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杰
杭州市临安区农村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300
摘要:在公众健康相关的工作中,保障饮用水安全属于基础的工作范围。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的人口较为分散,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有待提升,饮用水水质的保障成为公共健康中关注的重点。为了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得到提升,我国对农村地区饮用水相关的基础建设极为重视,这促进了基础建设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饮用水的水质也得到了改善。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现阶段中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工作中仍旧存在问题。本文对水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问题与策略
一、农村地区饮水安全保障的内涵与必要性
1、饮水安全的内涵
饮水安全,首先要求人们在获取饮用水的过程中,能够具有足够的便利性,以满足人们的生命活动需求。其次,对于饮用水的质量有所关注。要求饮用水的水质,符合于健康标准,在进行饮水之后,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为了保证饮水安全,需要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要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水质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2、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保障的重要性
在农村地区中,饮用水的水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对城市地区,农村区域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口的综合素质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然而设施的应用与维护仍旧存在问题。同时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许多人对于水质安全的关注有所不足。这就使得,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不佳产生的危害尤为巨大。为了确保农村地区人口的生命健康,需要对此进行更多重视。另外,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总体数量巨大,如果存在不安全问题,影响同样重大。因此,需要对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的因素
1、工业、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
在工业社会中,工业生产的水平以及生产规模,标志着社会的先进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工业产业规模扩大,同时为了减少工业生产集中与城市地区,出现集中污染的状况,许多污染的企业都需要搬离核心区域,进入到农村地区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对于农村地区整体环境带来影响,破坏水质是其中之一。
另外,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应用各种类型的化学药剂、化学肥料,在正常使用或者过度使用的情况下,这些化学成分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下,化学药剂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为明显[1]。
2、农村地区生活污染
在城市人口集中以及人口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农村地区人口同样的增加往往有所忽视。事实上,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长期的社会稳定,农村人口增殖也极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口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的排放,超出了原有生态体系的自我净化能力,逐渐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
3、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水质存在问题
在一些地区中,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区域中的水质本身就存在问题。较为常见的包括生物性水污染,水中生活着影响人体健康的生物,造成了地区性疾病,如血吸虫病的出现。另外,由于水中含氟过量,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含有一种物质过量,不仅会影响到水质,对于水的味道等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4、饮用水供应存在问题
在缺水区域中,可能会由于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导致饮用水水质不佳,或者在应用水的供应上存在问题,限制供应,不能满足饮水安全的要求。另外,由于受到基础设施以及供应水平的影响,一些地区中的存在制水工艺不佳,影响了饮用水的水质[2]。
三、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的策略
1、严格限制工业排放,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对于工业排放的严格限制,能够减少农村地区工厂所产生的水污染。为此,需要严格的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农村地区工业排放的管理。对于一些特殊的区域,如缺水区域,或者是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需要出台相应的地区管理条例,减少由于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水污染。另外,为了确保法律以及管理条例得到实施,需要强化对于工业排放的监管。
相对工业生产带来的水污染,农业生产中的水污染控制更为困难。在这一过程中,也要从法律以及监管引导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或者管理规定,对于农业生产中化学药剂、肥料的应用进行管理。事实上,由于农业生产存在分散性的特点,相应的行政监管存在困难。要利用好地区中的村委会,组织监督以及生产引导工作,提升农业生产中化学药剂、肥料的使用水平,避免过度使用的情况出现。
2、进行污染治理,提升环保意识
面对已经形成的水污染,需要展开积极的污染治理工作。在农村地区中,由于污染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污染治理也要与基层工作相联系,确保治理的有效性。为了减少污染的继续出现,需要进行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生活废水能够进行集中的处理,在符合标准之后,进行再利用,或者进行排放。
另外,需要认识到生活污染的治理,与区域中民众的思想意识相关。为此,需要以健康为切入点,加强对于水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区域中的群众能够在生活中积极配合相应工作,就可以促进水质保障工作的进步。需要注意的是,环保意识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展开相关的宣传工作,确保宣传的有效性。可以成立专门的宣传工作组,根据农村地区群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展开针对性地选择。例如,通过方言进行宣传、通过视频形式进行宣传等等[3]。
3、做好水资源的存储与调配工作
受到地区中自然条件的影响,水资源存在缺少,或者是本身就存在水质不佳的情况,需要采取针对性地解决策略。首先,应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储水系统,确保地区中生活饮用水水量充足,避免饮水安全受到影响。其次,应对水质问题,可以有两种选择。其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水质的净化,通过处理的方式,使得地区中水质能够符合引用标准。其二,进行水资源的调配。相对而言,这种方式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需要慎重选择。
4、提升饮用水供应工作的水平
在饮用水工业的相关工作中,需要严格地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行业准则,展开各项工作。首先,需要保证设备状况能够符合要求;其次,需要保证技术人员到位;另外,需要应用监管的手段,对于制水生产过程、水质等进行监管,保障水质[4]。
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地提升,饮用水水质的优化,就是生活水平提升的具体表现之一。在我国进行大力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由于受到工业生产的影响,许多地区中水资源地污染生产行为仍在继续,同时一些新开发的工业区域,导致了农村地区水质受到污染。由此可见,在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保障上,需要对综合状况有着全面地认识,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保障策略,确保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玉灿,马明玉,张晓倩,张忠兴,耿梦泽,张坤.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与保障措施[J].净水技术,2019,38(07):65-70.
[2]张琦,魏海春,李洪兴,陶勇.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及发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30(03):263-265.
[3]刘红盼,朱俊,范东,张得元,周慧,夏彬斌.中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J].环境科技,2011,24(S2):88-91.
[4]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相关保护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