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
包钢(集团)公司工程服务公司 内蒙古 包头市014010
摘要 本文叙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形式,重点对换热器管束泄漏后进行判断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换热器 泄露 效率
Tub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 tube bundle leakage judgment method
Summary This paper desribes the structure of tub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focus on heat exchanger tube bundle leakage after a new method of judgemen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Leak Productivity
1.引言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换热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各个生产领域。换热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热交换的机械设备。有气体-气体交换、液体-液体交换和气体-液体交换这几种。
2.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原理
管壳式换热器由一个壳体和包含许多管子的管束所构成,冷、热流体之间通过管壁进行换热的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动力、核能和其他工业装置中得到普遍采用,特别是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的应用占据绝对优势。通常的工作压力可达4兆帕,工作温度在200℃以下,在个别情况下还可达到更高的压力和温度。一般壳体直径在1800毫米以下,管子长度在9米以下,在个别情况下也有更大或更长的。
![](/userUpload/12(8229).png)
工作原理和结构 图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构造。A流体从接管1流入壳体内,通过管间从接管2流出。B流体从接管3流入,通过管内从接管4流出。如果A流体的温度高于B流体,热量便通过管壁由A流体传递给B流体;反之,则通过管壁由B流体传递给A流体。壳体以内、管子和管箱以外的区域称为壳程,通过壳程的流体称为壳程流体 (A流体)。管子和管箱以内的区域称为管程,通过管程的流体称为管程流体(B流体)。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管箱、管板、管子、壳体和折流板等构成。
3.存在问题
在换热器常年的运行中,由于受到介质腐蚀及在对换热器芯子进行除垢或者清洗时而造成管束磨损泄露的现象时常发生。为了防止冷热介质发生互相接触,就要判断出泄露管束位置,采用更换新管或者堵管法。更换新管时应对管板孔进行检查,清理,管板孔内不得有油污,铁锈等;采用堵管法,堵管总数不得超过管子总数的10%,管堵材料的硬度应低于或等于管子的硬度。
原有判断管束泄露方法:6个人同时作业,1人操作压泵,2人用长杆管封堵一面,3人用长杆封堵另一面,每根管束轮番试压,这种方法所需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判定结果不可靠等缺陷,造成影响检修工期。
4.改进方法
现有判断管束泄露方法:将换热器背部管束用胶塞堵住,并用预置好的密封堵板9固定住,换热器正面用制作好的分水器4用胶管与压泵1连接;分水器4另一端安装球阀5并与移动胶管6连接,移动胶管上的打压接头通过移动固定板7与冷却器8上的管束固定(根据换热器管束间距确定安装几个打压接头)。打开球阀11和5,关闭球阀2,打开压泵开始打压,观察压力表3,达到试验压力后关闭阀11.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压力表3数值是否为规定值:(1)合格,证明所打压管束无泄漏;(2)不合格,证明所打压管束内有泄漏。找出泄露管束:关闭所有球阀5观察压力表3找出泄漏管束并做好记号,然后继续检查其他管束。如图二
![](/userUpload/13(7685).png)
结束语 通过对现有壳式换热器管束泄露判断方法的改进,使得检修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原来的6人操作改为现在的2人操作,工期由2天缩短到了1天。既缩短了机组的停机时间,又保证了设备检修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任晓善:化工机械维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