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涂料中苯系物对接触人员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3/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29期   作者:贾甄慧1 韩静2 张宇3
[导读]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工艺的改进,以及一系列职业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的颁布和实施
        贾甄慧1 韩静2  张宇3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 齐齐哈尔 碾子山 161046
         
        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工艺的改进,以及一系列职业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急、慢性职业中毒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苯系物仍然是工业生产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基于此,本文对油漆涂料中苯系物对接触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油漆涂料;苯系物;人体健康
        苯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其需求量日益增多,其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急慢性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因而苯中毒的防治是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者长期关注的课题。
        一、急性中毒
        1、黏膜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苯系物的气体大多先有黏膜刺激症状,因苯系物有局部刺激性,可刺激眼部粘膜和呼吸道粘膜,产生流泪、球结膜水肿、呛咳、咽痛、胸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出现喉头水肿、痉挛或窒息,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
        2、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短时间内吸入苯[会出现头痛、眩晕、复视、步态蹒跚、嗜睡等症状,重症者有抽搐、呼吸中枢麻痹、脑水肿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伤,进一步发展会使神志模糊加重,进入昏迷甚至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苯中毒主要是由于苯具有较强的亲脂性,使其粘附在神经细胞表面,抑制生物氧化,影响神经递质传递,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出现上述症状,若不及时处理,最终会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慢性损害
        1、神经系统。长期接触苯系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等。周围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障碍,出现痛、触觉减退、麻木等症状。由于苯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它会在细胞膜上潴留大量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从而使膜肿胀,高浓度的苯通过影响膜和膜上蛋白的功能,导致膜脂质代谢障碍,破坏细胞氧化还原系统减少A11P合成,最终导致周围神经营养代谢障碍,导致相应临床症状的出现。这可能是苯引起周围神经功能损害的原因。研究发现,苯可通过破坏微血管基底膜结构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性病变,从而导致神经纤维丢失,从而造成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苯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在神经细胞中积聚,导致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肿胀,从而干扰脂质及磷脂代谢,抑制细胞膜氧化还原能力,导致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生殖系统。接触苯系物也会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男性精子活性下降、女性生理周期紊乱和经期延长等。对苯系物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有学者曾对长期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工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工人精子活性、存活率和顶体酶活性均有所降低。结果表明,苯、甲苯及二甲苯对精液及精液质量均有影响。其机制可能为:①直接损害睾丸组织中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等,致使精子数减少、存活率降低、畸形率增加等;②附睾精子的正常发育受到附属性腺的损害,致使精子活力下降;③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干扰性腺调控系统,从而影响各种生殖激素的合成,最终导致精子生成受干扰。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主要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痛经、经量过多等。其机制可能是长期低浓度苯接触对影响妇女的黄体长度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的卵泡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从而干扰女性月经周期。经期长、经量多的症状可能与苯及其同系物对人的神经系统及骨髓造血系统的损害有关,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的减少和血管渗透性的改变是月经量增多的主要因素。

由于苯、甲苯、二甲苯对皮肤粘膜的强烈刺激,使痛阈降低,致使体内前列腺素分泌增多,前列腺素可导致剧烈的子宫收缩而出现痛经。
        3、细胞遗传学。长期低浓度苯暴露可引起细胞遗传学改变:①淋巴细胞内微核增加;②姐妹染色体交换;③端粒长度变化;④染色体畸变。有学者研究了接触苯作业工人的染色体变化,发现接触苯作业工人的血淋巴细胞内单倍5和7号染色体频率和5、7、1号三倍体与四倍体的频率明显较高,5、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率增加了3.5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而单倍体1号染色体则未增加。一些学者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9、18号的数目在苯接触工人的精子,发现9、18染色体双体精子率及缺体率等均有显著升高。此外,还有学者对已暴露的苯接触工人及非苯接触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对患者进行受损细胞的频率评分,包括间隙、断裂、重排(无关片段、缺失和易位),结果显示已接触工人相比非苯接触工人的染色体畸变(特别是染色单体缺口及断裂)有明显升高。另外,为评估苯暴露与端粒长度(TL)间的关系,用单色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接触高浓度苯的工人和未接触苯的工人进行了TL测量,发现接触苯的工人与未接触苯的工人相比,TL显著增加。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TL的变化与癌症风险有关。
        4、造血系统。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接触苯可导致血液淋巴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19世纪末就有关于苯工人白血病的报道,自1928年有学者首次提出苯的职业暴露与白血病发展间的联系以来,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大量接触苯与全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此后,苯的致病性及其诊疗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及研究。1982年,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我国在建国初期就有关于苯中毒的相关报道。1985年前后,对我国10多个城市数万名苯接触者进行多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接触苯的人群发生白血病的风险是非接触苯的3.4倍,苯接触工人标化死亡率为5.74,证实了苯接触与白血病的相关性。1987年我国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将苯接触引起的白血病归为职业性肿瘤。1987年以后,扩大样本继续研究,证明苯接触工人发生溶血淋巴系统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性碍性贫血的相对风险与苯浓度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关于苯致血液病的机制有很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苯的主要毒性作用是对造成多种遗传损伤及对造血微环境的破坏,其中,苯体内代谢物是导致血液系统毒性的主要元凶。苯的代谢过程为:首先,在肝细胞色素P-4502El作用下,苯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对氢醌(HQ)或儿茶酚胺(CAT),HQ或CAT被羟基化产生l,2,4苯雌酚(BT),HQ在骨髓中被氧化产生p-苯醌。经研究表明,HQ及p-苯醌是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和白血病的最终物质。遗传损伤机制主要有两种:DNA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染色体损伤;或BQ和HQ在骨髓中产生活性氧等自由基,导致DNA氧化损伤。若DNA损伤不能被修复系统完全修复,就会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研究推测,造血抑制或增生异常是由于这些遗传损伤破坏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引起的。苯对造血微环境的损害主要是由于其代谢产物对骨髓内网状内皮细胞的损害,干扰了苯在造血微环境中的支持作用。其次,苯代谢物会干扰骨髓细胞分泌造血因子的能力,如抑制骨髓巨噬细胞中自介素IL-l的产生,从而降低集落刺激因子(CSF),导致体内造血失衡。研究表明,苯代谢物氢醌可通过抑制乙酰转移酶P300的活性来降低自噬组分的乙酰化,从而直接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及CD34+自噬,而不引起细胞凋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失调的自噬可能严重影响重要的细胞过程,如细胞凋亡过程,导致造血功能紊乱和严重的血液毒性。
        综上所术,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广泛,随着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其使用量日益增多,造成的危害也随之增加。因此,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一直是职业卫生工作者长期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欣.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苯系物暴露工人精子9、18号染色体数目畸变[J].遗传报,2015(07).
[2]李志辉.苯对女工生殖系统影响的定群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5(04).
[3]赵冲.油漆涂料中苯系物对接触人员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