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璇
宿州市粮油质量检验中心 234000
摘要: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由于粮油食品自身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种类的粮油食品,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检测方法,保障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粮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在简要说明粮油食品常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检测发展方向。
关键词:粮油食品;质量安全;质量检测
引言
粮油食品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加强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对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有重要作用。而近年来报道的粮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给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敲响了警钟,也给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提出了重要挑战。其次,在我国粮油进出口贸易增强的背景下,探索质量安全检测的创新路径,完善安全检测手段,是粮油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粮油食品安全检测的新要求,检测站工作人员应明确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与危害,分析当前检测手段存在的主要缺陷,逐步完善粮油食品质量检测体系。
1 粮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从质量安全检测站的检测实践来看,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2)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3)食品的卫生指标不合格;(4)农用化学药品的刺激与污染;(5)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6)食品标签不规范。以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为例,一般粮油食品属于发酵食品,在储存环境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变质问题,商家为了延长粮油食品的保质期,或者为了改善食品的成色,会在食品制作阶段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增白剂等。针对各类添加剂的使用,国家有明确的规定,但仍然有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商品的利益,在粮油食品中加入过量的添加剂[1]。除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卫生指标不合格是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威胁因素。既往检测经验表明,在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车间环境灭菌条件不佳、商品加工过程不规范、车间工人不注意卫生等情况的发生,极易导致粮油食品中的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标。针对粮油食品的卫生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准确测定粮油食品中的菌落指标,对保证粮油食品安全有关键性作用。
2 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
2.1 检测设备的更新
检测设备是粮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工具,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现场产品检测的使用需求,以及检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都将直接影响到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进行。围绕各类粮油食品的卫生指标检测,不少机构致力于快速定量检测仪的研发、生产。以小麦真菌毒素的检测为例,真菌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粮油谷物饲料中有毒代谢物,变化性较强,真菌毒素会通过被污染的粮油食品、饲料和由这些饲料喂养的动物所提供的食品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从而造成危害,在检测真菌毒素指标时,便携式毒素检测仪配套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小麦中的真菌毒素进行定量检测,仪器搭配的成套快检箱,为不同场景下的真菌毒素检测任务提供了必要条件,且检测过程不需要依赖毒素标准品,安全有效。目前,此类仪器广泛应用于粮仓、农产品收购站、实验室等场所的小麦质量检测。从质量安全检测视角来看,市面上售卖的各类便携式检测仪器,方便了粮油食品的卫生指标定量检测,而生产厂商在功能、性能上的不断更新,也给粮油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例如,部分仪器内置了数据库,检测人员能够对各类食品的检测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实时编辑;搭载WIFI联网功能以及GPRS远传功能,使得检测人员能够实时地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信息中心,由专业数据分析人员进行统计、管理,或者直接将检测结果上传至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为区域食品安全动态检测创造条件。
2.2 食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完善
目前,粮油食品的质量检测正朝着信息化、速测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便携式设备的引入,都显著提升了粮油食品的检测效率。但检测体系滞后于安全检测需求,仍然给粮油食品的安全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明确各类粮油食品的检测程序、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以及各项卫生指标的参考值,做好检测环境的控制,关注检测过程中可能对卫生指标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采取科学的措施降低、消除误差,是监测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前提[2]。以小麦质量检测为例,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控制检测环境的前提之下,检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检测程序完成混合、分样、色泽与气味检验、水分检验、杂质检验等一系列工作,然后使用检测设备对关键指标进行定量测定,再与标准值进行对照,判断小麦的卫生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样品的选取,检测过程的操作,以及检测人员行为的监管等活动都有可能对检测结构产生影响。对此,检测站有必要完善各类粮油食品的检测体系,规范粮油食品卫生指标检测过程。考虑到粮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意义,制定分层监管体系,明确上级管理、中级监督以及基层执行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建立从粮油食品加工到市场销售各个阶段全面覆盖的检测体系与监督机制,对保证粮油食品的安全性有关键作用。在全面检测、全面监督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基层执行环节的干扰因素,围绕检测站的日常检测任务,制定规范的、统一的检测标准,以及各检测人员、各部门成员的职责,并逐步形成多部门协作监管的格局。
2.3 粮油食品安全检测的信息化建设
食品安全性评估是粮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利用食品检测结果判断食品安全性的过程。针对粮油食品的卫生指标安全问题,检测人员首先应当明确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以及食品加工方法与食品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掌握粮油食品安全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粮油食品档案,为粮油食品质量问题的追溯提供足够信息。结合当前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经验,检测站要妥善处于粮油食品的安全检测问题,必须关注原料采购、车间加工、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能影响粮油食品安全性的风险因素,在关键节点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同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由现场检测人员如实记录食品检测结果[3]。以小麦质量安全追溯为例,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检测人员于育种,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阶段开展质量安全检测,种植后检测蛋白质含量和硬度,加工后检测成分含量以及卫生指标等,每次检测完成后将数据传输至信息数据库和监管系统,此种追溯系统能够将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结合在一起,建立起闭合的产业链,为小麦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以二维码记录粮油产品的检测信息以及生产、加工信息,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质量追溯策略,而扫描二维码获取完整检测信息,也给食品安全检测过程监督提供了一种渠道,使得监管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排查安全检测工作上的疏忽。
3 结语
完善粮油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加强质量检测过程的监管,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粮油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各类问题,检测站应当明确自身职责,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积极引入先进的、符合检测需要的食品质量检测设备,同时做好安全检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质量追溯系统的价值,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丽梅. 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检测发展方向讨论[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 (005):113.
[2] 梁东海. 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检测发展方向讨论[J]. 现代食品, 2020(15):67-68,71.
[3] 曾庆琪. 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发展方向的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 (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