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玫
新津一小 四川省 成都市 611438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让笔者感触很深的教学案例,引起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过多,教学环节过繁、过难,以及课堂上教师教学语言素养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现象的思考,提出了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组织教学语言时,做到少、简、精,追求“大道至简”的境界。
[关键词]:案例 目标少 环节简 语言精
一则案例
很多年前的一节试课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我校一位教龄近30年的语文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的拓展课文《竹颂》(北师大版)。因为她将代表学校参加赛课,课前语文教研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她的课进行研讨、设计,希望能设计一节精彩完美的语文课来。这位教师也是谦虚好学的,对每位教师的发言都做了记录,然后听取同事们的意见,编写教案;跟着就试上——然而,令人尴尬的场面出现了: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上课老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涨红了脸说:“我上不下去了,忘记了下面该讲什么。”听课的老师们惊讶地看着她,学生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茫然地盯着我和她。我只好宣布:“学校临时有安排,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自习吧!”好在这些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多作业要做,不上课,正好做作业。我领着所有听课教师包括上课老师退出了教室。
“上不下去了,忘记了下面该讲什么。”这句话和上课老师难为情的神色,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在我敲击键盘的时候,当时的尴尬情形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一个上了近30年语文课的教师,怎么会“上不下去”呢?即使忘了某个教学环节,也不至于放弃课堂呀!何况当时还有听课教师在场!
其实,试上前,这位教师就把教案发给了我,我阅后,立即就给她提出过“教学环节太多,太杂,而且教学目标不集中。”我说,这样的设计,上课会很辛苦,四十分钟完不成这么多内容,希望她删减、修改。也许是觉得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出彩,又或者是相信凭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驾驭课堂、调控节奏,然而她终究舍不得放弃一个环节,导致的的结果却是放弃了整。
或许,我们只有面对残酷的现实时才会反思,才会去改变自己。后来,这位参赛老师几易其稿,把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大幅度删减,教学目标逐步集中、明确,最终在学区赛课中获得二等奖。
语文课与数学课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是扩散的思维,数学知识、技能是线性的思维。但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学生也只是六、七岁到十来岁的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只能接受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知识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太多,讲的太多,很可能连教师自己都记不住。“讲不下去”恰恰是讲的太多,讲的太复杂造成的。
如何避免讲的太多,太复杂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精准定标,宁少勿多
课时目标的制定,当然要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但课时目标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和检测性,所以课时目标不可太多。一节语文课,应该有这节课的核心目标一个,围绕核心目标的分解目标一至两个,我认为三个都多了。前面上《竹颂》一课的老师,第一稿教案定了六个教学目标,教案长达九页(四号字),结果只上了十分钟左右自己就“走”出了教室;第二稿、三稿仍有四个目标,再次试上四十分钟讲不完;第四稿删减为三个目标:
1.感情朗读,感悟作者对具有劲竹品格、精神的人的赞美。(分解目标1——写什么)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分解目标2——怎样写)
3.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借物喻人的话。(核心目标——运用练笔)
以上三个目标,指向明确——教给学生借物喻人的文体写法和练习这种文体。
二、精设环节,简单易操
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结果陷入其中走不出来。
相反,有的人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办事又快又好。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是一种大智慧。
今年因为疫情,从二月下旬到四月二十五日学生在线上学习,我也学了三十多节小学语文课,网课优秀的多,而这些课都有一个同共点:教学环节少,一般四至五个板块。(我校执教《竹颂》的老师第一稿教案:教学大环节十二个,教案长达九页。第一次试上只上到第三个环节,就忘了下面该做什么。)这些课例的每一个板块在设计上,都是思路清晰,并不复杂,学生操作起来不会有大的困难。我印象很深的锦江教育云平台推送的《为人民服务》这课的一个教学设计:
“说说第三段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课后第三个思考题)
下面是第三段的文字: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六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体,他们学习这篇议论文的重点是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分解到这段话的学习目标就是“说说第三段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执教该课的邓老师设计了三步学习环节:
1.标句号,圈画关联词。
2.用文中关键词批注每句话的意思。
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这些关联词有什么作用。
我们来看看这三个要求:第一个应该说所有学生都能完成;第二个有难度,但“用文中”三个字给学生提示了方法,这个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完成;第三个,教师点拨一下:”如果我们去掉这些关联词读一读,会怎样?”,通过朗读比较和学生对关联词原有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就能发现这些关联词的作用:结构——使句与句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内容——使我们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点明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这样的设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适合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学生学得真实有效,教师教得也轻松扎实。
三、锤炼语言,文质兼美
四川教育资源云平台在疫情期间推送的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都是由成都市教科所的李莉老师执教的。听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其中最令我沉溺的是她的教学语言,精妙准确,文质兼美,用“字字珠玑”来形容也不为过。我听她的课,几乎是把从她的嘴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下来了,听完课后反复品味,犹觉馨香。
李老师上语文综合课《畅游方寸世界》的导入语这样说: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去畅游世界。我们怎样去呢?其实呀,这奇异的世界都在方寸大小的纸片上,你们猜一猜是什么?——邮票。
邮票是一张张小小的纸片,它也是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花鸟虫鱼,湖光山色,历史文物,名人风采,无所不及。这方寸之间,包含了大千世界。
这段导入语太精彩了,运用短语和四字词语,不仅将邮票“大与小”的特点描述得如此生动形象,淋漓尽致,而且排比句的气势,令听者动容,油然对邮票产生好奇。细品这段话,虽然只有三句,但结构严谨,文字优美,堪称文质俱佳。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智慧;把简单的事情极致化,更是大智慧。
“大道至简”,这句充满智慧的话,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练素养。删繁就简,才能成就语文的教育之美。
参考文献:
1.吴中豪:《丰富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小鱼茶轩2020-04-12
2.马云:《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