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依木·买斯木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农业农村局能源站干部843600
柯坪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黑尔塔格山南麓,地处东经77°45′~79°57′,北纬39°51′~40°51′之间。东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相邻,南面和西南面以柯坪山为界,与喀什地区巴楚县接壤,西北和北面以柯尔塔格山为界,与乌什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相连。县城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
1、地形地貌
柯坪县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开口。北为卡拉塔克山,西为依干木山,南为柯坪山,辖区东西长164公里,南北宽105公里,辖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地面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形分东北、西南部山区、县城盆地和阿恰勒平原3部分。
2、气候特征
柯坪县属暖温带大陆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27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平均日温差14.6°C;全年平均气温10.5℃~12.2℃,年平均气温11.7°C,积温达4437°C,无霜期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夏季多干热风,年均降水72毫米。是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最大、积温条件最好的县(市)之一。
3、水文地质
柯坪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严重匮乏。主要水资源有柯坪河、红沙子河等水系,全县年均径流量9300万立方,可用水量3000万立方,年均降水量为73.8 mm,年蒸发量2864.8mm,蒸发量是降雨量的40倍以上。
4、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
柯坪县辖盖孜力镇、玉尔其乡、阿恰镇、启浪乡、柯坪镇二乡三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4个民族。国土总面积1204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占有一定比重的县,现有耕地面积12.3万亩,林地面积58.3万亩,牧草地面积241.5万亩。
一,由于全县水资源比较缺乏,目前尚有200万亩的宜农荒地因缺水而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为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困难,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增水量3立方米/秒,规划面积6万亩,目前已投入生产。
柯坪县历年来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及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瓜菜、油料、红花、苹果、杏子等。杏子和驼毛是柯坪县的两项名优特产,并因此而发展了一批加工业,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生态效益
通过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肥施用量,特别是氮磷肥料的施用量显著降低;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土壤氮磷养分盈余量大幅度下降;流失到环境中氮磷养分有效降低,减轻了农业污染面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土壤速效磷
(2)不同乡镇养分评价
从不乡镇土壤肥力情况分析:玉尔其乡、柯坪镇和盖孜力乡属老耕作区,土壤熟化程度高,肥力相对较好,土壤有机质分别为14.6g/kg、13.4g/kg和11.28g/kg,土壤含磷和含钾量适中,土壤盐碱较低,农作物易获得高产;阿恰乡和启浪乡肥力相对较低,从养分数据分析,这两个乡农田开垦年限短,土壤盐碱含量高,作物产量相对较低。
三,为了保障我县粮食供给平衡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健康发展,狠抓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高产攻关,依靠提高单产水平来确保粮食总产平衡。我站借鉴以往经验,现制定我县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平均单产450公斤以上的技术措施如下:
一、产量指标及构成
亩产450公斤以上,收获穗数50万株/亩,平均穗粒数28—29粒以上,千粒重44—46克。
二、品种
选用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主要选用新冬22号的主栽品种。
三、播前准备
1、灌水:播前灌水量80—100立方米/亩。
2、整地:前茬作物收后要尽早深耕灭茬,整地过程中碎土、提墒和保墒三结合,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直的标准。
3、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3方,尿素5-8公斤/亩,二铵20-25公斤/亩。
4、播种
小麦的播种期要做到适宜,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播种期在9月25至10月5,适播期播量为20-22公斤,覆土深度3-4公分。作业过程中,播行要笔直、下籽均匀、深浅一致、镇压确实。
四、田间管理措施
冬前及冬季管理(前期田间管理措施)主攻目标:促根、增叶、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麦苗单株3—5个,此生更7—8条,叶片青绿色,达到管理要求。
1、保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并根据土壤状况及时耙地破板结,防治因根隙土壤板结造成根系发育缓慢。
2、合理促控:早春田间管理要以促进麦苗早发稳长为主,要适当追肥,巩固基本苗和有效分蘖,达到冬前壮苗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及时中耕,提高低温、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和减少蒸发,控制旺长。
3、合理冬灌:冬灌的适宜时间在土地冻结之时,(平均气温3-4C),在11月下旬,此时冬灌地面不龟裂。不积水结冰,灌水量60—80立方米/亩。严禁牲畜践踏啃吃。
五、返青期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控叶,保证足够的有效茎数,育壮苗,春耙和追肥,起到保墒抗旱、促根壮叶的作用,清除杂草,看苗追肥。冬前施肥不足或总茎数不到60万株的麦田,应追施尿素8—10公斤/亩,二胺5—10公斤/亩。
六、中期管理
(1)追肥:第一要重施拔节肥。以二铵为主,N、P结合,追肥量为尿素15-18公斤/亩,二铵5-8公斤/亩;第二要补施孕穗肥。以尿素为主,施肥量8-10公斤/亩。
(2)灌水:第一要灌好拔节水。拔节期是穗分化的初期,田间持水量要保持在75%左右,灌量在60-70方/亩为宜。第二要灌足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花粉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田间持水量在80%,灌透灌匀,灌水量70-80方/亩。
(3)化学调控:如有倒伏可能的麦田,要及时喷施矮壮素一次,浓度为0.3%,使用量为150—200克/亩,兑水30—40公斤/亩。
(4)除草: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措施。化学除草要选用二甲四氯和2,4-D类除草剂,杀灭杂草。
(5)病虫害防治:我县小麦主要病虫害为麦蚜。防治措施采用菊酯类农药,具体使用方法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七、后期田间管理
1、扬花灌浆期的核心是灌水,是决定小麦粒数、粒重的关键时期,以水养根,以水养叶,以水调肥,保粒增粒重,要保持田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这一水同时也是收后能够及时复播的保墒水。666.7m2灌量为 80~100m3,确保灌水均匀。灌水时避开风雨天气,防倒伏。
2、小麦后期生育期,茎节已停止生长,叶片自下而上渐次枯黄,根系逐渐衰老,籽粒迅速生长。后期田间管理中起到养根、护叶、促粒重的作用。
3、喷施叶面肥:小麦扬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兑水,起到叶片的光和作用,从而促进穗粒达的目的。
4、适时收获:要求在腊黄时收获,减少落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