环境和污染物开展实时监测,比较现阶段数据和标准数据,研究环境变化程度和污染程度。要想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人们必须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对各项数据开展对比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环境的变化情况,判断其是否在环境承受的范围。环境监测数据只有精确,人们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环境评价报告,得到可靠的评估结果,使得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开展。
1.2 环境监测监督环境评价
在项目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基于对当地环境的科学监测。可行性分析不仅包括项目场地的适宜性,还包括当地水质、空气污染和其他环境水平是否满足项目要求。例如,分析类型的项目对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较高,那么对当地水体和大气的要求就会相应提高;若是水泥或者矿物类项目,对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不高,但要考虑项目运行后是否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以上情况需要通过科学的监测数据来判断。人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环境问题采取早发现早解决,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办法。此外,它呼吁所有人保护环境,对环境问题进行思想教育,改善我国国民不重视环境问题的态度。
1.3 环境监测的持续性
在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目标之后,有必要监测和收集当地的基本环境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预测评价项目建设的影响,并研究环境变化和项目实施的价值。如果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或者可以接受,人们可以建造该项目,等到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试并收集环境数据,并结合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研究,分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范围。达到净化标准后可以排放废气,以免影响大气环境;达到过滤处理标准后即可排放废水,不污染环境;可以消除噪音和隔音,避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需要进行实时的环境监测,收集环境数据,研究各个阶段的数据,找出经济工程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及时进行调整。
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开展环境监测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环境监测本身存在的漏洞,导致并加剧了环境的破坏。
除此以外,有些地区未能准确的了解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甚至忽视相关问题,导致未能正常实施监测工作;或者已经展开监测工作,然而只把这项工作停留于表面,造成监测机构未主动去了解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第二,监测设备的应用率相对较低。开展环境监测时,监测仪器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与陈旧的采样、分析方法对比,更加精准的仪器监测,显著的扩大了测量的范围,但却广泛存在着监测机构仪器应用率低的状况,造成所收集的数据缺乏合理性。
第三,监测机构的监测水平良莠不齐。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环境执法力度大大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各地区监测单位的人员、设备配置不同,监测人员经验存在差异,造成检验水平稂莠不齐,这情况直接导致由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限制而对当地建设项目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造成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有效对策
3.1 重视环境监测
为了利用环境监测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人员在环境评价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环境监测,认识到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积极利用环境监测获取数据支持环境影响评价。
3.2 加强监测数据的审核
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获取环境污染的信息以及环境变化趋势,其核心内容就是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所以想要加强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就必须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审核,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保证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的审核,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误差,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防止人为操作带来数据误差。
3.3 加强监督
环境监测能否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直接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因此,如果出现错误,评估可能会有偏差。因此,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求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加强对工作的监督,确保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我国的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耗时比较长,需要随时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而这些数据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该区域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等,就会使该区域的环境数据产生变化,进而导致最终监测结果的变动。在这个过程中,而工作人员在该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数据收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动态变化情况,将其与该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应起来,了解各项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而判断该生产活动能否继续开展。有关部门必须组织专家学者对过程进行讨论,并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性,确保环境监督工作有序推进。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了促进环境工作的发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我国有关部门和组织有必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实时整理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减轻员工工作压力,同时有效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环境监测体现在整个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也是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提供保障的重要因素,能够很好的监督着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只有采用更好的方式做好并且认识到环境监督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真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不会造成环境资源的掠夺,有效实现对环境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连卓凡.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当代化工研究,2019(01):13-14.
[2]赵毅.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问题与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30(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