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增强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杨秀国
[导读] 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确不高,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育人水平和质量。为此,通过建构师生良性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搭建德育实践活动平台、加强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德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措施,可有效地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和育人成效。

杨秀国   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  安徽  来安  239200
【摘要】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确不高,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育人水平和质量。为此,通过建构师生良性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搭建德育实践活动平台、加强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德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措施,可有效地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和育人成效。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育人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90-01

        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化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是全面加强中职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牛鼻子”;是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使命”;是发挥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内核”。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强弱直接影响育人成效,提高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是摆在职教人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
        (一)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职学生学习素养偏低,自控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存在诸多不良行为习惯,法律意识观念淡薄、集体观念不强,遇事容易冲动,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在学习、成长、生活上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弱;即弱经济地位、弱文化基础、弱心理行为,中职生迫切需要获得正确引导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二)是实现德育课程德育功能的需要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德育课程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中职学生成功创业、就业的需要
        中职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教育。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团队精神、敬业爱岗、安全纪律等综合素养提出较高要求,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往往更注重合作、竞争、责任感这此核心素养,这些素养正是中职生缺乏的或不足的。为此,通过德育课程教学和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直面感知社会和岗位所需,自觉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提高自己创业、就业实力,为自己成功创业、就业奠定基础。



        二、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教学的策略
        (一)建构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和德育水平,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显现并不充分,课堂上教师常常言者昭昭,学生不领情常处于听者昏昏状态,师生互动不多,气氛呆板,德育课堂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为此,通过整合德育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设置教学情境,巧设问题,师生对设定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来建构师生良性互动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说、多讲、多练、多思、多行,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
        (二)改进德育课程程教学评价方式
        建立贯穿于德育课程教学全程的评价体系,引入企业和社会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形成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考评、学校评测、企业评定、社会实践认定的多元评价架构,彻底改变学生德育评定单一的不客观局面,助推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搭建德育实践活动平台,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实践
        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和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贯穿于德育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搭建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平台,开展诸如国旗下演讲、德育主题班会、学生行为突击整治、十八岁成人礼、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学生技能竞赛、文艺展演、劳动模范进校园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并做到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以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开发德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程教学大纲》,制定中职学校四门德育必修课程实施标准和教学计划,编撰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必修课程的教学设计,制作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必修课程教学视频和课件,开发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必修课程的课后练习、专项测试、实践实训、案例故事、动画演示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建成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必修课程网站,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课程信息化,让建成的课程信息化平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自主德育实践平台。
        (五)与企业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在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更注重与企业共建勤工俭学、劳动教育基地、德育讲堂等等德育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到基地体验、感悟,实践成为常态,感受社会所需所求。
        (六)加强德育课程程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德育课程程教师专业成长
        聚集德育课程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建构德育课程程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通道。通过青蓝工程、教学诊断、企业实践、课题研究、教学大赛等环节和路径,强化引领和示范,促进德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七)企业文化进校园,营造浓郁的创业、就业文化
        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推进德育学科教学文化企业文化对接融合,营造职场氛围浓郁的德育课程堂教学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提升德育学科“文化育人”实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