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内外融合的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樊东妮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教育阶段中的语文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一部分语文教师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发现阅读作为本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础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拓展关联性的课外阅读,融合课内主题教学还能很好地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整体综合能力,并且对提高语文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

樊东妮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7135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教育阶段中的语文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一部分语文教师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发现阅读作为本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础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拓展关联性的课外阅读,融合课内主题教学还能很好地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整体综合能力,并且对提高语文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融合;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70-02

        引言:长久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中阅读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心之一,对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课内外融合的主题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能够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帮助他们了解身边以外的世界,从而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校资源稀少,无法提供有效的课外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时间最长的地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几种情况,如一部分学校缺少必要的阅读场所,例如图书馆、阅读室等,还有一部分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开展阅读训练的实践教学工作,他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而没有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阅读辅助。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产生阅读兴趣低靡、阅读量减少、阅读内容枯燥无意义等负面状况,这势必会就对课内外阅读的教学融合工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2、家长主动性弱,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家庭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对提供课内外融合的主题阅读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家长没有重视起家庭课外阅读教学的教育意义。其中就有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充分,也不正确,他们将教学的责任一股脑地放在了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很少意识到家庭本身对于孩子学习的作用,不主动购买课外书籍,也不对孩子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即使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本身的认知不够,在选择课外阅读教材的时候缺少正确的指引,导致阅读内容与课内教材严重不符,变成了无用功的阅读。
        3、学生缺乏兴趣,无法有效地对课外阅读进行选择
        由于小学生都还处于低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还不成熟,自身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因此当面对良莠不齐、种类繁多的课外阅读资料时,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大量的网络阅读资讯轻易地就能被人们所获取,这极易使小学生产生一定的从众心态,一味地偏爱一些市场上低智化的主流书籍,如影视动漫、手游攻略等,或是迎合父母的喜好,购买一些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成长需求的课外阅读书刊。久而久之,这些不适合小学生智力及心理发育的刊物资料很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甚至产生厌烦等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很有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严重影响课内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课内外融合的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是一项基本的人类行为,是人们通过文字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创建思维的一种成长活动。通过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们的审美,同时还能开拓眼界、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改变固有老化的思想,获取全新的感知。


同时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融合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要点,同时还能够对他们学会如何正确的选择课外阅读书籍起到指导引荐的作用,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经验,作用于课堂学习之上,通过借鉴模拟等方式更加快速高效地获取课堂内的新知识新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自我成长的闭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内外融合的主题阅读教学是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真正意义上把阅读融入实践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整体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融合的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1、丰富课外阅读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监督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自觉自愿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是如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课后继续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起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爱之情,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对各类有益的教育书籍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理解,学会将课堂上的阅读内容与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掌握每一课所要传达的主题,将课堂内外的知识点做一个良好的衔接。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以以我国各大景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曾经去过或是未来想要去的地方,并将这些地方作为主题内容,找到与之相关的文章并展开阅读。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内阅读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基本信息,对我国首都的中心地带以及悠远的历史文化产生一个相对比较系统且详尽的知识框架,同时又能够从另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也就是从旅行游玩的角度让大家对故宫以外的其他地方产生好奇,进而分享了解更多新奇有趣的地方。利用兴趣的引导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上的阅读内容,同时还能主动阅读到更多课堂以外的文章,使课内外阅读教学从素材上得到融合。
        2、提升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当下这个充斥着互联网科技的时代,获取阅读的方式和内容已经变得十分便捷和快速,这也使得人们对于阅读资源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纷繁的信息常常会使他们感到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为此,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智力特点,结合每一位个体的差异性,有选择,有计划的为学生选择富有教育性,同时还带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资料。例如在学习《花之歌》时,可以将同系列的《浪之歌》和《雨之歌》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通过三种元素的结合全面地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大自然的清新瑰丽。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号召家长积极协助学生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融合工作,利用家长陪伴的方式降低学生阅读的压力,同时鼓励家长要自动自愿地起到以身作则的教导责任,身体力行,帮助孩子们培养起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时,家长可以购买完整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书籍,然后结合课堂节选的部分,帮助孩子补充完全整本故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且全面地了解该堂课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理解掌握课内外阅读内容的具体涵义,通过利用家长的模范监督作用,借助家庭的力量,提升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阅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即需要课堂内容作为基础,同样也需要课堂外内容作为辅助和巩固,只有将课堂内外的阅读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掌握到阅读教学的精髓,从而使学生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敏红.内外衔接,有效融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实践研究[J].俪人:教师(1期):55-55.
[2]仇瑜芳.巧抓课文拓展点,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00(002):73-73.
[3]张晶.小学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单元为主题带动一本书的阅读[J].小说月刊,2018,000(003):P.243-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