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乐
北京市陶然亭公园管理处 北京 100031
【摘要】
2019年,我公司参加了北京市“校园智慧管理”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承担建设方项目经理。该校园智慧管理项目主要包括:1个高效分析中枢;4块专属区域;2个标准数据库和3套成熟设备。建设费用约300万元。系统上线前存在收集信息不完整、数据冗余造成系统故障灯问题。该项目于2020年通过试点单位的验收上线运行后,赢得了校方的一致好评。使项目获得圆满成功。本文结合我的实际经验,从该项目为例,讨论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规划质量,实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内容。有效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满足了项目干系人需求和期望。
【正文】
“校园智慧管理”项目作为市级重点任务,从校园核心业务及特色需求出发,在打造“智慧校园旗帜”的希望之下开启的,我公司中标该项目。本人在该项目中担任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面管理。项目历时一年于2020年通过客户方的验收。
从事多年项目管理的我深知,需求是龙头,因此,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后,我带领团队深入现场,通过访谈等方式获取用户需求,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并会同甲方朝开需求评审会,确定项目的主要目的,为后期项目管理奠定了关键的基础。
该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基于j2ee架构,采用weblogic9.2作为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是dell塔式盛勇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设备加光纤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RHEL4.7。
由于该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涵盖校园所有业务),建设时间紧(建设期限为一年),涉及的干系人多(内部干系人包括项目组各类成员、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外部干系人中心各科室,也包括多家校园的相关人员、合作商等),参与的项目成员多(高峰时达到70人,我将小组成员分为)硬件集成部署组、数据中心组,软件开发组、内部平台测试组和实施组,采购的货物众多(服务器、磁盘阵列、前段摄像机、汇聚交换机、网络安全审计、入侵防护和检测、专用扫描器、传感器)等特点,为保证项目圆满完成,计划组建矩阵的项目组织结构,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技术,特别是出色的沟通管理,带领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经过奋战获得良好的绩效,取得了项目的成功。本文将围绕该项目的沟通管理进行重点讨论。
一、规划质量管理
制定完善的项目质量计划是进行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预防胜于检查”,要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一个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必不可少。校园智慧规划信息化项目制定出了完整的质量计划。1.定义项目的需求,识别所有的用户,确定用户的满意度标准。充分的用户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为此,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将与系统有关的人员进行了分类,管理类主要有管理中心领导、行政科室、下属校园领导等人员;业务类主要有校园一线部门人员;操作类主要有财务、信息中心等人员;通过这种划分明确了需求的来源,同时在对需求的理解不一致时,可以明确哪些用户可以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决策”。二是采用多种方式获取用户需求。
设计了用户调查表,从各科室抽调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调查人员完成此项工作。根据调查表反馈的信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关键项目干系人的用户访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校园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还对其工作现场进行了现场观摩。2.制订项目的目标,定义系统的解决方案,开发出反映用户需求的产品特征。本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专业的项目管理和各方的努力,保证系统成功实施,能够达到并超越客户的需求与期望。3. 编写项目需求及规格说明书格式和内容范围,使公司开发出能够满足校园需求的详细解决方案。校园管理中心召开了由关键用户代表、分析人员、开发人员参加的讨论会,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形成了项目范围说明书。
二、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它包括所有有计划地、系统地为保证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而建立的活动。为了达到质量标准和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了如下保证活动:首先向公司申请在项目组配备了经验丰富的CM( 配置管理人员)、开发人员,由校园信息中心和公司人员共同组成QA(质量保证人员)和测试人员,这些人员都曾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经验丰富,有助于在项目里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其次加强质量审计,由于项目的模块多,功能复杂,数据量又比较大,要求公司每完成一个功能模块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后,由校园的具体模块使用人员参与评审,记录大家的意见,讨论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QA 人员会全程跟踪并记录并通知相关人员,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各方达成一致,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三、 质量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因为项目到了后期检查出质量问题,付出的成本会较大。校园智慧规划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过程,这给系统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整个系统的设计是否存在着缺陷不得而知,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测试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测试既可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又可让用户直观地了解软件质量和熟悉软件操作。对此,校园有计划地强化了测试环节,让用户始终能参与测试工作。
通过用户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对项目功能模块完成了现场测试,并要求严格做好测试记录。每个月测试小组会根据测试记录对在测试中反复出现的bug ,采用直方图、帕累托图等分析产生bug 的主要原因,及时告知开发人员,避免重复出现, bug 及时消缺后进行回归测试,以免产生二次bug。 项目验收时,还邀请第三方测试机构完成了项目的全面性测试,出具了第三方测试报告,该报告也作为了项目顺利验收的重要依据。
该系统项目于2020年全部上线并顺利通过了用户验收,项目被整体提交给长期运维团队,至今已运行10个多月的时间,为用户搭建了一个具备完成数据框架、具备共性应用支撑组件的综合管理平台,在综合平台之上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得到了校方的好评,我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回顾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在质量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1)运用绩效考核,促进质量提升,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比如,让开发人员因在自己的代码中引入了BUG 而产生压力,让测试人员因在测试中找不到BUG 而产生压力,从而形成一种开发与测试之间相互角逐的竞争态势,得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2)对软件质量的定量度量方面还掌握得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评估的准确性。总体来看,沟通管理工作在项目中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所以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充分学习,和同行开展交流,提升自己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力争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