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29期   作者:严洁全
[导读]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和民生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严洁全
        甘肃省舟曲县水利技术综合服务站    甘肃  舟曲   746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和民生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担,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找寻协调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并探索相应的生态保护对策,是我国进一步推动水利建设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引言
        在过去,我国一直兴建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防洪灌溉、航运调水、电力供应转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水利水电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日渐显著,曾经落后或规划不完全的水利建设无法切合流域水体水质、水文形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造成流域地表动植物和周围生态环境的转变和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常是持久且不可逆的,要消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要利用新时期的和谐美丽发展理念,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双向互赢。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
1.1 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
        我国东西方、南北方在水资源分布和水利建设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水利建设上,生态环境的不同情况,为水利水电的设施铺建、建设施工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前提条件,水利建设的前期,根据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方位设计调水线,有效促进了水利水电的施工进度;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例如南水北调、东水西调等项目,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不同地区的外部生态,解决了各地生态建设对水电资源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
1.2 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相互制约
        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二者间除促进作用外,还存在重要的制约关系,首先,水电水利建设为满足施工条件,必然要牺牲一部分自然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自然农耕用地、植被的自然生长和水质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等,为生态环境增加了更多地外部负担;其次,局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大规模的水利水电设施运转,不仅为建设施工增加了难度,还加剧了周边地区水利建设规划的缺陷,而且随着我国水利水电的开发深入,很多地区的自然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趋势日益严重,这也导致整个水利水电系统建设不得不中断,甚至有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受损害严重,已经无法有效弥补[1]。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要素,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不管是水电水利建设排放的废水污水,还是水利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都会对周边水域河流的水质产生影响,而水生生态系统水质温度、流速、成分、流量等任何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构成发生变化,从而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第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本身就改变了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大坝等水利建筑占地面积较大,会直接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而水电运转产生的带油废水如果没有合格的污水处理或者达标的排放地区,对原有水体的影响是难以弥补的,若原有水体受到污染,水体内生态环境会极速恶化,部分水生动物会发生死亡,一些水生植物会受到水质干扰,出现恶性爆发式生长,最终导致整个水生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第二,水利设施的修建一般会改变原有水位分配,使原有水体上游水位被抬升,而下游水位降低,在较大规模的水库中,还会使原本水温发生断层式变化,这可能导致下游鱼类繁殖遭受影响,还会促生泥石流灾害;第三,水体内部温度的变化不仅威胁鱼类繁殖,还会极大地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由于水库的调节周期较长,水体交换量少,水体温度分层,下泄低温水也会导致灌溉效率变低,影响周边农作物的生长;第四,水利设施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会隔断原本的水体连贯性,水库大坝工程会形成一道屏障,使整体流域的生态系统天然被割裂,水生环境的碎片化阻碍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整个流域的生物种群打击巨大,物种活力的下降也会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的亚健康。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上极可能产生对水生生态的毁灭性打击,这种打击会直接威胁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
2.2 水利水电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中除占地问题外,在整体施工中对周围土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杨弃土场会对陆生环境造成污染,工程施工也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这对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由于水利工程涉及水体流动,当地的土质环境极有可能会随着水体变化产生转变,除了造成水土流失外,水利工程运营还会使水库大坝上游土地被淹没,水电工程还可能产生更加巨大的地表水冲击力,这都使地表的陆生生态环境遭受极大变化,一些陆生生物会因此失去生存环境,进而发生物种消失。
2.3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有人类参与的社会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选址一般依附于社会生态环境边缘,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需要解决沿岸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的人员居民安置问题,工矿交通的疏通占地问题,历史文物遗址的搬迁问题等等,而且由于水利水电的运营特殊性,很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本质改变,从而影响社会生态环境稳定,区域水位的上升除了会淹没农业用地外,还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甚至造成区域性沼泽,这对农业环境都是严重的打击,而水电设施的运营不善,还会发生环境的二次污染,有可能改变当地气候和疾病传播[3]。
3 水利水电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策略
3.1 以生态保护作为水利水电建设首要原则
        现代水利水电建设不仅是为了造福人民生活便利,更是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水利水电建设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做好十足的生态保护规划,在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上,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在建设规划上,不能忽略为生态保护创造条件,要为地区动植物生存栖息设计合理的转移地栖息地,在工程建设中尽量采取环保材料,减少或消除建设材料对生物的不良影响,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建立水利环境监测与反馈机制,相关部门及时进行环境保护跟踪评价,一旦发现环境异常要迅速给予重视,对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设立有效的改进措施,保证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3.2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在建设的各个时期,对其建设活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调查、评价和核实,提出防治生态污染的方案,对环境破坏的情况制定一系列救治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最切实际的环境保护方案,一般工程建设都会有经济评价过程,将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评价同时列为工程建设的考量标准,才可以保证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时并行,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各相关部门要对当地的气候变化、水文水质、土壤土质、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还要针对人口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所考量,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选址勘测的依据,也作为建设施工方案选择的依据[4]。
3.3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防止和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一定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而建立的,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视程度,必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到人政策,要依据“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周围生态的修复完善工作。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只有降低工程对环境的消耗作用,在推动水利建设的同时,加强在生态建设上的投入与重视,顾全水利工程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才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持久发挥最大作用,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俊威.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 000(012):287.
[2]陈光辉,黄玉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河南科技, 2018, No.628(02):95-96.
[3]苏兴礼.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No.327(09):50-50.
[4]陈光文.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6):3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