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刘春霞 代兆辉
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桐凤服务部南苑服务班
摘要:在现在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为了增加城市园林的观赏美感和植物种类,园林建设单位一般都会选择从外地引进或者人工栽培非本地植物种类。受植物种类多样性以及生长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影响,病虫害问题频发,甚至产生了一些新的病虫害类型。随着病虫害种类的逐渐增加,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加大。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种类;病虫害防治;生长环境;病虫害类型
隨着城市园林绿化水准的飞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面积逐步扩大,,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然而,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历来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病虫害防治得力,城市园林绿化的效果就会得到有效保障。从这个角度看,须把园林病虫害防治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抓细抓好。
1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病虫害防治理念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任务,在后续养护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地理、自然因素影响,病虫害问题无法避免。一旦病虫害出现,极易在较大范围内传播,给防治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针对若干植物类别较为单一的城市园林绿化项目来讲,诱发重度病虫害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传播亦较广泛。因此,为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必要遵循如下若干理念:
1.1 以防为主,防治兼备
为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给绿化项目产生的干扰和破坏,要有序地加强对各类病虫害的预防,千方百计降低病虫害防治困难。尤其要遵循“以防为主,防治兼备”的基本理念,在前期选育植物品种、中期栽培、后期管控及养护等全流程中,不断累积减轻病虫害损失、防治病虫害的优良经验。
1.2 安全适用的理念
针对各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着眼于防治策略所取得的综合效果,并注重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密切关注病虫害防治给园林绿化项目及对所在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环境的影响,尤其要做好各类化学药物施用过程中的科学评估,观察各类防病虫害药物的运用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以期符合“安全适用性”的理念。
1.3 因地制宜
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要时刻秉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如今,为数不少的园林绿化项目往往位于城市腹地,周边居民区密集,居民较多。这就需要防治策略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避免投放污染性高或者大面积扩散的药物。与此同时,还要依照不同的病虫害类别,保障防治策略拥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侧重性。一旦所选择的技术策略或方式方法不对路,就会难以取得预期防治效果,这亦是病虫害防止工作者需充分考虑的问题。
2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有效举措
2.1 高度重视植物方面的病虫害防治
为了在全部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凸现“以防为主”的理念,需对全部绿化植物展开严格把关,以便防范所栽培植物在今后发生病虫害问题。鉴于此,相关管理者要科学选择植物,充分研讨哪类植物类别更加适应自身所处的大自然环境,拥有较显著的种植效果,切实规避植物种植后生长态势遭受损伤的难题。当然,在移植前可系统查看所移植的苗木,保障苗木的健康性,全面防范将具有潜在病虫害的苗木栽培至园林绿化项目中。
尤其在选择植物时,要搞好科学搭配,尽力增强绿化植物的多元性,以切实提高其抗击病虫害的能力,确保园林绿化项目的平稳性。
2.2 从源头严控病虫害难题
城市园林绿化旨在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以服务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目标。所以,一旦发生病虫害问题,就要尝试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假若在某个区域的一些特定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病虫害概率偏高,那么,为从源头上加以严控,不妨在次年停种该类植物,至少要降低其栽种的规模、面积;假若需引入外来制备,则务必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当然,为巩固源头控制病虫害工作的有效性,在栽种苗木之前,可先展开检疫,按时捕捉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置,以防患于未然。从总体而言,园林绿化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一般有如下三个阶段:首个阶段是搞好现场的勘测,充分意识到绿色植被的种植特征,接着联系其特征,科学选用方略,审慎编制病虫害防止规划,进而达至从源头上严控病虫害的阶段性目标。第二个阶段,一旦植物发生病虫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及生物防治法等方略,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病虫害带给植物的损伤为准绳。最后一个阶段,当严控病虫害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还不能有松懈、歇脚的念头,要继续观察植物,防止其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再度遭遇病虫害影响。
2.3 物理防治方略要跟进
结合城市园林中常产生的病虫害现象,运用物理防治策略较为常见。运用物理防治方略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最大好处是可规避相关安全漏洞,并避免对绿化植物及周边居民区人口带来威胁。就当前而言,可運用加设高压汞灯的办法诱捕害虫,降低园林绿化所在区的害虫数目。从宏观角度看,物理防治的方略侧重于适用性,要依照不同病虫害的类别,选择同其相搭配的物理防治策略,譬如对于较为普遍的松毛虫病害,在防治过程中可于植物树干处捆绑上塑料袋,以防松毛虫爬入树干而对树木造成损害。
2.4 化学防治的方略要严格铺展
在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时,化学防治亦是一类较为普遍的策略,该法大都依靠化学药剂,结合病虫害的类别施以高效处置。从总体上看,化学防治策略的有效性较强,可在短期内严控病虫害。然而,运用化学药剂亦会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化学药剂所排放的不良物质可能会危及周边居住区群众的健康。所以,在选用该法时,首要结合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恰当、科学的选取药剂类别,切不可贪图药剂杀灭病虫害的“高效性”而盲目选用。通常情形下,在完全合乎病虫害防治需求的基础上,可优先运用有毒性较低、残留较为少的化学药剂,并在喷洒时对其加以精细化管控,以切实防范大规模防治工作所产生的次生影响,降低毒副作用。譬如在对细菌性穿孔病害开展防治时,可借助65%的代森锌600倍药液,当然,也可运用50%退菌特1000倍药液施以防治。
2.5 规范使用农药防治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园林绿化项目中的农药防治被提上前台。然而,农药的过度滥用亦会给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带来不可控影响。从这个视角看,必须依照所在城市既有环境条件,编制科学的防治调控方案,科学选取农药,尽最大可能地确保植物自我调节免遭损坏。此外,还要加大对高效率、污染物防治举措的运用力度,减少对化学类药剂的依赖性,积极倡导物理防治策略或者人工防治策略。例如,植物经由一定时期的科学养护,自身免疫能力自然得以增强,病害的防治即可借助诱捕法、温度处理法、超声波等,进而在严控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有序消除病虫害的威胁。
3 结束语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离不开一系列防治举措。为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要科学运用适合于本地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植被生长规律的方式策略,尽量使各类方式策略发挥协同联动作用,以便发挥更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富峰.城市园林绿化中如何加强病虫害防治[J].江西农业,2020,3(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