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王文媛
[导读]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重要场所是课堂,是趣味教学实践重要场所。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合理导入课堂知识,做好课堂教学的首尾衔接工作,加强指导,让学生表现出浓厚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分析教学结构优化思路,旨在使学生形成出众的学习能力。

王文媛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珍珠小学
【摘要】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重要场所是课堂,是趣味教学实践重要场所。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合理导入课堂知识,做好课堂教学的首尾衔接工作,加强指导,让学生表现出浓厚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分析教学结构优化思路,旨在使学生形成出众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结构;小学数学;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73-01

        前言
        课堂是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一、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人类拥有复杂的情感,在人类表现出浓厚复杂的感情以后,能够从中获得力量,并形成积极的思考、记忆与注意力。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固有因素,同时也在情感教育中,形成学习动力。
        教师教学的时候,一段言语、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学生情绪。教师需要积极渗透情感,创造民主和谐、关系融洽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和教师建立充分互动。比如某名学生,因为父母早年离异,平时心情郁闷,少言寡语,课堂不认真听讲,经常完不成作业。对待这类学生,教师需要多帮助、多鼓励,甚至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与空间。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及时赞叹和表扬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激励下,学生渐渐对教师产生了浓厚认同感和感情,主动和教师交流,爱上数学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
        二、留出思考空间提升学生自信
        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误解了新课标要求,提出一些思考题与问题以后,立刻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有时候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有时候用同桌讨论方法。班级气氛看起来热闹非凡,不一会思维敏捷学生就已经,举手准备回答答案,而大多数学生此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此时教师让思维敏捷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他还没有得出属于自己见解答案的学生就只能被动消化他人的知识见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过度依赖他人,倾向于倾听他人分析,自己再也不思考,养成惰性学习态度。学生思维缓慢,失去学习自信。教学期间,教师必须为学生预留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可以思考,随后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学生用自己的思考获得答案,才能收获快乐与自信,提高学习信心。
        三、合理引导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人们常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使学生具备敢问、敢说、感想的态度。课堂教学的优化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提问。
        首先教师可以用课题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问题。正所谓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教师导入新知的时候,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揭题,让学生展开提问,使学生形成求知欲望。
        比如学习《圆》的时候,揭示课题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大家对于圆有什么看法,有什么问题和困惑。此时学生纷纷提出: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圆的特点是什么、怎么才能画出标准的圆、学习圆形知识点对生活有什么帮助。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问,不仅能够开发学生问题意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学机会,让学生大胆提问。学生在自学的时候,考虑到年龄比较小,所以教师需要指明方向,以免学生盲目、应付自学。比如学习小数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说:今天老师布置任务,大家课后结合生活现象学习总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自学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就会提出:小数是不是和整数有着密切关系。还有的提出:小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教师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教师应当把握课堂重点,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训练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
        四、加强指导掌握正确学习方式
        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素质,教师不能只是简单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结论,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首先应耐心指导,使学生了解例题的编写意图,学会正确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大量例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例题,帮助学生掌握例题知识的学习方法。教材中的例题有着详细的分解讨论步骤,并非一步到位。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解题构思填写内容中的空格。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参考与模仿,渐渐理解思考的流程与方式。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使学生掌握渗透以及迁移规律学习各种新知。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有着紧密的联系,几乎所有知识点和前一个章节或是之前学习的内容有联系,由旧知迁移和扩展得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迁移能力、思考能力训练。
        五、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渴望自己成为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教师教学期间需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与实践,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这样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好奇心,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比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用剪纸和亲自测量的方法研究面积、周长计算解题思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爱上学习,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原理。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模式创新,用趣味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爱上学习,有了兴趣的支持与引导,配合科学学习方案,自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永希,靖俊兰.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6):117-120.
[2]蓝艺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意义、原则及其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4):47-49.
[3]欧保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