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曼妮
广西云检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
摘要: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用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可行性。因此文章重点就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一、环境监测概况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将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运用,针对环境空气、废水、土壤、生物、沉积物、废气、固体废物、振动以及噪声等开展检测污染排放以及环境质量工作。环境监测具备了技术性以及专业性特征,对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要求标准。通常情况下,在开展环境治理时,应全面监测以及评估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的改善当前人们生活环境,全面提升人们整体生活质量。
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具体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涉及到环境监测单位的资质、监测仪器的校准、监测方法的科学以及样品的采集、分析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监测数据和相关报告制定、监测质量的外部监督和控制等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每个环节都准确无误,环境监测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质量控制的各个细节才能够达到标准和要求。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经验
每一个环境监测人员都应该具备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与技术,由于相关技术人员不足,而且大多数人员缺乏实地监测经验,再加上投入资金不足,不能总在实地监测积累经验,导致环境监测开展工作不能很好的实施。由于资金不充足,导致目前环境监测器材和设施不完备,对环境监测质量产生影响,及影响到监测信息和数据的不准确,进而影响环境监测结果。
2、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考证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整治问题,各地也都积极开展环境测评工作,导致个别政府为了保证业绩而出现了一些更改环境监测数据的现象,这种个别行为大大降低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也使监测数据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久而久之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地区政府环境监测部门的信任程度。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环境监测是个大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个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但还不完善,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没有完整的具体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环境监测的最初目标。有个别的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的不重视,因此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不到位,甚至忽视环境监测管理,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式不能得到改善。
4、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存在问题
采样过程存在计划不详细、操作不规范、采样仪器使用不当等问题。要确保监测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在现场采样过程中我们应加强采集样品质量管理控制。
5、环境监测制度亟待规范
随着各地环境监测任务的不断加大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监测技术被应用到了环境监测工作中,已有的监测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当前的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有待更新和规范。
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
1、优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为了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需要充分重视环境仪器监测设备的技术验收、采购、校准、检定、维护设备、核查等工作流程,同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工作,方便以后进行查询。应逐渐规范检查环境监测现场设备,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流程开展操作,保障环境检测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提升监测样品质量
首先,监测工作采样人员应该严格根据工作程序进行样本采集。其次,在对采集出的样本进行储存时要保证使用的容器满足样本需求,储存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气压等要符合相应的标准。最后,在对样品进行运输时,要确保对样品标注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混乱、相互混淆的现象。
3、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环境监测理论知识,规范监测操作工作,严格的控制环境监测质量,并且应掌握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知识内容。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前,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能力确认。能力确认可以采用考核现场操作技能、理论考试以及盲样测试等三部分,等做好保存工作。此外,应加强管理人员以及环境监测人员的监督以及培训管理工作,有效的提高管理体系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内外部质量控制以及监督质量工作内容,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环境技术交流活动内容,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人员自身专业素养。
4、完善监测分析方法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找到环境监测的最佳监测方法并配以相应的环境分析方法。对于这套监测和分析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进行区别对待,举例来说,对于空气、土壤、噪声等不同的物质进行监测,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质量。
5、加强样品运输质量控制
环境样品直接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样品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到环境监测结果。因此,在样品采集时,我们应结合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添加固定剂,对需要冷藏的样品,应从采集、保存到运输全过程进行冷藏,确保监测结果的精确性。待现场采样结束以后,我们应对现场监测样品的完整进行检查,看是否达标,同时及时填写监测任务,做出完成比对表,为今后的现场采样工作提供依据。在样品采集结束以后,应及时将它送回实验室,收样人应严格检查样品状态、现场监测结果等,做好样品的交接工作。
6、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性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规范工作人员环境监测操作,有效的提升监测工作的安全性,工作人员应详细的记录周边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气象等环境条件。针对有毒作业以及高空作业时,工作人员应配备好设施以及防护装备。
7、做好选择环境监测方式
选取环境监测工作对象,决定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并且影响着数据结果,因此不能忽视 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科学选择环境监测方式可以根据环境监测自身技术以及特性进行相应选择,在进行初次应用环境监测方法时,工作人员应做好方法验证工作,做好验证报告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作质量,需要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需要全面考虑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提升监测工作质量,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江,钱少华,马鑫雨,曹浩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与对策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J],2014(3):134-136
[2]王娟.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资源节约与环保[J],2015(9):110.
[3]张毅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56-57.
[4]王帅.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68.
[5]孙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及理论,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