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典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都市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表现为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把数学思维培养工作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如何通过加强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各自相异的数学教学环境中能够用逻辑能力解决问题和适应新事物,关键点在于数学教师要找准思维养成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发力,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索,引导学生借助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
引言
在数学的教学中,数学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在初中数学的学习阶段,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全面性思维能力、应用思维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初中数学更需要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构建思维框架,在大量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面前能够提高思考问题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思维特长。
1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蓬勃增长带动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范畴,都更多地需要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计算机不断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未来的基础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必然会更加频繁地应用计算机,这均需要以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基础。抓住初中这一教育领域的承上启下时期,对学生展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在思维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思维能力,形成与社会进步的脚步更加切合的思维习惯和综合素养,这对他们的个人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学习方法
2.1提升思维活力,实现思维转换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刻板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思维活力的拓展。例如,常规的问题解决思路难以找寻突破口时,数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从最终结果和所要获得的信息着手,再分析数学问题解决的条件,在逆向思考中实现快速解题。逆向思维能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结论往回推演和分析,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的分析,往往会让问题简单许多。如,在解决“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是锐角的角至多有几个?”的问题时,学生顺向从凸多边形的内角思考会让思维受阻,但利用凸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的数学定理反向分析和思考,外角倘若是四个钝角会超过360°的外角和,所以内角是锐角的角最多有3个,在逆向分析和思维转化中,数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2独立预习奠思维基础
学生之所以会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思维发展的落后,极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提前对知识展开足够的自主学习,而是习惯于在尚未了解知识概况的基础上直接去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这一模式下,他们无法在课程开始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时间被大量浪费,其思维自然达不到理想的发展目标。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几乎是完全跟随教师思维进行的,其自主学习思维与能力均会受到限制。为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提起对于课前预习的重视。
所谓自主预习,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之前,提前学习相关内容,让他们对新知提前形成一定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提前预习中的主动思考发展自身思维,还可以在课堂上迁移预习所得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以提前结合教材知识和拓展需要设计预习单,将预习单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相应的素材帮助他们预习新知,最大限度地利用预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2.3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初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能够增强数学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热情。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变式教学,即一题多解,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将解题答案直接呈现出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而变式教学就能够通过变化问题,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在求解方程定义域问题时,除了课本中的二次方程,教师还可以列举出来对数方程等形式的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样在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4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参与到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当中。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初中数学教学真正能够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每一堂数学课中,教师都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问题,为学生巧妙创设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如某教师在《正弦和余弦(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就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勇于创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分析综合获得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渗透到课堂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顺着老师的问题引导进行重点的思考,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在授课伊始,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通过思考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首先可进行复习提问,让学生回答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正是因为实际生活问题的介入,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积极性,也就更愿意进行课堂的思考。在一堂教学课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感知到知识的真谛,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去寻找数学知识的架构。学生只有真正渗入到问题的思考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有效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众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重要的问题。因此,在之后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发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与时俱进,助新时代社会会主义中国培养更高素质,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不仅限于学生当前的发展,还能为其未来各方面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打造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明芳.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8(22):88.
[2]李绪亮.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8(5):49.
[3]赖家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探究[J].文理导航,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