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王凯
[导读] 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王凯
        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而且还能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行为约束能力,获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合作教学法、思维导图法、微课教学法以及信息技术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为学生打造具有自主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成绩上,往往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消磨,而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构建生本课堂,注重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认知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性。
        一、运用小组合作法,提升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增强。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扮演知识探究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对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和运用能力的增强。本文注重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入手,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授课。
        (1)例如,在讲授《延续文化血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真正为学生打在自主学习空间,交流时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成功构建。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客观的教学需要,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小组角色,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如下:(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重要性是什么?(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三点,实施引导。为了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思考是方向性,教师走入学生中,并针对卡壳小组,进行相应的引导,真正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促进最终问题的解决。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小组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小组的探究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要性: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追求,也蕴含着中华民族最为根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凝华是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种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更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通过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促进最终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二、使用思维导图法,提升学生知识复习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归纳,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复习能力的增强。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状况,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更为高效地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提升学生构建各个知识点的连接能力,增强思维导图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讲授《促进民族团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授课,真正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思想与法治知识进行规划,构建属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知识归纳能力的提升,增强他们的复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客观的学习状况,以及个人的教学特点,开展思维导图授课,并在此过程中,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激发,提升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整体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块,对此部分知识,进行串讲,与此同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第二点,思维导图的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讲授思维导图的绘画规律,并鼓励学生绘画简易的思维导图,真正为后续的思维导图制作,奠定基础。第三点,构建思维导图。因为学生已经掌握相应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并适时地走入学生中,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知识归纳能力的提升,增强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三、采用微课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授课,即将微课运用在知识的预习中,让学生结合微课的讲授的内容以及设置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微课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成果的展示过程中,发现个人的学习漏洞,并得到相应的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讲授《我们的梦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微课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相关的内容,在课上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此,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简要介绍:首先,介绍微课内容。教师将微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制作微课学习内容视频。第二部分,制作微课学习问题。教师设定如下的微课学习问题:(1)如何说明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目标?(2)我国构建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以及丰富内涵是什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4)实现中国梦的原因和具体要求是什么?其次,介绍教学内容。教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统计学生的学习中以及课堂成果展示的问题,还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从而在此过程中,增强教学的精准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运用微课教学法,教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课堂引导,进行充分地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适时地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促进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长忠.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5)
        [2]彭静.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新探[J].汉字文化.2016(01)
        [3]韩青.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我见[J].中国德育.201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