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琼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
【摘要】绘本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图文并茂,画面精美的绘本,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小学低段的孩子阅读。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绘本阅读是对孩子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绘本让孩子产生对自然、社会、艺术、人生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而这种好奇心与欲望会引领孩子不断地观察生活,持续地阅读,为他们拓宽写话思路,丰富写话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绘本 阅读 写话
绘本(又称"图画书"、picture book ),是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的形式,它在国外,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2020年,当各种疫情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时,焦虑、害怕、担心、指责……占据了师生思想的空间。在家长未复工的那段宅家日子,我们尝试引导亲子共读绘本,让家长与孩子顺利渡过难忘的宅家时光。绘本的力量深深震撼着孩子也让家长们感慨。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疫情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相处,在美妙的阅读中感受了幸福。所有冬天失去的,都会在春天里给喜爱阅读的孩子更多的回报。绘本的力量从何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从三个方面去探究:
一、Attention:注意、专心,走进绘本的世界
绘本阅读不仅提高了低段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也在训练注意力,提升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是低年级孩子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最好范本。
1.了解封面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封面,我们可以从封面猜故事,比如《菲菲生气了》封面上是瞪着眼睛的菲菲。从她的表情引入故事,去感受本书直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如何控制及处理情绪。我们还可以结合统编版教科书114页上的练习:字词句运用,用上其中的关键词: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等,进行说话练习。《花格子大象艾玛》的封面上是一只花格子的大象。好好看书,就会明白被誉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在这本书里与孩子们循循善诱地探讨了一个“如何做自己”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将封面和封底连在一起看。比如《花婆婆》的封面与封底是连在一起的,连续的图画,能够让你产生联想,开满鲜花的小路在无限延伸,花婆婆的爱在延续。
2.绘本为写话的“厚积薄发”打基础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关于写话训练的语文要素是: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为了提升低段孩子的写话能力,我们务必重视培养观察能力,激发想象力。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峰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有了绘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积累多了,输出就容易了。在选择绘本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原则:应该将教学上的应用与延伸纳入考虑,关注书本主题是不是符合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正义感,人道主义……是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否配合孩子的认知发展与心理需求,书本中的绘图是否富有美感,艺术价值,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愿望等。
二、Be:成为。成为快乐的阅读者,乐于写话者
提高写话的质量,是新课程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绘本资源中多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图画,可以给予小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利用绘本可以开发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降低写话难度。
1.沉浸在书房里
首先,家里有个好书房。哪怕只是一个简陋的书架,开辟出一处宁静的角落,让孩子呆在这里就想阅读。随手翻开就沉浸在其中。
其次,要保证阅读时间。绘本阅读作为低段课外阅读的补充,保证其阅读时间,是保证绘本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宅家的每天可以抽出固定的阅读时间(午饭前,睡觉前等),让孩子形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在那个时候捧起书来。
2.以说促写,娓娓道来
语文能力,归根结底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要让孩子有兴趣地写,就必须先让孩子有兴趣说。有兴趣说的前提是让孩子有话说。丰富多彩的“绘本”为孩子将来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
绘本阅读过程中有无穷无尽的话题,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绘本故事的问题讨论、心得分享、交流主题等方式,孩子非常有兴趣也非常愿意和家长交流,真正有话可说。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特别在意在保护孩子说的欲望的同时,留意孩子语言是否规范完整。首先,可以进行复述,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听完绘本故事以后,让孩子讲述故事的大概內容。还可要求孩子将来把故事讲给同学听,这也是练习复述的一种手段。
三、Chang:改变。改变阅读与写话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③确实,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架构故事,有时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图画那么贴近儿童,降低了儿童阅读的难度,孩子喜欢的动、植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性和感情后,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
1.关注绘本细节,说写结合
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应走“由说到写、说写结合”的路子。孩子有话说,有欲望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头,绘本精美的插图和简单有趣的故事内容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阅读过程中,父母可以充分利用绘本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优势,让孩子关注色彩的变化,图中细节的变化,人物动作的变化,表情的变化等等,用看图说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能够有条理地表达。
例如,在《花婆婆》的绘本教学中,我曾经引导学生看细节学习说话,在看望渔民之后,送海螺给她的场景,可以想象他们说了什么。还有一些细节学生也会发现。比如:爷爷的房间装饰,穿海军服的小女孩,壁炉上的小海螺。这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传承。花婆婆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情,那是爷爷曾经这样做的,你也想做一件吗?写一写。学生受到故事情感的熏陶,写作的愿望滋生,顺其自然写出了自己的愿望。家长也可以这么去引领,让孩子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2.让阅读直抵心灵底处,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像《大卫.不可以》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们感受“爱”,在薄薄的书中,有责任、有感情,最重要的,是爱,每到一处情节,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呼出:大卫!不可以!绘本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促进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比如:读《活了一万次的猫》这个故事,就必须引导孩子感受猫内心深处对真爱的渴望。《一片叶子落下来》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小黑鱼》引领我们去思考,自己在一个怎样的世界,自己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引发学生思考:关于“团结”“勇于想办法”。《爱心树》告诉孩子什么是现实生活,不断索取的这样一个人在以后的岁月里,该怎么去做才不会迷失方向。
沉浸绘本之中,孩子们专心的样子甚是好看。我们惊喜地发现,宅家的日子让孩子终于有时间与平时那位起早贪黑、风度翩翩、精明能干、忙忙碌碌的爸爸一起阅读。此刻父亲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足智多谋!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岿然不动、怦然心动、灵机一动、静极思动……在岁月静好中,让我们继续在《晚安,大猩猩》《我们去猎熊》等精美的绘本故事中继续寻找与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新课程(综合版)》2017年11期上海市黄浦区梅溪小学沈志良《大爱教育:绘本教育促进写话能力》G623.2
【3】高玲.绘本的魅力【J】.语文学刊,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