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戴娟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戴娟
[导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综合运用的素养,提升理解力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使用语言和文字,并发现语文之美。无论是写作还是口语交流,都与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掌握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综合成绩的提高有正向影响,更能够增强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

戴娟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713500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综合运用的素养,提升理解力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使用语言和文字,并发现语文之美。无论是写作还是口语交流,都与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掌握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综合成绩的提高有正向影响,更能够增强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效果的策略性建议,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78-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在小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打破“分数至上”的传统教学思维,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建立的初级阶段,在此时间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帮助学生借由语文知识和元素发掘自身的沟通交流潜力,为未来涉足更加复杂的语言表达环境做好准备。虽然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思维的局限、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原因,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内容较为淡薄,或存在形式创新但质量不足的问题,有待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效果。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表面上看,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知识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但根源上语文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学鉴赏力和语感,语言表达能力恰恰是这三种能力的集合。不管是口语表达还是文字表达,本质上都是在寻求逻辑性地表达顺序和内容来呈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这不仅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应试十分重要,更是学生长大之后走入社会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选用什么样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来精准表达自己的思考,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式向外传达内心的情感,这是当今社会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的能力,在现代化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飞速发展、人际距离逐渐拉大的背景下,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可贵,所以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力度,优化相关的教学设计。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缺少针对性
        不同年级和地域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特殊性,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不尽相同。当前,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教学活动的优秀实践经验有限,并且创新性不足,存在趋同的问题,所以不少教师盲目运用对于任教班级学生来说不具备适配性的教学方式,仅从形式上丰富了教学设计,但实际的培养效果却不理想。因材施教是现代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能用教高年级的方式来培养低年级学生,也不应该直接照搬其它学校教师的成功经验来教本班级的学生。只有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给学生其能理解并认可的练习素材、教学活动和有效引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才能够达成实际效果。
        (二)教学效果缺少再优化
        现代化教育强调要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把过去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双向“沟通式”教育,更加注重教学效果的动态调整。也就是说,只有真正提高学生分数和能力的方式才是优秀的教学实践,如果学生并不认可或不接受,那么教师就需要深入思考其中原因,并对教学行为做出调整。但在现实情况中,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教师面临着较大的中考成绩提升压力,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往往是从成人视角判断教学设计的优劣,逐渐产生与学生需求和认知脱轨的情况。教与学是互相配合的关系,脱离了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优化无从下手,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效果的策略
        (一)发掘优秀教学资源,点燃学生的参与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还不能够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突兀,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反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落实。因此,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优秀的可借鉴教学资源,使其成为学生练习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范围,配合教材内容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给三组学生分别放映不同的环境保护主题记录片,要求同学在观看后给其它两组同学口述纪录片内容,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这种互相“科普”的同侪交流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更加顺利地融入教学安排之中。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练习主动性
        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不够强,往往比较依赖课堂教学时间,容易在教学关系中比较被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动大家的力量来充实教学设计和内容,让语言表达练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变成一个常态化的过程。
        比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安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大家在信纸上写一写自己最近的一些伤心事或苦恼,然后匿名折叠起来投入信箱,打乱顺序之后每个人抽一张,并给这封“苦恼之信”写一封回信来安慰写信的同学。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之间不仅有了交心的机会,更能够贴近实际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是一举多得的教学设计。
        (三)找准教材切入节点,课内和课外相互配合
        任何教学设计都应该贴合课标要求,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把教材作为立足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于教材内容和结构有足够的了解与分析,能够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合理切入点,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和话题配合课内教学设计。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第四单元就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找到比较多的课内外素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而相对来说第一单元所展现的古代田园生活、乡下人家这些场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一定的基础资料帮助其了解背景,如果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语言表达能力培训内容,不仅会显得突兀,学生们也很难参与进入交流过程,并不能达成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多做阅读,言之有理且言之有物
        表达是一种输出的过程,只有以足够的输入量为基础,才能输出有意义的思考和成逻辑的话语,这就意味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不只是要求学生去锻炼说和写,更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多做有效阅读,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和信息资源。小学生本身还不具备正确分辨良莠信息的能力,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判断对于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筛选,给出相对合理的阅读范围,引导并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为口语交际训练和写作练习中言之有理且言之有物打好基础。
        结束语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培养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转变“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改正当前存在的针对性不足、教学效果动态优化不够等问题。在落实新课标和教学计划的同时,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创设有趣的练习环境,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找到融合课内课外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渠道,在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之上,循环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李玲.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1 (02):52-53.
[2]陈福英.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20(43):85.
[3]李娟.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学周刊,2020(31):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