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将生物学有关知识应用于传染病预防的有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田梅
[导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仅让我们一次感叹祖国的强
       田梅
        陕西科技大学咸阳强华学校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仅让我们一次感叹祖国的强大,但同时也为我们再一次敲响警钟,面对传染性病毒,我们依然渺小,仅仅依靠医疗医生是远远不够的,毕竟预防大于治疗。为此,笔者不止一次这样思考过,如果我们能够将生物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是否能够利于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呢?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有效预防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学知识;传染病预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医学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但是我们却依然不得不承认,传染病还是避之不及,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如果能够吃透知识点,学以致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传染病。由此可见,关于该课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二、初中生物知识中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仔细翻阅初中的生物教材,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点,仔细梳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个关键点
        关于传染病,有这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点,第一就是传染病之所以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也就是传染病不仅具有传染性,同时具有流行性;第二就是要想切实做好传统病的有效控制,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分别是:做好传染源的控制;切断其传播的途径;做好对于易感人群的有效保护等。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也是病毒得以散播的载体。
2.传播途径
        关于传播途径,就是当病原体从传染源离开之后,散播给健康人所经过的渠道或者是途径,传播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是空气传播,像流行性感冒或者肺结核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散播的;也可以是饮食传播,像是细菌性痢疾或者病毒性肝炎就是通过这种途径散播的;还有就是虫媒传播或者是接触性传播。
3.易感人群
        关于易感人群,就是说由于免疫力低下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更容易感染传染病的特殊群体。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要想切实做好传染病的有效防控,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对于传染源的控制
        要想做好对于传染源的控制,应该秉承“五早”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发现要早、诊断要早、报告要早、治疗要早、隔离要早。
2.果断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的传播需要一定的传播途径,如果说能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以及环境卫生,能够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
3.做好对于易感群体的保护
        首先就是要尽量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触,同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强化自身免疫力;最后就是要严格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三、初中生应用生物学知识预防传染病的实例探析
(一)初中生应用生物学知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之所以要懂得生物学知识预防传染病,主要原因在于:
        1.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
        学校的人群集中,相对封闭,接触面积广,一旦有学生个体感染的话很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导致互相传播,进而诱发呼吸道传染病或者肠道传染病等。

传染病可能是患病的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还有食堂的职工等等。如果说食堂的炊事员感染了痢疾,那么由于工作的性质,很容易和食品的容器、食品等发生接触,这样的话就会在短时间内传染给其他人;如果说一个学生在感染了流行性的感冒之后,不做任何防护措施,继续上课,他(她)的一个喷嚏就足以殃及班上的其他个体。
        2.源于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免疫力不高,而且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很容易出现交互感染。例如水痘、流行性感冒或者是流行性脑膜炎等,儿童和青少年都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他们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对于传染病的预防缺乏必要的认知,对于传染病的早期症状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连自身的不舒服等都无法用语言加以准确表达,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短时间的大面积的感染。
(二)案例分析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扰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现在病毒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生活也得以逐渐恢复。随着近几日青岛再次出现疫情,很多人提心吊胆,甚至怀疑是不是疫情再次卷土重来?那么,作为初中生,我们可以运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分析。
1.新冠病毒的传染源
        新冠病毒,在本质上就是急性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源是人,既可以是受到感染的患者,也可以是无症状的感染者,一旦患病,就会出现发热、咳嗽、浑身无力、咽喉疼痛等症状。
2.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也就是说如果不和患者接触,基本就不会感染病毒了。
3.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关于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主要就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而且一旦感染了之后,病情会比较严重。
4.分析
        结合所学的知识,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那么要想切实做好预防,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做到:
        首先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不要病毒色变,更要做好身边人的小宣传员,秋天本身就是一个温度善变的季节,早晚温差大,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或者相关疾病等,因此要戴好口罩,即便是出现了感冒症状,并非就是新冠病毒,切莫恐慌。
        其次就是虽然青岛第一时间做出了反映,但是结合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多为接触性感染,如果说在此期间曾经去过或者身边有人去过青岛的话,要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像老师或者是街道等报告,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做好登记和后续的相关共工作等;作为初中生,要坚持锻炼身体,例如跑步、跳绳等,增强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升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等,有效抵抗病毒。
        第三就是如果是初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定期展开传染病科普工作,让大家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常见传染病,以及相应的症状表现,第一时间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等等,强化大家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四、结语
        传染病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传染病比比皆是,像流行性感冒、水痘等,每一种传染病的症状表现都存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如果能够控制其中的一个环节,就能够获取传染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作为初中生,一定要立足生物教材,认真学习,深入学习,了解传染病,认识传染病,从而做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做出自己应有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茵.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以《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10:33-34.
[2]胡善联.国外几种主要传染病的疫情及研究动态(1983~1984年)[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5,11;22.
[3]何根尧,王正千.富阳市2699例传染病诊断质量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6,19:67.
[4]商厚姝,董立群.阜新矿区1990~1995年传染病发病趋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S1:55.
[5]李良松.略论中国古代对传染病人的安置及传染病院[J];中华医史杂志,2017,12: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