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权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农业农村局 224300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革新,我国水稻产量不断提高,而人们对大米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生产绿色大米成为水稻种植业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江苏“射阳大米”种植绿色大米种植技术、绿色及无公害种植理念,研究大米种植环境及栽培技术,进而提高绿色大米种植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绿色大米;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更加注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追求健康的食物便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大米作为人们餐桌主食之一,其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绿色无公害水稻市场逐渐扩大,甚至在市场上出现了绿色食品供不应求的现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绿色大米栽培技术水平及优化种植环境则显得格外重要。
1栽培技术发展和创新
虽然,我国有长达7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但是由于该栽培技术较为复杂,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见该种栽培模式的经济投入较高,这样会大大压缩了大米种植的经济利益空间。随着水稻栽培模式的不断优化,出现了许多新种植模式,如少耕和常规耕等大米轮作种植模式,该栽培模式具有精细化、简单化等特点。而上述两种栽培模式采用机械化生产,不仅减轻人力劳动压力,还将提高大米种植效率,进而提升大米种植经济效益。而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大米种植生产机械化水平。而为进一步提升大米种植品质,还需结合绿色大米种植环境及种植特征,创造优质品种种植区域,进而促进大米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而赢得更广阔的市场[1]。
2绿色大米种植环境分析
为提高绿色大米种植品质和产量,需要适宜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栽培技术。对此,应结合大米水稻种植和生长习性,进而实现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2.1种植环境之气候条件
大米是喜高温多雨的种植物,但是纵观我国几大种植区,能完全满足其生长种植习性的区域并不多,并且受到我国气候差异的影响,在我国出现了不同的水稻熟制。而绿色大米对自然条件则更为苛刻,对此,为有效保证绿色大米的品质和产量,需要充分结合当地气候,进而调整大米种植时间及栽培技术。
如果大米种植环境无法改变,而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后,优化大米种植小“环境”。在种植水稻前进行种子试验,提高种苗存活率。同时应使用绿色有机肥料,可开展其他副业,比如养鱼、养鸭、养鸡,这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鸡鸭的粪便将成为大米的重要绿色有机肥料,促使有限的种植面积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关于示范基地建设和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远离交通主干道、避开工业区和医疗机构,这主要是考虑到上述机构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进而影响绿色大米的品质。二是,空气要清洁,土壤要适宜。三是,建设面积要足够大。这样将降低对后期养护和灌溉等方面的影响,进而保证大米能有一个适宜的生产环境。
2.2种植环境之土壤条件
大米是否高产会受到土壤肥力高低的影响,对此,在进行绿色大米种植前应先进行土壤成分测定。根据测定土壤养分所得数据,并结合绿色大米所需营养成分,对土壤进行处理,进而提高土壤有机肥含量,促进绿色大米增产[2]。江苏“射阳大米”种植土地经海水滋润,矿物质、微量元素、腐质物等含量丰盈;土质呈弱碱性,蓄水透气性能好;土壤速效钾含量高,特别适宜大米等经济作物生长。
3绿色大米栽培技术分析
3.1优选良种
品质优良的大米种子才能培育出健康的秧苗,对此,在选种时,应结合江苏自然条件选择品种。鉴于,水稻高度会影响其产量,对此应选择高度适中的秧苗。
而这主要是考虑到,秧苗过高会影响其抗倒伏能力,进而影响成穗率,而秧苗过矮会影响其光合作用,进而不利于根茎生长。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可知,水稻高度保持在一米左右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产量。此外,应选择抗病虫害的大米品种,以此降低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机率,进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这样才能保证绿色大米种植品质。
3.2科学育苗
除优选良种外,为实现大米无公害绿色栽培,还需对其进行科学育苗。选种后要及早处理种子,并在播种前除去杂交种。具体操作如下:使用浓度达10%的浓盐水浸泡种子,并挑出浮在浓盐水表面的干瘪种子;然后挑选沉在水底的饱满种子,对将其清洗干净;放入水温为15到20℃水中浸泡,并保持催芽温度在25至30℃,当有80%以上种子出现泛白情况,便可准备播种作业。
由于水稻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对此,在栽培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绿色种植规范进行。一是,低温要求。在播种时,需要地温达到10℃,这样才能保证苗种存活率。二是,播种数量。严格控制播种数量,目前,按旱育苗播种数量要求,可每平方米控制在100至150g,通过降低栽种密度,提高壮苗效果。
3.3 科学施肥
为提高绿色大米种植品质和产量,则需要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但是,化肥是保证大米高产的关键,而有机肥料将是化肥的最佳“代替者”。关于有机肥料,可进行以下操作:一是,秸秆还田。考虑到水稻秸秆本身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将其进行回田处理,进而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目前,最快的秸秆还田便是采取现代农业机械还田。但是,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还田过程中,应有效分离稻米与秸秆,这样的操作不仅能提高秸秆营养供应,还能提高土壤透气性,进而避免土壤固化,而影响大米种植产量。二是,优化种植产业结构。在种植无公害绿色稻的同时,大力推进养鱼、鸡、鸭等养殖业。在稻田饲养小鱼、小鸡小鸭,而这些动物粪便是绿色水稻生长的有机肥料[3]。
3.4灌溉技术要点
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源供应,并且不同水稻生长时期需水量都各有不同。对此,需要结合水稻插秧数量、水稻生长情况以及不同生产时期确定需水量及灌溉量。目前,多采用夜间灌溉和白天蓄水等两种方式,并进行间歇灌溉,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在此,将着重针对不同水稻生长时期灌溉注意点进行阐述:一是,移植作业后。需进行大面积灌溉。二是,水稻生长前期。考虑到此时禾苗较小,但是需水量较大,可以采用浅水勤灌方式,并注意将灌溉水位控制在稻田的2到3cm。三是,抽穗扬花期间。保持水深符合要求,并在收获七天前进行排水处理。四是,水稻成熟期。根据秧苗数量进行排水晒田,但前期如果采用冷浸田方式,则无需晒田,这样能促进稻苗分化,进而提高稻穗生长质量。
3.5病虫害防治措施
为提高绿色大米的种植品质,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而其可细分为虫害防治和病害防治两部分。前者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预防方法。一是生物防治。利用灭虫灯等诱杀死害虫,再进行生物防治。具体而言,利用虫害天敌,如在稻田饲养鱼、鸡、鸭,这些动物是害虫的天敌,利用天敌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影响,进而减少农药使用和残留,提高绿色水稻品质。二是物理防治。做好田间管理,如秋春灌溉、田间杂草等,前者能使稻水象甲失去越冬条件,而后者能减少螟虫越冬成活率。
叶稻瘟是水稻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而其防治措施主要是:用三环唑与清水混合喷洒稻田,并每周进行一次喷洒,连续3个周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要要注意严控药量,避免药物喷施对水稻健康生长造成不良影响[4]。
结语: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射阳大米”大米种植品质和质量,需从改善种植环境和技术入手,以此保证大米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凤香.灵川县优质富硒米生产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0,38(08):29-30.
[2]戴元华.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18(01):37+39.
[3]高枚玲,张桂辉,刘松.绿色优质富硒大米栽培技术操作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3(11):211+213.
[4]李哲洙.龙井市大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9,1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