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雷文博
[导读]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新型的现代高科技混凝土及其耐腐蚀性能,
        雷文博
        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摘要: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新型的现代高科技混凝土及其耐腐蚀性能,高韧性,耐磨性,抗裂性,拉伸阻力和抗弯强度明显增强,有效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在现代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分析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通过添加适量的高性能掺合料和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其施工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相同,但其综合性能应该更优越。其优越的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高性能混凝土的致密性较好,混合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形状处于流体状态,具有较高的塑性,适合泵送,混合时不发生偏析;第二,结构稳定,硬化和收缩的程度相对较小,淬火前后的体积变化不大,收缩过程是一致的,和水化反应可以克制,这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避免裂缝的出现,高性能混凝土(HPC)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为它可以在保证优良性能的同时,其造价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之,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流动性、塑性、密实性、稳定性、抗分离性和耐久性等性能,其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耐久性是HPC的一个关键优势,它的优先级高于材料的强度,因为在实验设计中发现,随着材料强度水平的提高,其耐久性明显降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主要依靠高性能外加剂、矿粉和低水胶比的加入。塑性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在配制过程中不应过分追求耐久性,而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例如,水下工程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车库的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时要注意其强度和耐久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高性能混凝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要求整体性能优越。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在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混凝土材料,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价值。
        2特征
        2.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高
        高性能混凝土超高的耐久性,是由其主要原料决定的,其中高性能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发挥了作用,减水剂等使用可以极大地降低水的使用量,进一步在后续使用中控制好凝结的时间和耐久性,稳定和缩小化的空间结构,使得其结构的稳定性能可以更为高效的保持。
        2.2抗冻性
        抗冻性是高性能混凝土(HPC)的重要指标。要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适应性,就必须通过添加适当的引气剂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以便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密封性和渗透性,同时在过程中控制压力,提高抗冻性能。
        2.3高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HPC),如果HPC在建筑中使用,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高强度和坚定,从而导致更多的内部结构的稳定和减少施工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减少施工人员的心理负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相同体积的高性能混凝土,它将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长的建筑使用寿命。
        2.4体积稳定性
        体积稳定性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来说也很重要,它需要低硬化热来降低末端硬化能力。
        2.5抗压强度大
        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关系通常用来表示不同强度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均匀材料,HPC的强度主要是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必然会下降。水泥的分散性取决于添加高效减水剂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作为填充空白水泥矿物粉,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


        3技术要点
        3.1合理选择原材料,科学配比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对满足实际需要的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和设计,进行科学配比。选择原材料的质量是关键,有实践经验的专业采购人员,做好市场调研,选择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是普通制造商,和由专业检测部门进行质量检验,只有资格后确认是否允许进入现场施工。混合比例,我们应该采取建设原材料的实际要求和现场条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严格的科学计算,确定每个材料的数量和具体用法,然后混合均匀的材料,做好建设的具体的维护工作,确保施工质量。
        3.2裂缝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很多原因,比如太高温混凝土成型时,剂量不合理的掺合料,质量问题的粗和细骨料,内外温差太大,环境、气候变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设备,等等,导致裂缝问题。优化裂缝控制技术是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的必要措施。因此,从施工实践,将尽快完成,裂缝应在任何时候对待科学,和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应选择填充浇带的链接,和振动器的工作频率应该在浇注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随时观察,根据滑坡确定振动时间。捣杆的应用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原理是插入速度快,拔出速度慢。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质量如何,关系到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优化浇筑工艺,提高施工质量是施工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浇注前的准备工作是浇注的基础,了解工程的特点和现场的情况,并仔细清理施工现场,用清水浇筑使其表面满足湿润要求,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模板尺寸严格,通过反复检查达到设计要求,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规范操作,为后续安装工作做好准备。对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采取合理措施,妥善处理,减少隐患。合理设置后浇带,保证了混凝土结构截面形式与后浇带的一致性。截面形式由板和墙的厚度决定。如果厚度大于60cm,则可应用接缝,那么使用平缝,30 ~ 60cm之间使用台阶缝。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直缝的承载力较弱,容易使混凝土结构变形,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尽量少使用直缝。通过对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选择应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设置浇带位置。浇筑带的位置通常选择在梁板建筑的反弯点,剪力墙中间位置不能作为后浇筑带。
        3.4养护技术
        混凝土施工养护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除模具进行7天完成后凝固,模具去除后,具体应当与塑料薄膜,紧紧地和水分变化的混凝土应随时观察,湿度下降太快,及时进行浇水处理,防止裂缝,浇水时间正确与否很关键,一般混凝土浇注完成后4天进行浇水,并根据混凝土核心温度下降的情况进行调整。
        4高性能混凝土裂缝措施
        为了保证水泥本身的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HPC)的裂缝措施应尽量选择收缩和热释放小的水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泥原料和水胶的比例,控制各种矿物掺合料,避免温度应力、收缩应力过大而造成裂缝。在准备施工时,应尽量避免高温天气,注意混凝土表面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开裂。严格要求组织开展工作,每个环节都要符合标准后的数据要求。产品质量应具有承载能力和高强度抗压能力。分析表明,当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温差较大时,高性能混凝土的能量和质量将大大降低。因此,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承台上的温度,还要注意加强承台周围的温度。
        5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混凝土无法满足人民需求的建筑美和安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注意混凝土的实用技术,并提高可靠性和使用价值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杨毅.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有效运用研究[J].门窗,2017(12):84.
        [2]时鹏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42):111-112.
        [3]张瑞昶.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1):235.
        [4]黄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