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春 邵光旭 刘亚超
(济宁市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金乡分公司 山东省 济宁市 272200)
摘要:目前,我国的企业发展迅速,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人力资源方面,对人才进行合理调配,让人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伴随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整体走势良好,不仅可以实现更高的企业利润,还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从目前市场的外部环境来看,企业间的竞争情况变得越发激烈,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提升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帮助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探研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开始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期借助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保障企业内部整体管理质量和效率得以不断提升。对于当前社会中的企业来说,内部强化是其积极开展的重要工作任务,而借助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人力资源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内部强化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人员自身效能的充分发挥给予保障,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运转速度,进一步推动企业更加稳定有序地向着新时代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基于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实效性。
1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存在的不足
1.1信息化技术在绩效管理制度方面缺乏有效应用
绩效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积极性调动水平。但是,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虽然引进了信息化技术,并对ERP技术所具备的突出优势进行了总结,但在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和标准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人力资源系统全过程的分析总结,尤其对于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因素分析存在不足,无法在ERP系统的创新建设方面取得成效,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难以在技术层面取得积极进展。部分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虽然进行了ERP技术的应用,但对于人力资源系统的需求和成本总结不够全面,无法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创新提供必要支持。
1.2信息化技术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方面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从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总体设计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群体缺乏对自身工作效率特征的关注,虽然进行了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应用,并对ERP技术等具备突出应用价值的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缺乏对技术创新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变化特征的有效分析,无法为信息化技术多方面应用价值的开发提供必要支持,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完整的开发。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人员虽然进行了ERP技术突出应用价值的总结,但对于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存在不足,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培训、绩效、薪酬等各方面管理工作关联价值的有效研究,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无法在软件应用价值开发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1.3信息化技术在数据收集渠道方面缺乏有效拓展
实现信息收集渠道的创新不仅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获得有力支持,还可以使ERP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显现。但是,部分信息化应用人员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案的过程中,缺乏对数据收集工作的重视,未能对当前数据收集渠道的畅通性进行具体考察,导致信息化技术收集工作的开展条件难以得到有效的创新,无法为数据资源应用价值的完整开发提供帮助。部分信息化数据在收集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动态变化情况关注程度较低,缺乏对人力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有效研究。
2意义
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指标就是绩效考核,借助绩效考核的开展能够对职工优缺点进行一定评价,也能够对职工政治品德进行了解,为企业对职工各种数据信息的获取提供有利条件。此外,为企业职工提供劳动报酬的重要标准也是绩效考核,将针对职工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升。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对激励机制的设置能够将自身发展瓶颈有效突破,同时一些有效且必要激励机制的积极设置能够调动职工工作热情,也能够将人才队伍建设停滞不前以及消极工作态度等问题给予有效改善,为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积极促进作用。在以激励机制为依据对职工浮动工资以及岗位工作等进行设置的情况下,能够将企业整体工作质量有效提升,也能为良好和谐工作氛围的营造奠定基础。
3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文化是企业持续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企业人员向心力的强化体现着无可企及的现实作用。因而,企业在新经济发展时期,就必须要加大对文化创新的重视程度,在此期间,还需要根据现阶段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考虑,这也是企业在新发展阶段所要进行的必要工作,那么首要工作就是精神面貌的提升和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而主体人员是企业文化创新升级的行为主体,不仅是相关工作的主力,也是后盾,能够为企业理想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企业要在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不能只顾当下的利益,而是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企业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要依据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战略发展目标,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3.2 建立科学、公平的员工绩效评估机制
企业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管理机制,以提升企业的生产率。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目标和生产工艺特点,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并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个性特点来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考核员工处理问题和特殊事件的能力,并形成完整的评估数据,确保员工考核工作的公平、科学。多角度考核员工,确保考核制度能够在企业中顺利落实,以保证企业长期发展。
3.3 加强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良好的管理平台以利于对人才信息进行检索,帮助企业优化人才引进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力度。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定位,重点培养并引进企业所需人才,增加企业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要实现高质量,更要专业、科学。
3.4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指的是通过对人的鼓舞,使人能够产生进取心和自信心,进而能展现出自身的天赋及潜能,促进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不同的外在条件刺激,从而被调动起来,这对个体因素非常有利。企业所有员工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这就要求调整其薪资待遇,从而形成一套高效、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就能留住人才,还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员工的薪酬方面来看,企业必须照顾每位员工,对他们的薪资结构进行调整,对福利待遇也要进行改善。健全员工的各种福利补助,使其得到真正落实,让员工感到欣慰。总之,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必将发挥出可观的效果,促使员工兢兢业业地工作,并且做到克勤职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内经济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快速更新和升级。这就需要企业结合社会趋势,以前瞻性的角度逐步创新发展策略,从而促进企业在行业竞争环境中持续体现高度的适应能力。而环境适应力的保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态,在新经济时期,企业应当加大对人力资源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的重视,切实保证内部主体人员都能够体现出过硬的核心素养和职业技能,从而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龙青.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6):82-83.
[2]梁敏.浅谈当前形势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2019(18):46.
[3]郭纪功.以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提升[J].民营科技,2017(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