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29期   作者: 吕明超1 黄佩瑾2 周俊娜3
[导读]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生物领域的害虫防治技术也有所进步
        吕明超1  黄佩瑾2  周俊娜3
        召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  462300
        摘要:目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生物领域的害虫防治技术也有所进步,对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也有着重要帮助。现阶段,农民为提高农作物收益等,在日常耕作时会对农作物使用农药,而农药虽然经过一定时间会稀释很多,但农作物上总会残留一些农药,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针对此类问题,生物防治技术的提出也有效应对了农药残留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同时,也促进了一些农产品的生长,给农民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农业中使用药品促进农作物生产是生活的常态,因为一般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且生存能力较弱,在面对一些害虫、病菌等生存威胁因素的时候存活率较低,而农药却能够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而使用农药又会产生残留,对人类有害,因此也就有了生物防治处理的工作。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处理,是利用了相关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运用植物性农药与天敌昆虫的防治等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充分利用有益生物与植物的抗性基因相互配合,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农药是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远离病虫害的法宝,而生物防治技术则是新兴的、为了保护农药残留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发展,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
1 防治技术类别
1.1 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的众多法则中,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一说是十分著名的。对于农业中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我们可以利用生物之间相互竞争的习性,利用害虫的天敌来对抗害虫,以自然的法则消灭害虫,既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也能不给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在实践过程中,要利用好害虫的天敌对抗病虫害,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吃农作物的害虫的种类,来选择害虫的天敌。因此,在利用害虫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农作物和病虫害的相关调研,正确选择引入害虫天敌的时间和种群,有效做到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除了上述生物防治方法,日常的生物防治方法还有利用一些植物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利用一些植物进行防治,具体是以植物天生的防病虫害特性,将这种植物特性依据相关的生物学试验,转接到农作物本身上,使得害虫因为对农作物产生厌恶感觉而无法进行对农作物的侵害,以此达到相关的农业生物技术防治效果。
1.2 试剂防治
        试剂防治指的是利用现代生物科技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一定的病虫害研制出相对应的生物防治药剂,这种药剂经过现代技术的培养,培养出病原微生物试剂。其使用方法和喷洒农药的方法相差无几,但农药残留会对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威胁,而喷洒微生物试剂则对人类身体的危害不那么大,可以利用人体机制平衡中和。同时,试剂防治的方法在试验过程中也能够完美的实现生物防治效果,甚至是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小幅度增长。
1.3 微孢子虫
        在生物学中,单细胞生物是一种很稀有的细胞种类,其特点是特别容易传播。而微孢子虫作为单细胞生物的一种,在具备这种特效的同时,能够十分迅速的在所有动物之间传播。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点来使得其在害虫中传播,以此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通过相关学者对此种单细胞生物的调研分析,这种生物在传播的时候对人类和牲畜是无害的,但对相关害虫却有着致命的危险。所以利用这种生物传播,不仅能做到生物防治,也具备无害、持续、环保等特点。


2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1 现存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面对一些病虫害引起的农业问题上,一向主张通过喷洒农药来解决问题。但在喷洒农药过程中,有很多农民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会做出过量喷洒的行为,在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甚至是会对以后食用农作物的人类产生不可挽回的危害。除此之外,若使用农药过量,虽然会对病虫害的防治有很明显的效果,但也会对生态圈内的其他生物产生影响。甚至是造成生态圈内部的食物链失调,使得某些种族面临严重威胁。
        其次是防治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一定程度上已经不满足于现在的病虫害防治现状。现阶段农民常用的农药类型不具备很强的针对性,通常是针对多数常见的害虫而研制出的通用型药剂,在针对某些病虫害的时候,这种生物防治效果就会产生一定的折扣,达不到人们预期中的效果。此外,现阶段农药的研制也相对落后,相关配套技术也不够完善,也使得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发挥出显著作用。
2.2防治技术的应对策略
2.2.1 利用生态系统
        在实际生活中,农业的病虫会有很多类型,同时又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生存环境,也会产生较多种类的病虫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现代的农业耕种过程中,相关的研究也要跟进时代的步伐,针对这些类型做出相应的研究,以使得在做出相应的防治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在种植过程中种植面积和农作物之间种植距离的因素,这两种因素在一定情况下做出最适宜的判断,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物防治效果的提升。同时,利用生态系统进行病虫害防治,针对种植面积和农作物之间的距离做出良好的调整,也能增强农田的抗虫害能力,避免病虫害传播,通过合理布局来改善农村的农业发展现状。
2.2.2 多种类种植
        采取多种类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据相关试验结果显示,也可以针对农作物达到一定的增额效果,同时也做到提高农作物之间的稳定性和病虫害的防治。试验显示,具体的多种类混合种植方式的最佳方案是,在一块宜生长的土地面积内,种植两个或两个品种以上的农产品,可以达到产品增收的效果,同时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2.2.3 生物工程技术防治
        现阶段我国对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也到达了一个高度,相关研究人员已发现存在着一种生物遗传技术,可以实现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遗传杀死害虫的基因。因此,试验人员将利用这种技术将基因转移到农作物的原生质层中去,在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虫害特性,达到了防治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杂草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已发现的某种植物的菌体,这种菌体能够实现对农业病虫害的对抗,在具体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可以通过微生物、生物遗传、移入抗病基因等方法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问题中,现存的一些生物技术防治方法确实行之有效,但还需要做一些必不可少的调研,只有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有效做到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状况来判断所需要选择的防治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对防治技术做出一定的调整改进,以适应解决相对应的病虫害,最终来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和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睿,王海涛,李成军,等. 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6(11):8-13.
[2]覃飞跃.湘西烟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3]王景萍.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4]付强.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5]李昊.许昌市襄城县大田烟草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