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推广分析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芝芳
[导读] 农机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水稻收获、秋季翻新、埋稻茬等工作
        张芝芳
        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摘要:农机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水稻收获、秋季翻新、埋稻茬等工作,本文以水田保护性耕作的角度入手,详细分析农机化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实际效益。关于推广应用主要是体现在经济产出和改善生态环境两个方面,而分析的整个过程中发现,运用水田保护性耕作的农机化技术意义非常重大,不仅有利于让农业的收入得到全面性提高,而且还能创造出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化发展。
        关键词:水田保护性耕作;施肥;经济产出;推广分析
        国内曾经以粮食产量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展开系列研究的相关活动,并研发出有耕作保护性质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科学研究人员的深入探索过程中,慢慢摸索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流程,其农业工艺以保护性耕作为基础,从而得到农业部门的生产认可,并在多个地方实现大幅度的推广。
1农机技术实际应用
1.1秋季翻新
        依据轮流耕作的具体规定,深耕的形式采用每三年一次的方法,并且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农具,大概需要3~5 种左右,此时才能设置稻田翻新的基本流程。第一,注意翻新的时间要选择秋天的时候进行,并且在深度上保持22-25厘米,从而在实施翻新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全方位控制好深度,以28厘米为宜。第二,深翻标准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规定,有效减少漏翻、断条等不良事件。第二,完成水田翻新农艺,能够有效控制发生病虫害的问题,不断强化水稻的抵抗力,从而确保水稻种植产量的稳定性,同时也要让土壤的质量以及种植的结构得到有效的改善。第三,在秋季翻新的具体流程当中,也要注意三年轮耕的制度,并且农艺作业要与深翻流程标准相适应,从而确保秸秆翻埋的质量,为平地作业的开展创造越来越优质化的条件。
1.2水稻收获留茬
        水稻自动收割的开展主要是采用水稻联合机械的方法,在收获运行的过程中采取留茬的主要策略,并利用机械化设备促使留茬粉碎工艺流程得到有效完成,推动着全稻茬操作的完成。利用收割机完成收割水稻的事宜,再利用切碎机实施茬切碎生产工艺,以此切碎完成时间稻茬还田的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机械水稻收获开展的时候,应该利用好保护性耕作的农业生产工艺,具体有几个地方需要多加注意。第一,水稻收割农业生产工艺采用全喂与半喂的形式,需要规范秸秆的具体长度,而且还要在操作上采用均匀抛洒的方法,进而完成农业流程本套装置的抛洒与切碎环节。第二,进行水稻抛撒的时候,设备动力需求的能力要足够用,从而确保秸秆粉碎程序的良好运行,有效减少机车动力故障带来的问题,确保水稻收割农艺的顺利进行。第三,收获设备使用半喂,全喂的规格,可以不断减少作业排草的堵塞情况。同时,在收获设备选型的这个阶段,还能确保动力供给充足,从而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
1.3条带状施肥
        电动操作是条带施肥的工艺,主要是利用电机施肥的相关程序进行合理化操作,在结束草浆搅拌的时候再去实施。此时机车行驶的具体方向需要向着插秧机的方向来前进,从而确保插秧苗能够均匀的吸收到肥料,全面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而农艺生产的时期,若是距离非常小,不超过5厘米就会发生泥水化肥被溶解的现象,促使化肥应用效果的不断降低,可能还会出现排肥堵塞,对于农艺生产的有序性极为不利。若是排肥口和地面距离高于5厘米,整体上就会增加施肥带的宽度,引发肥料的分散化,让农作物的化肥吸收能力降低。
1.4埋稻茬
        水田农艺的实施过程中,埋草搅浆设备主要是应用在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埋草,整地以及搅浆。

该工艺在具体应用的程序上简化了根本操作的流程,直接变成旋耕和耕地两种形式,带来化繁为简的效果。除此之外,作业次数仅为两次,分别是横向一次,还有纵向一次。第一,利用一次作业就能够满足一个目标的农业生产程序,让搅浆,耕地,施肥一步到位。同时像这样的工艺有简单方便的特点,可以有效节约农艺的生产成本,并充分缓解农户劳作的工作强度。第二,埋草搅浆机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把相关的物质全部深埋在土壤层当中,并保持地表的整洁性,以此全面提高农业作业的工作效率。第三,利用搅浆作业的实施流程,把表面的土地先做拖平的处理,以此有效减少农艺的成本。第四,关于埋草搅浆,有一定的操作规范性。在搅浆的频率上面需要实施科学化的控制,完成平地操作后让土壤呈现出小颗粒的形状,并且这里需要控制在2次以内。若是平地次数比较多的情况,透气能力就相对而言比较差,致使土壤沉淀周期不断加长,整体上就会影响到水稻的成长。第五,在农业作业的末期,机车行驶速度会逐渐变小,此时应该确保秸秆和其他杂物都能够在深度为5厘米的位置进行深埋,为插秧农艺打下坚实的基础。
2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2.1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始终在倡导的核心理念。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态效益,而且切实有效减少秸秆燃烧带来的生态污染现象。第一,秸秆还田能够让土壤成分里的有机物质得到提高。而现在土壤当中的有机物消耗,就相当于是秸秆为土壤带来的有机物,促进有机物循环性应用的效果。第二,未来10年,土壤当中的有机物质还会继续提高,研究表明至少会提高4.5%,同时还能够让原来的应用得到降低。第三,农艺程序可以确保水稻能够实现高产,有利于土壤培肥地质的能力,极具现实推广作用。
        每一项技术的推广都要综合考虑是否具有价值,而价值就是推广使用后给行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方面的效益。所以,推广新技术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农户的现有知识水平,为他们开展多元化的学习培训活动,每次活动上要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并由负责推广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农业种植的基地当中去,从而找到各个地区的不同之处,做有针对性的操作。与此同时,还要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方面的专业化指导,确保农户能够充分掌握新技术的基本操作规范,以及掌握到新的工艺流程,推动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良好应用效果,让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最后,利用农机技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稻农产品,切实也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为农业种植与生产创建出更为先进性的模式。
2.2 经济产出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水田保护性的理念下同样如此,研制出的耕作农机工艺,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以后就获得了经济收益,切实还提高了土地开发与应用的实际效率,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的经济成本。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的积极应用,不仅增加了水稻种植的基本产量,而且还提高了经济上的收益。对此,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作为工艺的有效实施,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性效益,进而在推广方面极具价值。
3结语
        水田保护性的基础上制定的农机化耕作技术,具体投入到农艺生产活动的时候,需要有效结合当地的基本特点,实施科学化的推广与应用,确保水稻种植能够实现丰产,适应社会在农产品方面的主要需求。总体而言,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能够带来经济方面的收益,为农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李丽,刘福玉.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应用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94
[2]赵阳,黄燕娟,黄世醒,等.南方水田根茬-土壤复合体的剪切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19,40(2):43-46
[3]高洪武.水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4):4
[4]青跃光,王杰,杨泽宇,等.1GZ60型履带式保护性联合耕作机的研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8,12(4):24-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