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扶贫探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韦翠宁
[导读] 得益于经济飞速增长的影响,使我国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基于获得良好精准教育扶贫效果的目的,要求有关人员紧密结合具体需要扶贫区域的状况,以学生教学资源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学校中的相关教学设施,制定并优化相关农村教育管理机制,适当增加农村教育工作方面所投入的资金,如此,才能够完成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任务。本文针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扶贫策略,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

韦翠宁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兴隆小学  530602
【摘要】得益于经济飞速增长的影响,使我国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基于获得良好精准教育扶贫效果的目的,要求有关人员紧密结合具体需要扶贫区域的状况,以学生教学资源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学校中的相关教学设施,制定并优化相关农村教育管理机制,适当增加农村教育工作方面所投入的资金,如此,才能够完成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任务。本文针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扶贫策略,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进而对有关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地区;教育扶贫;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63-01

        引言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主要依靠有关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力量,并且联合了市场、社会机构以及广大民众予以落实,将推动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作为首要的任务,借助对农村地区贫困民众思想意识、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模式等方面的改变,可以带动那些贫困区域的经济不断增长,真正达到教育扶贫工作的目的。所以,教育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能使农村地区更多的贫困人口逐步脱贫。鉴于此,有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进行农村教育扶贫工作,将物质供给与相关政策的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凸显出教育扶贫的功效。
        一、注重增加农村教育扶贫经费
        处于精准扶贫的大环境当中,应该将相应农村教育扶贫小组作为对象,并且形成科学的扶贫意识,真正意识到农村教育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因为当前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在经费方面的运用也不够到位,进行农村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时候,能够体现出较快的投资效益,增强了投资的效果,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快速达到脱贫的目的。然而,对于农村地区中一些较为贫困的家庭来说,需要对其加以改善和优化。与此同时,一些人员在温饱方面的难题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所以,应该不断加快对相关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健全速度,注重增加农村教育扶贫经费,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为该区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得到进一步增长,对推动农村区域的教育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可谓非常有益[1]。所以,注重增加农村教育扶贫经费十分必要。
        二、不断健全与优化农村教育相关办学条件
        对于当前的农村地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需要不断健全与优化农村教育相关办学条件。具体来说:首先,应该确保学校分布的合理性,针对教学点的布设加以不断完善。其次,基于就近入学的原则下,科学进行学校的布局十分关键,借助此项举措,能够解决那些由于远途就学和寄宿制学校导致的上学困难问题,同时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增进了亲子关系。


最后,应该针对农村地区学校的相关基础设施加以不断健全与优化,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与学习设施,保证相关教学设备的齐全。通过对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精准扶贫,能够使学校拥有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更加完备的教学设施,有助于提升对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率[2]。经过上文的阐述和分析,从中不难看出,不断健全与优化农村教育相关办学条件可谓十分关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了增强农村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效果,满足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应该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第一,应该保证师资人才的储备数量充足。通过对当前农村地区教师相应教学和生活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并且为广大农村地区教师提供整洁的宿舍,干净的餐饮食品等,使其教学与生活条件均得到更大的改善。第二,应该制定出多样化的激励对策,比如,可以采用工资激励、福利补贴等物质补偿的方式,使城市与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职称结构之间获得有效的平衡。第三,注重对广大农村地区教师整体师资能力的增强,可以运用定期的形式进行培训,或者采用继续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整体师资水平得到更大地提升,并且也增强了其自身的职业素养。为此,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四、更新教育扶贫思想
        为了更好地进行扶贫教育,学校应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很多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有很大的压力,经常会因为自卑心理或者是学习不好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提升个体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加强教育扶贫理念的宣传,促使人们转变传统的、错误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其次,贫困家庭之所以不愿意让子女上学,一方面是因为子女上学所需的教育经费会进一步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子女上学便意味着家庭少了一名劳动成员,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针对这种情况,应给予那些子女读书的家庭一定的物质补贴,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认识到学习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目前的教学发展趋势,针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开展有助于落实国家提倡的精准扶贫工作,旨在通过对广大农村区域较为滞后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条件加以改善,以便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并且鼓励和倡导其积极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当中,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加教育扶贫工作所投入资金的数量,进行具体教育扶贫工作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出农村地区相关教育政策的优势和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农村地区教育扶贫工作来说,显然属于一项艰巨且长远的工作任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采用科学的方式,结合具体的情况,并且秉持一定的耐心,增强自己的信心,如此,才能够达到既定的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晓娜,王云飞,李敏德."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9,147(212):119-120.
[2]郭意曼,廖义军,杨红艳.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20,235(201):1221-1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