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韦华芳
[导读] 在小学教育中,智障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育有别于正常学生,较为迟缓且智力低下,对于外界的认知相对局限,心灵较为脆弱敏感,很容易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所以他们更需要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为了能够使智障小学生群体拥有一个明媚的春天,使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积极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小学班主任应该秉持着高度负责任的教育态度,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智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韦华芳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5304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智障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育有别于正常学生,较为迟缓且智力低下,对于外界的认知相对局限,心灵较为脆弱敏感,很容易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所以他们更需要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为了能够使智障小学生群体拥有一个明媚的春天,使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积极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小学班主任应该秉持着高度负责任的教育态度,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智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障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75-01

        前言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于外界事物缺少辨别。尤其是智力存在障碍的小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发育不健全,内心相对脆弱,亟需教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为此,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该对智障小学生投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认真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环境,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对智障小学生群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智障小学生群体与正常小学生想必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无法快速敏捷地进行思考,无论是在思维上还是在行动上都相对迟缓,所以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小学生一样学习和发展。为此,很多智障小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逐渐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
        智障小学生群体,因为其脑部发育相对迟缓,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有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负能量很高,负面情绪比较严重。教师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像一缕阳光,打破黑暗的阴霾,逐渐为他们的心灵注入更多的光明和温暖,从而帮助智商小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对智障小学生群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智障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在智力发育上相对迟缓,伴有严重障碍。在心理发展上,也存在着相对较多的问题[2]。而心理健康是小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更好的提升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落实智力训练
        对智障小学生群体进行教育,不仅仅是让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使其更好地认知外界的事物。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自身发展需求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满足。


只有满足了智障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够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智障小学生的智力是否得到良好的开发[3]?他们的行为有没有得到相应的指导等等。对于智障小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在实际的教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并且实施趣味性的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良好的情感能够使智障学生感觉到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使学习更加顺利。而开展趣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能够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紧紧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给予智障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使他们的心理环境更加明朗健康。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是指,只有学生能够亲近自己的教师,才能够信服教师讲解的道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智障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信任感,喜爱感,并且这种情绪会转化为对于老师话语的幸信服话。使智障儿童能够跟随老师的脚步学习和成长。
        在特殊学校中,教师要秉持着公正公平的教育态度,不能因为智障儿童存在缺陷就产生歧视的心理。而是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爱护,从而更好地寻找到集体的归属感,使他们能自由自在地与其他人成为朋友。为此,教师要拉近与智障儿童之间的距离,为他们的心里注入一缕温暖的阳光,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温暖。
        (三)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对于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为此,应该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来维护智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在家庭中,要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且适当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家务,让他们承担家庭责任,使智障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视。并且家长应该多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共同为智障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也要结合智障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从而帮助智障学生打破内心的阴霾,真正走进光明。
        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智障小学生群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对智障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其自信心,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为此,教师应该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多方面对智障小学生进行综合的培养。使其能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适当的掌握调节心理以及情绪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欧阳叶.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心理融合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实践路径[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05):115-120.
[2]吴建武.智障学生心理康复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48- 49.
[3]刘友群,张慧,邓茜,曾旭玲,张海燕,刘敏.智障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07):69-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