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身份证号:37140219831017**** 山东省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25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极大的推动了各个前沿领域的发展,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对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多,致使公路承载巨大负荷力,进而导致很多公路实际使用寿命明显缩短。这是因为这些公路对应的质量标准不高,并未把养护工作做好。因此,新时期,不仅要提升公路实际施工质量,同时还需强化养护管理。基于此,本文在对公路常见病害和其原因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公路常见病害的具体处治对策展开探究,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处治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平稳发展。那么,在交通事业的发展中,公路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各个城市之间的业务往来提供了众多的交通服务,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虽然公路运输行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给路面带来了极大的承压力。
1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公路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它可以在城市贸易中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所以,需要做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施工效果、降低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多个因素进行控制,加强技术管理,避免出现工程资源浪费的问题,由此可见,合理的养护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公路都是建设在居民区周围的,所以公路施工一定会影响到沿线居民的生活,那么,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和解决施工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就应加大施工管理与控制力度,并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还应对车辆的通行情况进行记录,并汇报给上级部门,以此提高沿线居民生活的稳定性。一旦出现通行困难的现象,就应实施技术管理方法,以此提高人力资源与资金应用的准确性。在制定公路建成效果评价标准过程中,需要对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把经济利益最大化,降低资源损耗,最终才能够使其与社会发展进程相符合。
2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
2.1翻浆
这是近些年公路路面养护实践中出现率较高的新病害类型,采用稳定土作为基层结构建设原料的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易在雨雪等极端气候因素及车辆反复碾压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形变、裂纹、松散、鼓包、冒泥浆等破坏形式。翻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基层施工时选料不合理、搅拌不均匀、细料占比较高等;也可能是在低温环境下施工的基层用料不当,或拌和不匀,细料占比过大;低温季节半刚性基层,强度提高历经一个漫长过程,但因路面通车过早开放,在车辆荷载、雨水双重作用下,诱导基层表面粉化过程,形成了浆水;或者在冰冻地区的基层,冬天雪水聚集成冰,春季气温回暖解冻时出现翻浆情况等。
2.2混凝土裂缝
在对公路中的相关养护中有一个常见的病害那就是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混凝土会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如因为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使得路面出现受热不均的状况发生会产生裂缝,也有可能是因为降雨或是降雪等的原因使得路面有水进行渗入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就算刚开始只是一个很小的裂缝,但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会被外界的环境或其他因素逐渐影响到,裂缝的面积会不断扩大,直至对人们的正常出行以及车辆的行驶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在于公路承担的重量负荷以及应力都远超于它所可以负担的,因此便有裂缝出现。通常来说,公路受到的应力有直接应力和次应力,在这之中,关于直接应力导致的裂缝多是因为所承担的负荷过重,它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之前对于公路的设计出现问题,数据存在错误,导致最后的作业施工技术与最开始设计的模型并不匹配,实施的可行性也不高。除此之外,还有裂缝出现的原因在于一些施工的相关作业人员,他们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没有考虑好混凝土结构可以承担的重量,对于公路负荷过重可能出现的裂缝并不怎么关注,因此常是忽略了环境因素对路面带来的重量,因此埋下了隐患,严重损害混凝土的结构,造成裂缝的产生。
2.3公路表面凹凸不平
在公路养护的过程中,发现道路桥面容易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现象。这些问题是由于大量的通行车辆的碾压和道路作业,导致公路面的磨损和破坏。这种现象初期的表现并不明显,对公路的使用影响也较小,但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补救处理,将会使地面的破损日渐扩大化,再加上雨水和风沙的侵蚀,会由外向内产生更严重的腐蚀。在不施加任何养护工作的情况下,经年累月的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公路的内部构造。所以,养护人员在公路出现上述现象后,要及时进行修复,谨防公路问题更加严重。
3处治对策
3.1路面翻浆
具体是检测翻浆破坏部位的具体数据,描画出大致轮廓,而后采用机械开槽到相对稳定的部位,认真清除路面、槽壁、槽底的杂物,将事前调配好的填充物进行填充,常规压实,确保修复处理的位置和其他路面持平,借此方式减少国省沥青路面运行阶段的安全隐患。在养护实践中,针对容易出现翻浆的道路区段,利用粗砂或中砂铺筑层取代原有砂砾垫层,其具备较大空隙,对毛细管水上升过程能形成阻断作用,化冻节气不仅能蓄水,还可以作为排水通道进行排水,减少路面上的积水量。
3.2裂缝处理措施
对于公路最基本的裂缝处理方式是采用修补的技术。裂缝的修补主要是对那些裂缝的宽度没有超过0.2厘米的缝隙。对于裂缝的修补并不是只指一种,它的技术主要包括有表面的修补以及对于裂缝的填补,或是对裂缝进行灌浆,这些方法都可以处理好公路所产生的裂缝。对于裂缝进行表面的修补更多是利用能够修补路面的材料对公路所产生的裂缝进行时不时的涂抹处理,在处理好之后,还需要用到一些沥青或是油漆将这些表面做好相应的覆盖处理,这样能够一定程度对表面做好防腐的处理。对于那些公路工程的内部出现的严重裂缝,那么简单的修补技术并不能将这种问题处理好,因此这时候就需要采用填充的技术,对那些严重的裂缝进行填充,比只是表面的修补也是更为坚固。对裂缝进行填充,主要是指现在路面有裂缝的位置从纵向进行挖槽处理,然后将已经调配好的相关填充材料灌入进去,这样一系列的处理能够使得公路的建设养护能够更加稳定牢固,效果更好。
3.3控制承重等级及大自然的侵蚀
在公路养护中,除了要预防桥体内部的主要问题,还要尽可能控制外界间接因素对公路的影响。比如说在公路承重力和稳定性受限的情形下,养护人员可以对经过此路段的车辆进行限重,控制超限车辆的通过。过重车辆的通行会对本就不稳的公路桥体造成致命的打击,动摇桥体的根基。在养护的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大自然对桥面的侵蚀,自然的力量十分强大,雨水的冲刷、风化作用、阳光的暴晒,都无时无刻不在侵蚀桥体,再加上道路作业的碾压、摩擦,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导致桥面严重磨损,甚至还会产生孔洞。为了防止大自然侵蚀的加剧,养护人员尽可能及时的修复公路的孔洞,防止雨水通过孔洞加速渗入到公路桥体钢结构内部。养护人员在选择孔洞填补材料时,要选择高性价比的实用性材料,才能提升公路养护处理的效力。
3.4加强施工阶段的病害预防
强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管理,能有效地避免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病害。在沥青路面设计阶段,应坚持“强基薄面”的原则进行道路设计,同时注重路面结构形式、厚度、承载能力的系统设计,为后期施工技术应用提供有效指导。项目施工中,首先应注重施工材料合理应用。就沥青材料本身而言,应采用优质沥青或改性沥青,不断提升沥青的指标值,延长沥青路面使用的寿命。同时,针对沥青路面裂缝、变形、表面损坏和水损坏等问题,在路面摊铺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并且在实际摊铺中,应注重沥青摊铺厚度、供应速度、前进速度的协调,以此来防止大料滚动离析问题。此外,加强沥青路面碾压管理,整个碾压过程坚持少喷水、保持高温、梯形叠进的碾压要求,同时碾压过程中不得中途急停、转向,不得低温碾压,这样可在保证路面平整性的同时,提升其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发生早期病害。
3.5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完善养护管理机械设备
现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行业都实现了机器智能化。这样既提高了工作的精确性,也降低了劳动力的使用。农业在机械化使用方面是最突出的体现,通过农业机械化我们可以发现,运用机械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的使用。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专业起步本来就较晚,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我们不了解也不具备。那我们就应该注重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投入现代科技,促进这个行业机械化发展,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使用时长。我们也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并不是照抄,而是要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进行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发展高速公路的机会,高速公路的发 展 能 很 大 的 促 进 我 国 经 济 的提高。
结语
综上可知,公路养护这项工作会对公路系统具有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按照国内公路系统几种常见病害,有关部门需加大检修力度,同时积极培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运用一些正确方法对公路病害加以处理,定期对公路进行养护。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公路系统实际使用质量,对行车安全加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晓卓.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分析[J].交通世界,2020(9):28-29.
[2]张国标.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60-261.
[3]喻彪.研究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及养护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9):215+217.
[4] 鲁春峰 . 刍议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措施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6):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